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部门“大”作为――记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大唐华银株洲发电公司培训服务中心
2013-05-20 09:11:26 来源:
A-
A+
电力18讯: 大唐华银株洲发电公司培训服务中心成立于2005年6月,是集火电厂燃料检验、发电仿真、化学等培训于一体的综合培训基地。在这个拥有员工14人、其中女员工10人、平均年龄34岁的“铁娘子”集体中,成员们发挥女性特有的执着、坚韧、热忱、细心,凭着敢拼、敢闯、敢想、敢干的劲头,团结一致,阔步前行。短短几年的时间,她们不仅为企业培训了一批批技术精英,更是打造出了“全国电力行业综合培训基地”的金字招牌,用实际行动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描绘出了新时代女性的动人风采。
培训他人,先让自己成为行家里手
培训服务中心成立之初,该中心的员工都是来自某一专业领域的高技能人才,为了成为一名不折不扣的专业培训教师,她们坚持通过每天学习来增强自身本领,加班加点挑灯夜读也是常有的事。
“想想那时候,还真是挺辛苦,每天除了完成正常的工作之外,还有看不完的书,那日子跟高考有得一比……”想起当时的那些岁月,该中心工作人员肖俏记忆犹新,仿佛8年前的点点滴滴都历历在目。
那个时候的肖俏正处于与男友的婚礼筹备期间,本应沉浸在“准新娘”的幸福喜悦中,而她却每天眉头紧锁。原来,面对培训服务中心提出的“全能型人才”的严格要求,电气专业出身的她倍感压力。为了弥补其他方面的不足,尽早掌握专业技术知识,肖俏几乎每天都有超过12个小时的时间泡在办公室啃读相关专业书籍,而婚礼事宜一概不管,通通丢给了男友,乃至婚礼当天,她也在婚礼结束后第一时间跑回了办公室,继续学习……直到现在,肖俏都因为此事对老公一直深怀歉意,但同时,她也非常感激老公给予自己工作的支持。
身为培训服务中心的主任,朱建梁起到了很好的带头模范作用。她个头不高,话语不多,但小巧柔弱的身躯却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她带头学英语、做课件、上讲台。由于一直与机器设备打交道,为了提升授课效果,她时常独自一人面对空荡荡的教室反复练习。最终,她把理论讲得不再枯燥乏味,把规程变得生动形象,把深奥的概念化成平实的语言,让学员一听就懂、一学就会。身为一名教师,朱建梁无私的奉献也收获了“湖南省职业教育优秀教师”的殊荣。
在立足本职岗位,尽职尽责充当好“教师”角色的同时,该中心员工还曾多次参加上级公司的各种竞赛活动,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其中,宋丽代表大唐湖南分公司参加集团公司第三届采制化技能大赛,获得化验专业第2名,并被授予“集团公司技术能手”以及“中央企业技术能手”和“中央企业青年岗位能手”称号。
现在,培训服务中心个个都是业务骨干,人人都是行家里手。其中,1人获得国家企业培训师证,4人获得国家高级仿真机教练证、4人获得国家中级仿真机教练证,2人获得国家煤检中心燃检化验员资格证,并有高级工程师2名、中级职称5人及技师3人。
“三心”服务,开拓培训市场
“服务”话题,在现今社会中受到了越来越高的重视,而优质服务更成为了株电培训服务中心的不懈追求。一直以来,培训服务中心秉承“精心、用心、细心”3大培训宗旨,通过精心准备、用心组织、细心服务,坚持做好培训服务工作,不断开拓培训市场。
“每承办一次培训业务,都应该朝着打造精品目标的方向努力。”朱建梁如是要求。
每次承办业务,大到课程设置,小到住宿安排,培训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方面,该中心都安排了专人负责精心准备,用心组织。她们经常会为了制定更全面的培训方案而挑灯夜战,有时她们也会为了争论培训细节而面红耳赤。针对不同专业、不同文化层次的学员,她们根据学员自身需求“量身定做”培训特色“大餐”,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深入浅地开展培训活动。
“在这里学习真得很开心,她们的培训模式很独特,能让我们更快地学到更多知识。”参加培训的华润集团一名学员这样说。
“我是来自粤电集团的,也是第二次来株电参加比赛。培训服务中心除了为我们提供很好的学习比赛环境之外,后勤服务做得也很是细心周到,她们还特别准备了正宗粤式菜单。”
“一下飞机,我们就受到了热情接待。在印度的时候我们还很担心会适应不了中国的生活,但是培训服务中心让我们找到了家的感觉。”从印度千里迢迢来株电学习的学员表示很高兴、很满意。
