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能源互联网 电力科技 电动汽车 数字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泛在电力物联网 节能环保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0电企年中工作会 2020电力安全生产月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专题 > 发电 > 发电人物 > 正文

凯里丹寨供电局兴仁供电所“雷锋班”:雷锋精神在大山深处传承

  2017-02-07 00:00:00    来源:南方电网报 
A- A+
电力18讯:


“雷锋班”在看望孤寡老人途中。


凯里丹寨供电局兴仁供电所“雷锋班”全体成员。


“雷锋班”成员李逢春正在将节省下来的钱投进爱心箱。

  1月27日中午(农历大年三十),在贵州省黔东南州丹寨县兴仁乡金竹坪村,家家户户的团圆宴早已摆上桌。80多岁的李奶奶家却冷冷清清:李奶奶的儿子李忠因病过世了一年多了,家里只有两个上学的孩子,没了劳动力,先前治病还欠了一身债。

  “奶奶,我们来陪您过年了!”正当一家人发愁时,几个身穿南网工作服、拎着年货的人上门了。见是熟人来了,李奶奶颤颤巍巍地起身握住他们的手,忍不住地掉眼泪。

  这几个人是贵州电网公司凯里丹寨供电局兴仁供电所员工。9年来,该所18个人帮助了当地25位孤寡老人、376名特困群众和贫困学生,给予困难群众物质帮助和精神关怀。他们的事迹在当地口口相传,被亲切地称为“雷锋班”。

  开启帮贫助困的雷锋故事

  2008年初春的早晨,浓雾笼罩着大山深处的贵州省黔东南州丹寨县兴仁乡宰杠村,下肢残疾的张有福老人蜷缩在门边。兴仁供电所员工刘启凡刚换到这个片区来抄表,看到老人,刘启凡用当地的苗语问候起了老人家,才知张有福是一个下肢残疾的孤寡老人,行动靠一张小板凳,生活靠低保。面对漏雨透风的木屋,拉着蓬头垢面一身异味的老人,刘启凡一阵心酸。从此,老人的身边经常出现刘启凡的身影,从修屋补漏、打扫卫生、浆洗缝补到送食品药品,刘启凡坚持了6年,直到老人去世。5年里,老人一生第一次尝到了酱油味精,十几年第一次洗澡,第一次来到了繁华集镇……

  同在兴仁供电所的黄承林,在2009年,因一次催费来到了烧茶村刘学元老太太家,可是老太太连十几元的电费也交不足,黄承林了解到,年逾八旬的老太太终身未婚,体弱多病的她生活不能自理。从此,帮老人做饭、打扫卫生、带老人看病、陪老人聊天成了黄承林的一分责任。同时,供电所的莫廷先、罗明超、黎应林也在做着类似的事,看到那些孤寡老人、特困群众和贫困学生,有的帮助照顾生活,有的帮助缴纳电费,有的出力跑腿,彼此之间却不知情。

  2012年12月,为了完成电费回收指标,兴仁供电所召开了所务会,所长王建通报了本所员工电费回收情况,未完成任务的员工很是委屈,“我的片区电费回收没有达到100%,还不是因为片区里有部分老百姓付不起电费?”“上个月我都垫几十块了,这个月还垫几十块?”大家都沉默了。过了许久,刘启凡说出了他的故事,黄承林、莫廷先、罗明超、黎应林也说出了他们的故事,会议室再一次陷入寂静之中。“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我们建立一个爱心箱吧,我们全所职工少抽一包烟,少喝一杯酒,解决这个难题。”王建的提议得到了大家的赞同。从此,照顾孤寡老人,资助特困群众和学生成了全所的事。

  在所长王建的倡导下,2012年12月,“刘启凡服务队”成立了,他们将节约的钱投进了爱心箱,帮孤寡老人打扫卫生、洗衣做饭、整理室内线路,身边的群众都叫他们活雷锋。多年以后,媒体报道了兴仁供电所的事迹,并把他们称作“雷锋班”。

