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电投通辽发电总厂加强人才培养 推进队伍建设
2012-11-23 15:38:30 来源:
A-
A+
电力18讯: 中电投通辽发电总厂始终坚持“人才强企”的发展理念,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不断拓宽渠道加强人才培养,积极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为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组织保障。
第一课堂,职工培训从“娃娃”抓起。今年8月,随着15名新入职毕业生入厂前培训开班仪式的召开,本期高校毕业生“总厂、分场、班组”入职三级教育工作全面展开。这是该厂多年来坚持对新入职毕业生上的“必修课”,也是入职第一堂课,引领职工从思想上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培养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精神。
为使新入职毕业生进入岗位后能顺利实现角色转变,尽快熟悉系统,掌握操作技能,该厂积极开展“严师带高徒”活动,签订培训合同,联动奖惩机制,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培训效果事半功倍。
此外,该厂不断拓宽青年人才培养渠道,完善人才培养常态机制,通过开展感恩教育、成长成才论坛、演讲比赛、青工技能大赛等活动,为青年搭台促学提技能。获得“中电投集团公司继电保护工技能竞赛”三等奖的刘菊菲、通辽市焊工大赛第一名的张冬至等大批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青工学技术、钻业务、保安全、当能手劲头十足,蔚然成风。
见缝插针,全员冬季培训掀热潮。该厂抓住冬季等级检修任务少的空闲时间,积极组织开展职工冬季培训工作。11月1日,该厂正式拉开职工冬季培训的帷幕,掀起了全员培训的热潮。 今年的冬季培训更注重实用性,检修分场围绕日常工作中设备多发问题、疑难杂症,针对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和改造项目组织培训。辅业分场围绕提高职工服务技能、文明优质服务、落实国家行业地方法规等知识进行培训。管理人员培训以能力素质提升为目标,开展读一本好书活动,自学通用知识。本次为期5个月的冬季培训工作,以本单位自行培训为主,以聘请专家讲授、外出参观学习、讲座等多种培训形式为辅开展。
以赛促学,助推技能型人才培养。为进一步营造“大学习、大练兵、大比武”的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该厂通过举办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竞赛、第二工种焊工、起重工岗位技能大赛等活动,不断激发广大职工学习热情,更好的提升自身素质和技能,有效发挥高技能人才的示范带头作用,促进“有高水平管理能力和劳动技能”为核心的员工队伍建设。以赛促学,已成为该厂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步伐的有效抓手,在为企业造就和储备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职工队伍建设中做出新作为,逐步将企业“人才优势”转化为生产经营优势,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
为随时掌握职工培训动态,方便职工自主学习,该厂建立了网络培训评价管理系统,包含二工种培训、全能值班员培训、技能鉴定等十二项内容。此外,该厂在部分生产单位建立培训室,并不断完善培训设施,为职工自主培训创造有利有条件。
摸清家底,盘活资源建立人才库。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人才同行业间的交流进一步加大,骨干人才断档危机日益明显。该厂积极储备、开发利用各类专业技术和干部人才,通过下发信息采集表、基层推荐申报等方式,集纳人才信息,按照“一人一档”的要求形成信息档案,建立动态人才库,架构合理的人才梯队,并定期进行评估和管理,提拔有实力的职工,确保他们工作在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发挥其最大潜力,形成人才磁场,有效避免骨干人才的流失。
为把盘活人才存量、优化人才增量,该厂不断调整和完善人才队伍结构,制定年度培训计划,要求每名职工接受培训时间不低于60学时,全员培训率达到100%,安全考试合格率达到100%,技术业务培训及格率达到95%以上;职业技能鉴定初、中、高级鉴定率达到100%。通过班组长培训、全能值班员培训、一工多艺培训、轮岗培训等方式,不断加大专业专家、技师、紧缺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倾力打造一流职业素养、一流业务技能、一流工作作风、一流岗位业绩的优秀人才队伍,推动人才建设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