在白天的课堂学习时间之余,培训服务中心的员工对学员犹如亲人一样,经常嘘寒问暖,与之促膝长谈,及时了解学员状况。其中,来自印度的一名女性学员姗居娜塔.莫汉提感触特别深刻。因为初次来到中国,她出现了严重的水土不服,一连几天高烧不退,此时的培训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担当了全天候的“保姆”职责,全体女教师24小时轮班照顾她,还特别为她办理了一张免费越洋电话卡,开通了手机网络使她便于与远在印度的家人联系。
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株电培训服务中心都用自己的真诚、热情、亲切、谦和赢得了每一位学员的满意和信赖,从而进一步开拓了培训市场。如今,该公司的培训业务已覆盖全国五大发电集团及华润、粤电等地方电力集团,并已延伸至海外,其中有不少都是“回头客”。
创新思路,打造一流培训品牌
“尽力做只能做到称职,尽心做才能做到优秀。”这是培训服务中心的座右铭。
“打造全国电力行业一流培训基地”,这是培训服务中心全体成员共同的奋斗目标。
人常言,有目标才会有动力。正是在目标的不断鞭策下,培训服务中心的成员们才不懈地奋力前行,攻坚克难。从成立之初的三间多媒体教室、两间仿真机房、一间化验实验室,到现在的六间多媒体教室、四间仿真机房、三间化验室、一个采制实操场地;从单一的采制化及仿真培训,到现在的技能类培训、管理类培训、大赛承办、新能源应用研发等;从开展株电公司内部职工教育培训,到现在为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逐步探索由生产型向服务型方向发展的重要平台。培训服务中心大胆创新,突破了常规运转模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在2008年企业关停125兆瓦机组之后,培训服务中心便开始积极探索利用有效资源来“做大文章”的有效发展方式。经过全体工作人员一个月的摸索探讨,结合当前电力培训的短板及需求,她们创造性地提出利用2台关停125兆瓦机组开展实体培训,编写实体培训教案,并结合培训人员的特点,分别在华能海南东方电厂及新疆中泰化学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实施了检修及运行实体培训,取得了非常好的培训效果,得到了学员们和委培单位的一致好评。经过实践探索证明,较传统培训模式,创新后的培训模式平均可为每位学员节省培训课时12.5小时,培训效果与效率更是得到了双重提升,同时也为委培单位节约了大量培训经费。
因为突出的培训业绩,现如今,培训服务中心硕果累累,已获得了“中国企业教育先进单位百强”、“第六届中国企业培训创新成果金奖”、大唐集团公司人才评价与教育培训“先进单位”、“巾帼建功示范岗”及省、市级的诸多荣誉。相信有了培训服务中心全体成员的坚持与努力,她们“打造全国电力行业一流培训基地”的奋斗目标定能早日实现。(刘霞)
培训他人,先让自己成为行家里手
培训服务中心成立之初,该中心的员工都是来自某一专业领域的高技能人才,为了成为一名不折不扣的专业培训教师,她们坚持通过每天学习来增强自身本领,加班加点挑灯夜读也是常有的事。
“想想那时候,还真是挺辛苦,每天除了完成正常的工作之外,还有看不完的书,那日子跟高考有得一比……”想起当时的那些岁月,该中心工作人员肖俏记忆犹新,仿佛8年前的点点滴滴都历历在目。
那个时候的肖俏正处于与男友的婚礼筹备期间,本应沉浸在“准新娘”的幸福喜悦中,而她却每天眉头紧锁。原来,面对培训服务中心提出的“全能型人才”的严格要求,电气专业出身的她倍感压力。为了弥补其他方面的不足,尽早掌握专业技术知识,肖俏几乎每天都有超过12个小时的时间泡在办公室啃读相关专业书籍,而婚礼事宜一概不管,通通丢给了男友,乃至婚礼当天,她也在婚礼结束后第一时间跑回了办公室,继续学习……直到现在,肖俏都因为此事对老公一直深怀歉意,但同时,她也非常感激老公给予自己工作的支持。
身为培训服务中心的主任,朱建梁起到了很好的带头模范作用。她个头不高,话语不多,但小巧柔弱的身躯却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她带头学英语、做课件、上讲台。由于一直与机器设备打交道,为了提升授课效果,她时常独自一人面对空荡荡的教室反复练习。最终,她把理论讲得不再枯燥乏味,把规程变得生动形象,把深奥的概念化成平实的语言,让学员一听就懂、一学就会。身为一名教师,朱建梁无私的奉献也收获了“湖南省职业教育优秀教师”的殊荣。
在立足本职岗位,尽职尽责充当好“教师”角色的同时,该中心员工还曾多次参加上级公司的各种竞赛活动,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其中,宋丽代表大唐湖南分公司参加集团公司第三届采制化技能大赛,获得化验专业第2名,并被授予“集团公司技术能手”以及“中央企业技术能手”和“中央企业青年岗位能手”称号。
