从手工抄表簿到电子抄表器话郎溪电力的发展
2008-10-24 14:26:16 来源:
A-
A+
电力18讯: 万爱华是郎溪供电公司的一名抄表工,1978年在郎溪供电公司参加工作,亲历郎溪电力建设事业风雨30载,见证了改革开放的春风沐浴郎溪电力飞速发展的全过程。
1972年她招工至郎溪县供电所(郎溪供电公司前身)电机车间当学徒。1982年开始从事抄表工作,这一抄就是二十余年,直到光荣退休。问起从事抄表工作的经历和感受时,她滔滔不绝地打开了话匣:
改革开放之初,生活照明电价为:包灯15W每月每盏0.8元,表灯0.17元,1984年开始执行华东电网统一电价每千瓦时0.15元并收取城建附加费0.01元。那时城区总表只有500余户,每位抄表员月抄收70-80户,她每次抄表都是左肩背着厚厚的抄表簿,右肩扛着沉重的梯子。当时城区还没有实行一户一表,一个总表下辖7―8户分表,每月抄表、开票、收费耗时20来天,只要有那么几户家中无人,就得再跑一趟。有时吃完晚饭还得打着电筒乘着别人下班在家去抄表收费。那时一般居民家中的电器就是15W的电灯泡,条件好的也只是多一部黑白电视,居民月用电量只有几千瓦到十几千瓦。
1995年,城关的居民基本实现一户一表,用户数近8000。抄表员每次抄表还是背着厚厚的抄表簿,只是不代收电费,月抄500户,从抄表到开票10天就完成。居照电价从九十年代初期每千瓦时0.295元逐渐涨至1997年每千瓦时0.525元。电饭锅、电冰箱、空调等家电都逐步进入寻常百姓家,居民月用电量由几十千瓦时增加到上百千瓦时。
2001年以后实行了微机开票,2005年又使用上了电子抄表器,每位抄表员月抄1000户,每次抄表不再背着厚厚的抄表簿了,只需带上一个小小的电子抄表器,将本月度数输进抄表器就行了,3-4天就完成了抄表任务,回到单位再将抄表器内的数据交给营业大厅复核员导入电脑,经过1-2天的复核,便完成了抄表、开票任务。2003年11月1日起,我县城乡各类用电均统一实行“同网同价”。2008年居照每千瓦时0.563元,许多家庭出现多台电视、空调、电热水器、电脑等,居民月用电量通常达到100千瓦时以上,夏季高温时达500千瓦时以上。2007年郎溪供电公司年售电量突破4亿千瓦时,是改革开放初期的54倍。
回首30年的发展历程,许许多多企业老员工在这场巨变中奉献了自己的青春,郎溪电力30年的发展变化记下过去沧桑,展现了企业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精神。(作者:黄少萍)
1972年她招工至郎溪县供电所(郎溪供电公司前身)电机车间当学徒。1982年开始从事抄表工作,这一抄就是二十余年,直到光荣退休。问起从事抄表工作的经历和感受时,她滔滔不绝地打开了话匣:
改革开放之初,生活照明电价为:包灯15W每月每盏0.8元,表灯0.17元,1984年开始执行华东电网统一电价每千瓦时0.15元并收取城建附加费0.01元。那时城区总表只有500余户,每位抄表员月抄收70-80户,她每次抄表都是左肩背着厚厚的抄表簿,右肩扛着沉重的梯子。当时城区还没有实行一户一表,一个总表下辖7―8户分表,每月抄表、开票、收费耗时20来天,只要有那么几户家中无人,就得再跑一趟。有时吃完晚饭还得打着电筒乘着别人下班在家去抄表收费。那时一般居民家中的电器就是15W的电灯泡,条件好的也只是多一部黑白电视,居民月用电量只有几千瓦到十几千瓦。
1995年,城关的居民基本实现一户一表,用户数近8000。抄表员每次抄表还是背着厚厚的抄表簿,只是不代收电费,月抄500户,从抄表到开票10天就完成。居照电价从九十年代初期每千瓦时0.295元逐渐涨至1997年每千瓦时0.525元。电饭锅、电冰箱、空调等家电都逐步进入寻常百姓家,居民月用电量由几十千瓦时增加到上百千瓦时。
2001年以后实行了微机开票,2005年又使用上了电子抄表器,每位抄表员月抄1000户,每次抄表不再背着厚厚的抄表簿了,只需带上一个小小的电子抄表器,将本月度数输进抄表器就行了,3-4天就完成了抄表任务,回到单位再将抄表器内的数据交给营业大厅复核员导入电脑,经过1-2天的复核,便完成了抄表、开票任务。2003年11月1日起,我县城乡各类用电均统一实行“同网同价”。2008年居照每千瓦时0.563元,许多家庭出现多台电视、空调、电热水器、电脑等,居民月用电量通常达到100千瓦时以上,夏季高温时达500千瓦时以上。2007年郎溪供电公司年售电量突破4亿千瓦时,是改革开放初期的54倍。
回首30年的发展历程,许许多多企业老员工在这场巨变中奉献了自己的青春,郎溪电力30年的发展变化记下过去沧桑,展现了企业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精神。(作者:黄少萍)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