目前,该厂已有后备管理人才46名,后备技术人才69名,后备技能人才82名职工被纳入人才库,有效盘活人力资源,促进了人才开发任用效益最大化。(刘艳敏)
第一课堂,职工培训从“娃娃”抓起。今年8月,随着15名新入职毕业生入厂前培训开班仪式的召开,本期高校毕业生“总厂、分场、班组”入职三级教育工作全面展开。这是该厂多年来坚持对新入职毕业生上的“必修课”,也是入职第一堂课,引领职工从思想上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培养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精神。
为使新入职毕业生进入岗位后能顺利实现角色转变,尽快熟悉系统,掌握操作技能,该厂积极开展“严师带高徒”活动,签订培训合同,联动奖惩机制,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培训效果事半功倍。
此外,该厂不断拓宽青年人才培养渠道,完善人才培养常态机制,通过开展感恩教育、成长成才论坛、演讲比赛、青工技能大赛等活动,为青年搭台促学提技能。获得“中电投集团公司继电保护工技能竞赛”三等奖的刘菊菲、通辽市焊工大赛第一名的张冬至等大批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青工学技术、钻业务、保安全、当能手劲头十足,蔚然成风。
见缝插针,全员冬季培训掀热潮。该厂抓住冬季等级检修任务少的空闲时间,积极组织开展职工冬季培训工作。11月1日,该厂正式拉开职工冬季培训的帷幕,掀起了全员培训的热潮。 今年的冬季培训更注重实用性,检修分场围绕日常工作中设备多发问题、疑难杂症,针对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和改造项目组织培训。辅业分场围绕提高职工服务技能、文明优质服务、落实国家行业地方法规等知识进行培训。管理人员培训以能力素质提升为目标,开展读一本好书活动,自学通用知识。本次为期5个月的冬季培训工作,以本单位自行培训为主,以聘请专家讲授、外出参观学习、讲座等多种培训形式为辅开展。
以赛促学,助推技能型人才培养。为进一步营造“大学习、大练兵、大比武”的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该厂通过举办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竞赛、第二工种焊工、起重工岗位技能大赛等活动,不断激发广大职工学习热情,更好的提升自身素质和技能,有效发挥高技能人才的示范带头作用,促进“有高水平管理能力和劳动技能”为核心的员工队伍建设。以赛促学,已成为该厂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步伐的有效抓手,在为企业造就和储备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职工队伍建设中做出新作为,逐步将企业“人才优势”转化为生产经营优势,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
为随时掌握职工培训动态,方便职工自主学习,该厂建立了网络培训评价管理系统,包含二工种培训、全能值班员培训、技能鉴定等十二项内容。此外,该厂在部分生产单位建立培训室,并不断完善培训设施,为职工自主培训创造有利有条件。
摸清家底,盘活资源建立人才库。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人才同行业间的交流进一步加大,骨干人才断档危机日益明显。该厂积极储备、开发利用各类专业技术和干部人才,通过下发信息采集表、基层推荐申报等方式,集纳人才信息,按照“一人一档”的要求形成信息档案,建立动态人才库,架构合理的人才梯队,并定期进行评估和管理,提拔有实力的职工,确保他们工作在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发挥其最大潜力,形成人才磁场,有效避免骨干人才的流失。
为把盘活人才存量、优化人才增量,该厂不断调整和完善人才队伍结构,制定年度培训计划,要求每名职工接受培训时间不低于60学时,全员培训率达到100%,安全考试合格率达到100%,技术业务培训及格率达到95%以上;职业技能鉴定初、中、高级鉴定率达到100%。通过班组长培训、全能值班员培训、一工多艺培训、轮岗培训等方式,不断加大专业专家、技师、紧缺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倾力打造一流职业素养、一流业务技能、一流工作作风、一流岗位业绩的优秀人才队伍,推动人才建设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
目前,该厂已有后备管理人才46名,后备技术人才69名,后备技能人才82名职工被纳入人才库,有效盘活人力资源,促进了人才开发任用效益最大化。(刘艳敏)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