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南市电厂分流员工在新岗位上创造新业绩
2007-10-10 09:15:55 来源:中国电力投资集团
A-
A+
电力18讯: 为了配合国家实施能源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战略,并全力支持上海举办2010年世博会,上海南市发电厂于今年9月29日迎峰度夏后关停,进入了全面拆除阶段。今年年初,通过公开招募,南市电厂和电能经贸一部分职工进入了外高桥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主要在外高桥公司发电部和燃料部工作。
在南市电厂和电能经贸职工到来之初,外高桥公司的同志也曾有过担心:怕他们在思想上有包袱、有情绪、有抱怨;怕他们在技术上是否能主动学习新的业务技能;怕他们在工作上是否能适应外高桥的节奏与强度。但现在回想当时的一些担忧,事实证明这些担心是多余的。
南电有十几名同志来到外高桥发电公司燃料部,经过培训正式进班后,都十分珍惜这份工作。无论他们以前曾在老厂里担任过什么职务,他们都能主动放下架子,愿意从最基础的工作开始做起,始终保持较高的工作热情,他们的付出得到了所在班组、专业和部门的认可。其中就有在煤运乙值的张永富同志,虽然,张永富在老厂曾担任领班,但到了新的岗位,他以一名“学生”的身份,向一些年青骨干认真地学习理论知识和业务技术,在工作中总是抢在最前面,从来没有怨言与不满。平时,一上班就戴上安全帽至就地设备进行交接班检查,在领班分派工作任务时,张永富并不摆老资格,而是服从安排,哪怕是最简单的故障复位工作,他都是一丝不苟地去完成,多次受到班组和专业的高度赞扬。现在,张永富由于表现突出,基础知识和业务技术扎实,第一批取得了斗轮机操作资格,并开始独立当班操作。
在燃料部平时的运行工作中,采用的是皮带巡视外包形式,由于外包人员素质良莠不齐,有些工作要点通常要反复讲上好多次才能记住,往往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正常的生产秩序。当南电同志到岗后,因为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所以在学习业务技能时能较快地领悟,比如煤运丙值的卫红惠,也是这批同志中较早掌握简单故障处理的人员,并具有斗轮机独立当班操作资格。另外,由于南电同志在老厂就从事燃料专业,对设备有一定的了解,特别是在遇到有设备异常情况时,能立即做出判断,并采取行动将事故消弥于萌芽状态。比如:煤支甲值的王志巍,有一次在夜班系统运行时,听到斗轮机回转平台上有异声,他立即停止作业,并马上汇报领班,后经检查发现是由于一台回转电机故障引起的,由于发现、处理及时从而避免了一次事故的发生,得到了部门和专业的表扬。
而由原上南热电有限公司改制的上海电能经贸有限公司孙彪等10位同志则走上了外高桥公司发电部脱硫工作的新岗位。外高桥公司于2006年建成本市第一套烟气脱硫系统,这套脱硫设备是一套全新的系统,引进了国外的先进技术,很多知识和技能,都需要重头学起。新的设备,全英文的系统画面,不同的操作方式,脱硫设备的学习对他们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然而面对挑战,他们知难而上,从零开始。在进班组后,他们虚心向其他同事请教,认真观察,冒着酷暑熟悉系统,面对全英文的系统画面,拿着图纸对着系统一个一个地找铭牌,对设备。共产党员孙彪是一个四十多岁的老同志,工作中一丝不苟,认真负责,脱硫每个小时大量表计的抄录是一个很繁琐的工作,但他详细地记录每个小时的脱硫数据,对它们进行比较分析,当有重大的数据变化时,他就立刻请教,力求学会其中的原因,从而真正掌握脱硫的运行状态。余勇虽然比其他同志晚来了三个多月,但他为了赶上其他同志的学习进度,花费了更大的精力,在大家的帮助下,经过自己的努力,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了岗位考试。
