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电电力和禹水电公司“三箭齐发”拓宽青工发展路
2013-01-24 08:50:18 来源:
A-
A+
电力18讯: 2011年9月,在国电电力班组长综合管理知识竞赛中,国电电力和禹水电开发公司代表队在团体竞赛中一举夺魁,并获个人笔试第一名的佳绩。
2012年11月,在集团公司班组长综合管理知识竞赛中,和禹公司代表队再次载誉归来,两名选手分别荣获竞赛二等奖及优秀选手奖。
同年11月,和禹公司喜获国电电力水电机组运行值班员调考团体一等奖及个人第一名的好成绩……
诸多成绩的背后,有个人的努力,有团队的协作,更有和禹公司对职工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和禹公司将员工的成长和发展纳入常态管理,尤其是积极为青工成长成才搭建平台,充分发挥“充电室”、“竞技场”、“强化剂”作用,“三箭齐发”,实现青工成长成才与企业发展共赢目标。
“充电室”助青工岗位成才
和禹公司结合企业各职能部门实际,按照理论知识与实战练兵相结合及“缺啥补啥”的培训原则,精心编制全年培训计划,充分发挥“充电室”作用,利用公司内网开设“安全生产远程培训平台”及“试题库”等学习教育栏目,采取岗位练兵、导师带徒、赴厂家实地学习、交叉互学和现场授课等多种手段,全面开展员工岗位技能及综合素质提升培训。
针对新入职大学生数量逐年增多的情况,和禹公司特别注重抓好青工入职适岗培训和职业引导,因“材”施培,因势利导,促进青工岗位成才。该公司利用桓仁站、回龙站、太平哨站机组更新改造的机会,打破三站地域局限,互调青工岗位,使青工都能有机会参与到运行及检修作业中来,相互学习交流。同时,各班组在作业分工时,不同机组的同一项作业,轮流交替指派工作负责人和作业成员,有意识地让青工全面接触各项设备检修和改造作业。这样在作业遇到难题时,青工之间可以交叉互学作业经验,老师傅们也可以随时把现场变成课堂进行授课。此外,该公司还大力拓展检修运维承运市场,使一批批青年员工得到了更多的锻炼机会。
有理论培训,有实践砺炼,越来越多的青年员工成长为生产一线的骨干力量。仅2012年,就有6名工作五年内的青工被聘为生产专责、班组长、技术员,为企业的人才梯队建设打下基础。
“竞技场”搭青工锻炼平台
和禹公司大力开展常态化技能比武,把生产现场变成“竞技场”,激励青年员工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强化岗位技能。
该公司结合现场大修连续两年开展“八比八看”劳动竞赛活动,各参赛班组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比组织,看谁干劲大;比质量,看谁精品多;比安全,看谁预控好;比管理,看谁基础牢;比文明,看谁面貌好;比进度,看谁工期可控;比建议,看谁点子多;比学习,看谁进步大”,在推动检修任务优质高效完成的同时,各班组青工在竞赛中得到了锻炼和成长。
2013年1月1日,经该公司党政联席会议讨论通过的《和禹水电开发公司专业调考管理暂行办法》发布实施。该调考制度明确规定调考专业和人员、调考方式和内容及激励与考核的具体办法等,以考促学,以赛竞技,全面提升员工的技能水平。
同时,该公司还利用集团公司、国电电力举办的各类竞赛和调考机会进行操练,并将安全生产规程、增发多供为内容的小指标竞赛及反事故演习等融入理论赛、擂台赛中,多渠道开展青工素质和技能竞赛,确保了企业水电核心技术的“薪火相传”。在各类竞赛中,祖友华、李昆录、富庆鹏、樊金川等青年岗位能手脱颖而出,成为该公司的生产骨干。
“强力剂”调动青工积极性
和禹公司不断完善人才选拔任用机制,打破论资排辈等不良现象,建立以业绩为取向的考评体系,实行人员的动态管理,为青年员工职业生涯发展提供良好平台。在薪酬分配上,体现向生产一线倾斜的原则,在机构改革、人事调整上,着力充实生产一线人员,激发生产一线青工的积极性。
该公司将近年入职大学生中进步较快的列入重点培养对象,提拔在集团公司、国电电力等各类竞赛中取得佳绩的祖友华等3名同志,担任部门生产专责或班组骨干,进一步加强培养锻炼,从而为青工尽快成长成才树立了榜样,建立了有效的激励机制。据统计,近年来,在优秀专业技术人员选拔、班组长竞聘、团干部及中层干部任用等选人用人工作中,先后有10余名优秀青工脱颖而出,成为该公司青年干部和各重要岗位的骨干。科学合理的选人用人机制犹如一剂“强力剂”,极大地调动了青工爱岗敬业的热情,促进了青工岗位快速成长,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赵雪梅)