现在,培训服务中心个个都是业务骨干,人人都是行家里手。其中,1人获得国家企业培训师证,4人获得国家高级仿真机教练证、4人获得国家中级仿真机教练证,2人获得国家煤检中心燃检化验员资格证,并有高级工程师2名、中级职称5人及技师3人。
“三心”服务,开拓培训市场
“服务”话题,在现今社会中受到了越来越高的重视,而优质服务更成为了株电培训服务中心的不懈追求。一直以来,培训服务中心秉承“精心、用心、细心”3大培训宗旨,通过精心准备、用心组织、细心服务,坚持做好培训服务工作,不断开拓培训市场。
“每承办一次培训业务,都应该朝着打造精品目标的方向努力。”朱建梁如是要求。
每次承办业务,大到课程设置,小到住宿安排,培训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方面,该中心都安排了专人负责精心准备,用心组织。她们经常会为了制定更全面的培训方案而挑灯夜战,有时她们也会为了争论培训细节而面红耳赤。针对不同专业、不同文化层次的学员,她们根据学员自身需求“量身定做”培训特色“大餐”,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深入浅地开展培训活动。
“在这里学习真得很开心,她们的培训模式很独特,能让我们更快地学到更多知识。”参加培训的华润集团一名学员这样说。
“我是来自粤电集团的,也是第二次来株电参加比赛。培训服务中心除了为我们提供很好的学习比赛环境之外,后勤服务做得也很是细心周到,她们还特别准备了正宗粤式菜单。”
“一下飞机,我们就受到了热情接待。在印度的时候我们还很担心会适应不了中国的生活,但是培训服务中心让我们找到了家的感觉。”从印度千里迢迢来株电学习的学员表示很高兴、很满意。
在白天的课堂学习时间之余,培训服务中心的员工对学员犹如亲人一样,经常嘘寒问暖,与之促膝长谈,及时了解学员状况。其中,来自印度的一名女性学员姗居娜塔.莫汉提感触特别深刻。因为初次来到中国,她出现了严重的水土不服,一连几天高烧不退,此时的培训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担当了全天候的“保姆”职责,全体女教师24小时轮班照顾她,还特别为她办理了一张免费越洋电话卡,开通了手机网络使她便于与远在印度的家人联系。
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株电培训服务中心都用自己的真诚、热情、亲切、谦和赢得了每一位学员的满意和信赖,从而进一步开拓了培训市场。如今,该公司的培训业务已覆盖全国五大发电集团及华润、粤电等地方电力集团,并已延伸至海外,其中有不少都是“回头客”。
创新思路,打造一流培训品牌
“尽力做只能做到称职,尽心做才能做到优秀。”这是培训服务中心的座右铭。
“打造全国电力行业一流培训基地”,这是培训服务中心全体成员共同的奋斗目标。
人常言,有目标才会有动力。正是在目标的不断鞭策下,培训服务中心的成员们才不懈地奋力前行,攻坚克难。从成立之初的三间多媒体教室、两间仿真机房、一间化验实验室,到现在的六间多媒体教室、四间仿真机房、三间化验室、一个采制实操场地;从单一的采制化及仿真培训,到现在的技能类培训、管理类培训、大赛承办、新能源应用研发等;从开展株电公司内部职工教育培训,到现在为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逐步探索由生产型向服务型方向发展的重要平台。培训服务中心大胆创新,突破了常规运转模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在2008年企业关停125兆瓦机组之后,培训服务中心便开始积极探索利用有效资源来“做大文章”的有效发展方式。经过全体工作人员一个月的摸索探讨,结合当前电力培训的短板及需求,她们创造性地提出利用2台关停125兆瓦机组开展实体培训,编写实体培训教案,并结合培训人员的特点,分别在华能海南东方电厂及新疆中泰化学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实施了检修及运行实体培训,取得了非常好的培训效果,得到了学员们和委培单位的一致好评。经过实践探索证明,较传统培训模式,创新后的培训模式平均可为每位学员节省培训课时12.5小时,培训效果与效率更是得到了双重提升,同时也为委培单位节约了大量培训经费。
因为突出的培训业绩,现如今,培训服务中心硕果累累,已获得了“中国企业教育先进单位百强”、“第六届中国企业培训创新成果金奖”、大唐集团公司人才评价与教育培训“先进单位”、“巾帼建功示范岗”及省、市级的诸多荣誉。相信有了培训服务中心全体成员的坚持与努力,她们“打造全国电力行业一流培训基地”的奋斗目标定能早日实现。(刘霞)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