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田家庵发电厂人才培养为企业发展提供“源动力”
2012-09-21 08:28:40 来源:
A-
A+
电力18讯: 本网讯(李军) 近年来,大唐淮南田家庵发电厂结合老机组关停、向热电联产转型、运行检修改制等企业衍变,坚持人才兴企策略,创新人才培训机制,让每位职工的“长板”为搭建企业的“木桶”服务,逐渐将老企业的“人员”劣势转换为“人才”优势,促进了一厂多地协调发展。
――“h”变为“H”,搭建转换“双通道”。该厂不断创新技能人才的培养思路,将技能人才台阶式递进的单向线,拓展为交叉式和复合式的多维线,即实现“h”与“H”的相互交流、相互转换。一是辅助专业到主专业的培训。运行、检修改制后,对燃料、除尘、修配等单位受过电力系统教育,并有电力生产运、检工作经历的职工按不同专业和层次进行升级培训,使之掌握主专业技术知识,逐步胜任生产岗位需要;二是非生产岗位到生产岗位的培训。鼓励具备相应条件的非生产人员充实到储备人员队伍中来,通过专业技术培训使他们具备向生产岗位输送的条件;三是低岗位到高岗位的培训。主要对从事运行、检修的各岗人员进行升级培训,使其具备上一级岗位所需的技术与业务素质;四是小机组到大机组的培训。根据现有机组状况和新建项目的需求,开展阶梯式培训,即原12万千瓦和13.5万千瓦机组运、检人员经培训合格后可从事30万千瓦机组的运、检工作。
――量体裁衣,培训不搞“一刀切”。该厂面对不同学历、不同接受能力的职工,积极建立了一套人才测评管理体系,对每名职工从知识水平、业务能力、执行能力、创新能力等12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打分,量体裁衣帮助他们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对不同潜力与需求的人实施不同的培训,按月、季度和年度进行考核监督。每年借助春、秋检对职工进行系统的安全常识、法规、制度等安全知识和自我防护、急救常识等安全技能的培训;借助开展安全知识、技术大比武、技术运动会等竞赛活动激励人才、发现人才、任用人才;借助技术讲课、跨岗位跨专业交叉学习、反事故演习、应急预案演练等培训形式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融会贯通,并通过现场考问、阶段性抽考、反事故演习等形式来检验和巩固培训效果。
――实战演练,用眼看不如动手干。为了提高一线生产人员的实际操作水平,加大对全能型人才的培训力度,该厂瞄准机组检修及停备的有利时机,将“培训课堂”搬到生产现场,对各专业各岗位生产人员进行“实战”培训。通过在生产现场以实实在在的设备设施为“教具”,广大职工很容易就掌握了复杂设备的构造和原理,进而从事设备检修和运行维护工作更加得心应手;通过在就地模拟大型、复杂的操作项目,强化了一线职工的实际操作及应急处理能力。同时,为了让新进厂大学生尽快地成才,该厂利用“走出去”开拓外部市场的便利条件,鼓励一部分大学生到国内外项目锻炼、学习,使外部市场成为人才培养的又一“蓄水池”。
――“h”变为“H”,搭建转换“双通道”。该厂不断创新技能人才的培养思路,将技能人才台阶式递进的单向线,拓展为交叉式和复合式的多维线,即实现“h”与“H”的相互交流、相互转换。一是辅助专业到主专业的培训。运行、检修改制后,对燃料、除尘、修配等单位受过电力系统教育,并有电力生产运、检工作经历的职工按不同专业和层次进行升级培训,使之掌握主专业技术知识,逐步胜任生产岗位需要;二是非生产岗位到生产岗位的培训。鼓励具备相应条件的非生产人员充实到储备人员队伍中来,通过专业技术培训使他们具备向生产岗位输送的条件;三是低岗位到高岗位的培训。主要对从事运行、检修的各岗人员进行升级培训,使其具备上一级岗位所需的技术与业务素质;四是小机组到大机组的培训。根据现有机组状况和新建项目的需求,开展阶梯式培训,即原12万千瓦和13.5万千瓦机组运、检人员经培训合格后可从事30万千瓦机组的运、检工作。
――量体裁衣,培训不搞“一刀切”。该厂面对不同学历、不同接受能力的职工,积极建立了一套人才测评管理体系,对每名职工从知识水平、业务能力、执行能力、创新能力等12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打分,量体裁衣帮助他们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对不同潜力与需求的人实施不同的培训,按月、季度和年度进行考核监督。每年借助春、秋检对职工进行系统的安全常识、法规、制度等安全知识和自我防护、急救常识等安全技能的培训;借助开展安全知识、技术大比武、技术运动会等竞赛活动激励人才、发现人才、任用人才;借助技术讲课、跨岗位跨专业交叉学习、反事故演习、应急预案演练等培训形式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融会贯通,并通过现场考问、阶段性抽考、反事故演习等形式来检验和巩固培训效果。
――实战演练,用眼看不如动手干。为了提高一线生产人员的实际操作水平,加大对全能型人才的培训力度,该厂瞄准机组检修及停备的有利时机,将“培训课堂”搬到生产现场,对各专业各岗位生产人员进行“实战”培训。通过在生产现场以实实在在的设备设施为“教具”,广大职工很容易就掌握了复杂设备的构造和原理,进而从事设备检修和运行维护工作更加得心应手;通过在就地模拟大型、复杂的操作项目,强化了一线职工的实际操作及应急处理能力。同时,为了让新进厂大学生尽快地成才,该厂利用“走出去”开拓外部市场的便利条件,鼓励一部分大学生到国内外项目锻炼、学习,使外部市场成为人才培养的又一“蓄水池”。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