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洛克忠告”看管理制度
2008-10-29 16:54:51 来源:
A-
A+
电力18讯:
郑丽燕 福建省长泰县供电有限公司
管理,从古至今的哲学,也作为一种艺术,被世人研磨。市面上林林总总的管理论著、管理模式,大多一如翩翩的候鸟,从黎明飞至黄昏,从激荡归于静默。精细化管理、同业对标管理、红旗管理、全面质量管理、ISO9000、流程再造、零库存管理、无边界管理、SCM(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CRM(客户关系管理)、ERP(企业资源管理)……每一种模式基本上都掀起过一阵热潮,热潮过后留下更多的是:无奈的沉寂与渐趋理性的思考。
洛克忠告:规定应该少定,一旦定下之后,便得严格遵守。
提出者:英国教育家洛克。
点评:简则易循,严则必行。
一、制度贵在合理
合理的制度是有效执行的前提。如果管理者不能结合实际,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其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英国教育家洛克认为,没有有效的制度和监督,就不会有满意的工作绩效。明智的管理者会利用制度建设和监督执行这两把利剑,促使员工们既有紧迫感,又满怀热情地投入到工作中去。这就是管理学中的“洛克忠告”。
我们可能常常遇到这种情况:如果制度定得过高,会让员工觉得不切实际,像空中楼阁,难以完成,因而变得颓废和丧失自信;但是如果定得过低,就会失去激励的意义,毕竟让每个员工都能够轻而易举地达到的目标,同样不利于店员绩效的提高。因此说,制度贵在合理,“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对执行的绩效造成负面影响。
合理的管理制度所激发出的员工潜力是巨大的。有一个流行很广的“分粥故事”就很能说明这个道理。
有7个人一起居住,他们每天都须面对同一个问题:怎样将一锅粥平均分配。他们尝试通过制度来解决这个问题,想出了以下方法:大家选举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负责分粥,要求必须平均分配。开始时,这个德高望重的人还能公平地分粥。但没多久,他却开始为自己及拍他马屁的人徇私。大家于是要求换人,但换来换去,负责分粥的人碗里的粥仍然最多。没办法,只好采取了另一个方法:大家轮流分粥,一星期每人负责一天。但他们马上又发现,每人在一星期中都只有负责分粥那一天才吃得饱,其余6天都要挨饿。于是大家对新方法仍然不满意。最后,大家想出了一个方法:7人轮流值日分粥,每人一天,但每次分粥者要最后才可领粥。令人惊异的是,在这一制度下,无论谁来分粥,7个碗里的粥都一样多。因为分粥者明白,如果7碗粥并非一样多,他无疑只能领到最小的一碗,因为他要领的是最后一碗。
同样是一碗粥,不同的分法决定不同的效果。在管理中,合理的分配制度,往往更容易激发团队成员的能动性。
二、制度必须可行
制度不在于多,而贵在能落实;没有被落实,制度等于零。在很多企业,虽然各种各样的制度看上去非常“齐全完善”,但执行的效果却各有不同。即便是完全相同的一套制度,在不同的企业,执行效果也会大相径庭。原因何在?因为在有的企业,制度只是一件供摆设的“花瓶”,没有被强力推进和执行。明朝名相张居正在奏疏中曾言:“盖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管理者应该认识到,制度意味着对行为的约束。面对制度,员工往往存在着来自外部的执行压力,以及来自内心的执行焦虑。执行压力大于执行焦虑,员工就会服从制度;而执行焦虑大于执行压力时,制度就会受到抵制,且抵制的程度会随着执行焦虑的增加而不断加大。因而,聪明的管理者总是在培养员工执行制度的压力,而尽量避免他们因此而产生执行焦虑。另外,压力是可以转化为执行动力的,而焦虑往往会转化成执行的阻力。
要提高员工的执行压力,最有效的办法是让制度执行者(即员工)受到监控与激励。管理者应该在工作中不断监控和督促员工对于制度的执行,不能因为制度执行存在困难就降低执行的标准或者要求。因此,制度一旦确定,一定要督促员工严格执行,即便有难度,也应该帮助他们寻找执行的方法和策略,而不是一味降低要求来迎合员工。同时,对于执行良好员工进行激励(比如对执行最迅速、最有效、效率最高的员工进行多种形式的奖励),会促进员工执行制度的积极性。对大多数员工来说,制度执行的动力之源在于激励,这有利于激发员工的执行意识,也有助于使企业制度得到员工认可。
没有有效的制度和监督,就不会有满意的工作绩效。明智的管理者会利用制度建设和监督执行这两把利剑,促使员工们既有紧迫感,又满怀热情地投入到工作中去。这就是管理学中的“洛克忠告”。
