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新能源:多措并举提升效益
2015年,国电电力山西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紧紧聚焦“效益”这个最大绩效,牢牢把握企业经营改革发展关键环节,深入开展“双提升”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完成发电量超年度计划3.5%,利润超年度计划11.4%;投产20万千瓦,核准5万千瓦,被评为集团公司先进单位、“四星级”企业、先进基层党委。
今年一季度,发电量同比增加49.95%,利润同比增加66.09%,度电利润同比增加0.02元/千瓦时,设备等效可利用率达到98%。
强化管理,向在运机组要效益
山西新能源公司重视生产管理,坚持抓基础、抓基层、抓基本功,全面提升生产管理水平,着力提高在运风机盈利能力。
围绕争创“五星级企业”目标,深化“双提升”工作,成立创建“五星级”领导小组及工作机构,制定工作方案和计划。实施“算好四个数据,抢出一个时间,降低三项成本,搞好两个生活”工作举措,即算好发电量、限电比例、β值、设备等效可利用率四个数据;设备故障抢修时间不超15天;降低财务成本、人工成本、检修和运维成本;搞好职工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着力推进“五星级”风电企业创建工作。
紧扣风机利用小时完成差异率等关键指标,制定理论电量平衡法的学习与实施方案,“说清楚”五项电量损失,实现风机精细化管理;对风机功率与风速不匹配现象与相同平均风速下排名滞后的风机运行参数进行横向比较分析,及时处理风机性能缺陷,降低性能损失电量,不断提升风机经济技术指标。2015年,全年平均利用小时完成2067小时,其中劲风风电场超对标单位165小时,虎头山风电场超对标单位45小时。
完善集控中心管理功能,开展风机大数据分析和风机性能优化,与风机厂家一道开展技术攻关,大幅度降低设备损失电量,不断提升设备健康水平。高家堡三期风机优化后,比上年增发电量约800万千瓦时,同比增加4%。
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积极应对冰雪凝冻气候灾害导致的倒塔等故障,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风电场安全稳定运行。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改月”活动,共发现消除隐患138项,持续提高设备健康水平,在集团公司安全大检查中获得好评。
深入挖潜,向经营管理要效益
2015年以来,电力行业进入“双降双低”通道,弃风限电形势日益严峻,山西新能源公司主动出击,深入研究市场动态,建立与市场相适应的快速反应机制,深挖经营管理潜力,努力提升效益。
从强化营销工作入手,建立营销、生产管理部门以及风电场上下联动的营销体系,从公司、风场两个层面加强与电网公司的沟通联系。创建电量营销微信群,将公司、风电场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和运行主值、专工加进群里,互相交流学习,及时反映调度限电等问题,加强沟通联系。
强化激励机制,修订完善保设备、促营销、争电量、降成本管理办法,充分调动有关各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015年全年兑现奖励73.09万元。深入研究《山西电网风电调峰实施办法》、“双细则”考核办法,通过优化完善AGC/AVC功能,提高涉网设备投入率,增加发电量,减少调度限电损失。2015年,减少电网“双细则”考核66.55万元。
科学推行公司、风电场两级预算管理,促进经营成本费用可控在控。2015年,单位容量技改维修维护费用同比下降44.35%,“八项费用”同比下降9.85%;积极推进高息贷款置换,综合资金成本率同比降低0.68%,居同区域行业内较低利率水平。积极拓展增收渠道,取得了太仆寺旗风电项目从2014年1月到2020年12月享受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批复,预计七年可减免税额上千万元。
提高质量,向新建项目要效益
山西新能源公司抓住风电发展的窗口期,加强优质资源开发建设,为项目早日投产创效做足“功课”。
全力攻坚项目核准,加大推进山西中南部项目开发力度,于2015年底取得马坊二期风电项目核准,不受年底前国家发改委发布的陆上风电电价下调政策影响,保证了项目预期收益。
优化项目指标,开展预微观选址,加强概算投资审核,有效降低工程造价、提高项目收益率。在马坊一期工程建设过程中,对风机机位、机型选择、进场道路路径等进行多次设计优化,机组年平均利用小时、理论发电量均得到提升,为投产后产生最大效益奠定了基础。(孙海英 赵一馨)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