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湘潭发电:我身边的“何老师”
何正宇是大唐湘潭发电公司发电部二控集控三班单元长,周围人管他叫“何老师”。我去年刚进厂,跟着“何老师”学习。一段时间下来,发现他这“老师”的名号真不是白叫的!
知识总在问题中
“小何,空预器的转速是多少?”凌晨2点,我正在3号机组上跟着老师傅,学习监视汽机运行状况。“何老师”坐到我身边,现场考问我起来。
“每分钟0.99转。”我回答。
“嗯,两台空预器的转向呢,有什么不同?”“何老师”紧接着问道。
“呃,让我想想。好像是对称的,一个顺时针,一个逆时针。”
“嗯,那你知道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吗?”“何老师”盯着一个问题,更深入一层问道。
“不知道。”我心中发怵,有点要被问哭的感觉。
“不知道不要紧,我问你这样的问题,是要你熟悉就地设备,认真观察,多思考。”“何老师”安慰我,紧接着,他继续介绍,“这样设计不仅与风烟通道流向有关,而且因为空预器的转子很重,在锅炉这种钢架结构上,为了防止钢架摆动,所以这样对称设计。很多大型转动设备都是这样设计,AB磨煤机也是类似设计的,你下次查设备的时候注意观察!”
之后,“何老师”又问了我烟气挡板的布置、循环水的流量等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讲解,使我受益匪浅。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我被他问了个遍,虽然紧张得出汗了,但心里更充实了。闲不下来的“何老师”又向4号机走去,去考问另外一位年轻的“同学”了……
正是因为有了老爱问“为什么”的“何老师”,我们这些刚进厂的小伙子主动学习的劲头强多了。
“任性”地和生物钟作着斗争
“运行难,上早班更难。要任性地和生物钟作斗争,经受的考验可不少。可何老师总是精力充沛!”这句话是我们2014年新进厂的同事段韦跟我说的。回头仔细一想,的确如此!
早班,“何老师”经常第二个点坐在3号机,第三个点坐在4号机(这两个点是早班凌晨2、3点的那个时候,是最难熬的时候)。由于4号机的汽温格外难调,在4号机屏上,他经常指导我们看锅炉的同事调汽温,并理论结合实际,从工作原理、运行参数等进行全面讲解,不断提高班组成员调整运行参数、进行经济运行技术分析、预测问题的能力。
从湘潭发电公司60万千瓦机组基建至今,“何老师”曾多次参与机组操作票、规程、图纸的修编、绘制工作,机组试运期间异常分析资料汇编工作,3、4号机组大小修试运工作,锅炉燃烧调试工作等。而从参加工作到现在,“何老师”在一线运行岗位已经坚守了19年了。
“何老师”一直就是这样兢兢业业工作的。他觉得,哪个岗位的工作都需要有人去做。运行辛苦,但这是职责所在。慢慢习惯了,就好了。
2008年11月至2009年2月,他以项目经理的身份带领发电部11位运行骨干前往河南开封电厂,指导该厂60万千瓦新建机组调试工作,出色的完成了任务,向开封电厂展现了潭电人良好的精神风貌、精湛的技术水平,获得一致赞扬和认可。
“让每一粒煤都发挥出它的价值。”这是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而他也带着我们精心地操作,让这一承诺成为现实,在普通的运行岗位上努力地为发电企业节能降耗做贡献。(何鹏/文 吴琰/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