郑丽燕 福建省长泰县供电有限公司
管理,从古至今的哲学,也作为一种艺术,被世人研磨。市面上林林总总的管理论著、管理模式,大多一如翩翩的候鸟,从黎明飞至黄昏,从激荡归于静默。精细化管理、同业对标管理、红旗管理、全面质量管理、ISO9000、流程再造、零库存管理、无边界管理、SCM(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CRM(客户关系管理)、ERP(企业资源管理)……每一种模式基本上都掀起过一阵热潮,热潮过后留下更多的是:无奈的沉寂与渐趋理性的思考。
洛克忠告:规定应该少定,一旦定下之后,便得严格遵守。
提出者:英国教育家洛克。
点评:简则易循,严则必行。
一、制度贵在合理
合理的制度是有效执行的前提。如果管理者不能结合实际,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其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英国教育家洛克认为,没有有效的制度和监督,就不会有满意的工作绩效。明智的管理者会利用制度建设和监督执行这两把利剑,促使员工们既有紧迫感,又满怀热情地投入到工作中去。这就是管理学中的“洛克忠告”。
我们可能常常遇到这种情况:如果制度定得过高,会让员工觉得不切实际,像空中楼阁,难以完成,因而变得颓废和丧失自信;但是如果定得过低,就会失去激励的意义,毕竟让每个员工都能够轻而易举地达到的目标,同样不利于店员绩效的提高。因此说,制度贵在合理,“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对执行的绩效造成负面影响。
合理的管理制度所激发出的员工潜力是巨大的。有一个流行很广的“分粥故事”就很能说明这个道理。
有7个人一起居住,他们每天都须面对同一个问题:怎样将一锅粥平均分配。他们尝试通过制度来解决这个问题,想出了以下方法:大家选举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负责分粥,要求必须平均分配。开始时,这个德高望重的人还能公平地分粥。但没多久,他却开始为自己及拍他马屁的人徇私。大家于是要求换人,但换来换去,负责分粥的人碗里的粥仍然最多。没办法,只好采取了另一个方法:大家轮流分粥,一星期每人负责一天。但他们马上又发现,每人在一星期中都只有负责分粥那一天才吃得饱,其余6天都要挨饿。于是大家对新方法仍然不满意。最后,大家想出了一个方法:7人轮流值日分粥,每人一天,但每次分粥者要最后才可领粥。令人惊异的是,在这一制度下,无论谁来分粥,7个碗里的粥都一样多。因为分粥者明白,如果7碗粥并非一样多,他无疑只能领到最小的一碗,因为他要领的是最后一碗。
同样是一碗粥,不同的分法决定不同的效果。在管理中,合理的分配制度,往往更容易激发团队成员的能动性。
二、制度必须可行
制度不在于多,而贵在能落实;没有被落实,制度等于零。在很多企业,虽然各种各样的制度看上去非常“齐全完善”,但执行的效果却各有不同。即便是完全相同的一套制度,在不同的企业,执行效果也会大相径庭。原因何在?因为在有的企业,制度只是一件供摆设的“花瓶”,没有被强力推进和执行。明朝名相张居正在奏疏中曾言:“盖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管理者应该认识到,制度意味着对行为的约束。面对制度,员工往往存在着来自外部的执行压力,以及来自内心的执行焦虑。执行压力大于执行焦虑,员工就会服从制度;而执行焦虑大于执行压力时,制度就会受到抵制,且抵制的程度会随着执行焦虑的增加而不断加大。因而,聪明的管理者总是在培养员工执行制度的压力,而尽量避免他们因此而产生执行焦虑。另外,压力是可以转化为执行动力的,而焦虑往往会转化成执行的阻力。
要提高员工的执行压力,最有效的办法是让制度执行者(即员工)受到监控与激励。管理者应该在工作中不断监控和督促员工对于制度的执行,不能因为制度执行存在困难就降低执行的标准或者要求。因此,制度一旦确定,一定要督促员工严格执行,即便有难度,也应该帮助他们寻找执行的方法和策略,而不是一味降低要求来迎合员工。同时,对于执行良好员工进行激励(比如对执行最迅速、最有效、效率最高的员工进行多种形式的奖励),会促进员工执行制度的积极性。对大多数员工来说,制度执行的动力之源在于激励,这有利于激发员工的执行意识,也有助于使企业制度得到员工认可。
没有有效的制度和监督,就不会有满意的工作绩效。明智的管理者会利用制度建设和监督执行这两把利剑,促使员工们既有紧迫感,又满怀热情地投入到工作中去。这就是管理学中的“洛克忠告”。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