2012年11月,在集团公司班组长综合管理知识竞赛中,和禹公司代表队再次载誉归来,两名选手分别荣获竞赛二等奖及优秀选手奖。
同年11月,和禹公司喜获国电电力水电机组运行值班员调考团体一等奖及个人第一名的好成绩……
诸多成绩的背后,有个人的努力,有团队的协作,更有和禹公司对职工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和禹公司将员工的成长和发展纳入常态管理,尤其是积极为青工成长成才搭建平台,充分发挥“充电室”、“竞技场”、“强化剂”作用,“三箭齐发”,实现青工成长成才与企业发展共赢目标。
“充电室”助青工岗位成才
和禹公司结合企业各职能部门实际,按照理论知识与实战练兵相结合及“缺啥补啥”的培训原则,精心编制全年培训计划,充分发挥“充电室”作用,利用公司内网开设“安全生产远程培训平台”及“试题库”等学习教育栏目,采取岗位练兵、导师带徒、赴厂家实地学习、交叉互学和现场授课等多种手段,全面开展员工岗位技能及综合素质提升培训。
针对新入职大学生数量逐年增多的情况,和禹公司特别注重抓好青工入职适岗培训和职业引导,因“材”施培,因势利导,促进青工岗位成才。该公司利用桓仁站、回龙站、太平哨站机组更新改造的机会,打破三站地域局限,互调青工岗位,使青工都能有机会参与到运行及检修作业中来,相互学习交流。同时,各班组在作业分工时,不同机组的同一项作业,轮流交替指派工作负责人和作业成员,有意识地让青工全面接触各项设备检修和改造作业。这样在作业遇到难题时,青工之间可以交叉互学作业经验,老师傅们也可以随时把现场变成课堂进行授课。此外,该公司还大力拓展检修运维承运市场,使一批批青年员工得到了更多的锻炼机会。
有理论培训,有实践砺炼,越来越多的青年员工成长为生产一线的骨干力量。仅2012年,就有6名工作五年内的青工被聘为生产专责、班组长、技术员,为企业的人才梯队建设打下基础。
“竞技场”搭青工锻炼平台
和禹公司大力开展常态化技能比武,把生产现场变成“竞技场”,激励青年员工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强化岗位技能。
该公司结合现场大修连续两年开展“八比八看”劳动竞赛活动,各参赛班组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比组织,看谁干劲大;比质量,看谁精品多;比安全,看谁预控好;比管理,看谁基础牢;比文明,看谁面貌好;比进度,看谁工期可控;比建议,看谁点子多;比学习,看谁进步大”,在推动检修任务优质高效完成的同时,各班组青工在竞赛中得到了锻炼和成长。
2013年1月1日,经该公司党政联席会议讨论通过的《和禹水电开发公司专业调考管理暂行办法》发布实施。该调考制度明确规定调考专业和人员、调考方式和内容及激励与考核的具体办法等,以考促学,以赛竞技,全面提升员工的技能水平。
同时,该公司还利用集团公司、国电电力举办的各类竞赛和调考机会进行操练,并将安全生产规程、增发多供为内容的小指标竞赛及反事故演习等融入理论赛、擂台赛中,多渠道开展青工素质和技能竞赛,确保了企业水电核心技术的“薪火相传”。在各类竞赛中,祖友华、李昆录、富庆鹏、樊金川等青年岗位能手脱颖而出,成为该公司的生产骨干。
“强力剂”调动青工积极性
和禹公司不断完善人才选拔任用机制,打破论资排辈等不良现象,建立以业绩为取向的考评体系,实行人员的动态管理,为青年员工职业生涯发展提供良好平台。在薪酬分配上,体现向生产一线倾斜的原则,在机构改革、人事调整上,着力充实生产一线人员,激发生产一线青工的积极性。
该公司将近年入职大学生中进步较快的列入重点培养对象,提拔在集团公司、国电电力等各类竞赛中取得佳绩的祖友华等3名同志,担任部门生产专责或班组骨干,进一步加强培养锻炼,从而为青工尽快成长成才树立了榜样,建立了有效的激励机制。据统计,近年来,在优秀专业技术人员选拔、班组长竞聘、团干部及中层干部任用等选人用人工作中,先后有10余名优秀青工脱颖而出,成为该公司青年干部和各重要岗位的骨干。科学合理的选人用人机制犹如一剂“强力剂”,极大地调动了青工爱岗敬业的热情,促进了青工岗位快速成长,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赵雪梅)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