  其实,“雷锋班”的成员们大多家庭拮据,以刘启凡为例,接近50岁的他任过代课老师,干过林管员,当过协警,偶然的机会进了供电所抄表,多年来,一家五口就靠爱人的劳作和刘启凡每月2000多元的工资维持生活,但是像张有福这样的孤寡老人他照顾了4个。

  是什么原因让他们这样做呢?“集小善成大善”是雷锋班信奉的法则。莫廷先说:“我感觉能帮助别人是件开心的事情。”黄承林说:“我也曾为交电费发愁过,后来有机会参加工作了,帮一下比我穷的人,我心安些。”黎应林说:“我只是捐了点烟钱,帮孤寡老人搞点卫生,跑跑腿而已。”

  传承新时代的雷锋精神

  9年了,“雷锋班”的成员发生了变化,在老成员的带动下,新成员也在这个团队中传承着可贵的精神。项澒,90后小伙,2015年8月毕业后就来到了雷锋班,从事配网综合业务。在他的印象中,学雷锋就是做好事。当他第一次和黄承林外出时,看到有个人的摩托车陷进路边的烂泥里,很是狼狈。黄承林师傅马上停下车帮那人拉摩托,项澒才认识到,学雷锋就是要帮助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有一次他向一个老太太催收电费,贫穷的老太太上下翻找东拼西凑才找到一把零钱,项澒数了数,这把零钱只有8元多,而电费要13元。他对老太太说:“奶奶,你的电费不够。”老太太急得不行:“我实在没钱了,能不能等我有钱再交?”当时的情景让项澒明白了“雷锋精神”的意义,他马上改口说:“奶奶,是我算错了,你的电费够了。”从那以后,小伙子网游不玩了、饮料不喝了,节约下来的钱默默地投进了爱心箱,和他年龄相仿的李逢春、蒙万刚、杨光进也慢慢加入了这个队伍。

  丹寨供电局党支部书记王声国说:“雷锋班的同志们个个都是业务能手。”是的,基层供电所的业务都一样,抢险救灾、运行维护、抄表收费一样都不能少。经过“雷锋班”全体员工的努力,兴仁供电所连续9年线路故障率、配变故障率、抄表到位率、电费回收率、提供供电方案及时率、抢修复电及时率均为100%,在地区供电局所辖供电所综合排名名列前茅。被共青团丹寨县委授予“学雷锋教育实践基地”;贵州省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状”;2015年荣获贵州电网公司组织媒体评选的“我最喜爱的明星供电所”,2016年被中央文明委等部委授予“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

  “雷锋班”的故事还在延续,如今刘启凡成了排佐村的驻村干部;因病过世的李忠的儿子被送到了兴仁中学;受雷锋班故事的感动,丹寨县的爱心人士伸出了援助之手,丹寨县移动公司、邮政局、审计局、扶贫办的青年志愿者们在寒冬来临之际,为丹寨县兴仁镇排佐村的孤寡老人、五保户、贫困户送去棉衣、血压测量仪、保温杯等爱心物资;更多的爱心组织和爱心人士主动与丹寨供电局联系,表示愿意向“雷锋班”那样,尽一点微薄之力。

  (文/图 杨盛)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温超:运行部的热心肠

2018-10-25

当当当!向大家隆重介绍几位国家

2018-05-10

创新值长 ——记浙江华电乌溪

2018-03-22

热点排行
  • · “60+80”扛起最帅党旗
  • · 江苏公司谏壁发电厂四位职工获得“镇江好司机”荣誉称号
  • · 梁宏明:笔耕不辍 文见道长
  • · 大唐石门发电:锅炉里长出的“守护树”
  • · 创新奋进写风华――记大唐集团公司劳模汪毅刚
  • · 农民心中的好书记――记河南省劳动模范、大唐河南发电公司经营策划部主任工程师马军秀
  • · “拼”在现场――记大唐岩滩水力发电公司班卫东
  • · 张林:电焊人生 初心无悔
  • · 【一线风采 • 扶贫】牢记嘱托,不待扬鞭自奋蹄——记大唐河北马头热电分公司驻河北保定市曲阳县产德乡白家弓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刘文忠
  • · 中电国际常熟发电青年获"苏州市青年岗位能手"称号
推荐阅读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