外高桥的脱硫设备分为吸收区和辅助区两大系统,而由于运行的需要这两个系统之间有一定的距离。这些同志为了掌握设备位置和第一手的现场运行工作状态,骑着自行车,冒着酷暑,在两个系统之间来回地查找,按着图纸,循着管道一遍遍地摸系统。回到集控时,他们马上就自己遇到的问题向同事请教学习,这种对工作求真求实的态度,不仅使他们在脱硫学习上取得了重大的进步,也为外高桥公司的年青员工作出了一个好的榜样。目前,发电部的10位电能经贸同志已担负起外高桥发电公司协助脱硫的运行值班工作,在为上海天空更加蔚蓝的事业中贡献着他们的辛勤与智慧。
在南市电厂和电能经贸职工到来之初,外高桥公司的同志也曾有过担心:怕他们在思想上有包袱、有情绪、有抱怨;怕他们在技术上是否能主动学习新的业务技能;怕他们在工作上是否能适应外高桥的节奏与强度。但现在回想当时的一些担忧,事实证明这些担心是多余的。
南电有十几名同志来到外高桥发电公司燃料部,经过培训正式进班后,都十分珍惜这份工作。无论他们以前曾在老厂里担任过什么职务,他们都能主动放下架子,愿意从最基础的工作开始做起,始终保持较高的工作热情,他们的付出得到了所在班组、专业和部门的认可。其中就有在煤运乙值的张永富同志,虽然,张永富在老厂曾担任领班,但到了新的岗位,他以一名“学生”的身份,向一些年青骨干认真地学习理论知识和业务技术,在工作中总是抢在最前面,从来没有怨言与不满。平时,一上班就戴上安全帽至就地设备进行交接班检查,在领班分派工作任务时,张永富并不摆老资格,而是服从安排,哪怕是最简单的故障复位工作,他都是一丝不苟地去完成,多次受到班组和专业的高度赞扬。现在,张永富由于表现突出,基础知识和业务技术扎实,第一批取得了斗轮机操作资格,并开始独立当班操作。
在燃料部平时的运行工作中,采用的是皮带巡视外包形式,由于外包人员素质良莠不齐,有些工作要点通常要反复讲上好多次才能记住,往往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正常的生产秩序。当南电同志到岗后,因为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所以在学习业务技能时能较快地领悟,比如煤运丙值的卫红惠,也是这批同志中较早掌握简单故障处理的人员,并具有斗轮机独立当班操作资格。另外,由于南电同志在老厂就从事燃料专业,对设备有一定的了解,特别是在遇到有设备异常情况时,能立即做出判断,并采取行动将事故消弥于萌芽状态。比如:煤支甲值的王志巍,有一次在夜班系统运行时,听到斗轮机回转平台上有异声,他立即停止作业,并马上汇报领班,后经检查发现是由于一台回转电机故障引起的,由于发现、处理及时从而避免了一次事故的发生,得到了部门和专业的表扬。
而由原上南热电有限公司改制的上海电能经贸有限公司孙彪等10位同志则走上了外高桥公司发电部脱硫工作的新岗位。外高桥公司于2006年建成本市第一套烟气脱硫系统,这套脱硫设备是一套全新的系统,引进了国外的先进技术,很多知识和技能,都需要重头学起。新的设备,全英文的系统画面,不同的操作方式,脱硫设备的学习对他们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然而面对挑战,他们知难而上,从零开始。在进班组后,他们虚心向其他同事请教,认真观察,冒着酷暑熟悉系统,面对全英文的系统画面,拿着图纸对着系统一个一个地找铭牌,对设备。共产党员孙彪是一个四十多岁的老同志,工作中一丝不苟,认真负责,脱硫每个小时大量表计的抄录是一个很繁琐的工作,但他详细地记录每个小时的脱硫数据,对它们进行比较分析,当有重大的数据变化时,他就立刻请教,力求学会其中的原因,从而真正掌握脱硫的运行状态。余勇虽然比其他同志晚来了三个多月,但他为了赶上其他同志的学习进度,花费了更大的精力,在大家的帮助下,经过自己的努力,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了岗位考试。
外高桥的脱硫设备分为吸收区和辅助区两大系统,而由于运行的需要这两个系统之间有一定的距离。这些同志为了掌握设备位置和第一手的现场运行工作状态,骑着自行车,冒着酷暑,在两个系统之间来回地查找,按着图纸,循着管道一遍遍地摸系统。回到集控时,他们马上就自己遇到的问题向同事请教学习,这种对工作求真求实的态度,不仅使他们在脱硫学习上取得了重大的进步,也为外高桥公司的年青员工作出了一个好的榜样。目前,发电部的10位电能经贸同志已担负起外高桥发电公司协助脱硫的运行值班工作,在为上海天空更加蔚蓝的事业中贡献着他们的辛勤与智慧。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