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电江西公司:求真务实 行稳致远
截至10月31日,国电江西公司累计完成发电量182.66亿千万时,同比增长12%;火电利用小时4224小时,全省同比企业排名第一;入厂标煤单价547.38元/吨,区域可比企业最低;综合资金成本率4.53%,集团公司对标排名第二,利润总额15.3亿元,创历史最好水平,净资产收益率32.2%,完成目标值的147.31%……一连串数字展现的是江西公司贯彻“一五五”战略、深入推进“双提升”工作,夯实基础、比拼市场、智慧经营、挖潜创效的精彩画卷。
安全管理,练就“金刚身”
“安全管理来不得半点虚假,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从基础工作出发;只有全面打牢基础,才能切实练好内功、铸就安全的金刚不坏之身……”这是江西公司领导逢会必讲的话。对于这段话背后的故事和含义,公司系统广大干部一直有着切身的体会与感触:过去,江西公司系统机组非计划停运次数多,安全基础管理薄弱、设备可靠性下降带来的阵痛,为公司安全管理拉响了警报。公司领导班子在实情和困难面前,痛定思痛,果断出击,紧紧抓住非停这个关键,从影响非停的每一个因素、环节和过程入手,从抓细节、抓管理、抓治理、抓现场等点滴和基础工作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很快扭转了安全生产的被动局面。
强本固基专项行动,打牢管理基础。为实现安全生产的良好开局,公司从年初开始开展了“强基固本确保安全”专项行动,立足基础管理,突出过程管控,组织各单位开展安全大检查、隐患排查治理、安全性评价和安全生产“三反四保”等活动,有效解决了生产、基建现场和安全管理各环节中影响和制约安全生产的突出问题,安全基础进一步稳固。
设备治理专项投入,打牢设备基础。针对过去亏损时期技改投入不足,设备可靠性下降等现实情况,坚持问题导向,加大技改投入,强化设备治理。按照一厂一策原则,制定实施了设备治理三年规划,重点规范和督导火电厂防磨防爆工作,对影响锅炉“四管”安全运行的设备进行技术升级改造,集中开展设备无泄漏治理活动,加强设备综合整治,有效提高了设备硬件的安全技术水平。
截至目前,江西公司系统机组非计划停运连续两年保持较低水平,优于集团公司年度考核目标,各发电企业长周期连续安全运行记录不断刷新。
电量营销,打好“组合拳”
今年1-10月,江西公司共完成发电量182.66亿千万时,火电利用小时4224小时,同比增加328小时,比全省统调火电平均利用小时高186小时。面对这样一份来之不易的成绩单,公司市场营销部负责人深有感触地说,营销就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市场比拼,江西公司的营销成果就是靠一点点争、一点点抢和一点点挖出来的。
计划主动“争”。受装机结构及脱硝设施等因素影响,在年初电量计划安排上,江西公司在运机组基数电量计划设备利用小时省内可比最低,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3小时。“决不能输在起跑线上”。面对困难,公司营销人员树立信心,主动出击,一方面积极向外找政策,据理力争,一方面主动加强与省能源局沟通协调,终于争取到全省直供电量计划的28.9%,争取到全省最多的机组综合升级改造电量计划,省内最高的供热机组奖励电量计划,累计争取到各类电量计划28.42亿千瓦时,弥补了基数电量的先天不足,为完成全年电量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电量突出“抢”。江西公司抢发电量,抢的是过程,赢的是时机,靠的是协同作战能力。公司根据设备状况和电力市场变化情况,紧盯区内其它机组的运行及计划进度情况,及时、合理调整检修工期、计划,全力赶超发电进度,将九江电厂7号机组B修推迟到下半年进行,推迟丰城电厂4号机组A修、九江电厂6号机组C修的开工时间,最大限度赶在电价调整前多发电,实现发电与效益的双赢。
效益着力“挖”。公司把挖掘发电效益的着力点,放在进一步优化电量结构上,对九江电厂关停计划电量进行内部最佳组合分配,实施了厂内、厂际电量转移代发,不断挖掘边际效益。1-10月共完成代发转移电量15.1亿千瓦时,创造边际效益2.5亿元。
燃料管理,巧借“市场手”
近年来,煤炭市场发生巨变,煤炭供应宽松,价格大幅下降,是躺在利好的形势里喘口气,还是抓住市场这只无形的手,继续寻找成本压降的新办法,打造燃料成本领先优势?江西公司选择了后者。
创新思路,优化调运降成本。公司三个火电厂过去主要依靠铁路运输调运煤炭,铁路运距长、运费高一直是电厂煤炭调运和成本控制的瓶颈。在铁路运费连年上涨的情况下,公司抓住水路船运费持续下降的市场机遇,结合各厂区域特点,充分挖掘水运潜能。黄金埠电厂打通了“长江-鄱阳湖-信江”水运通道,丰城电厂开辟了“长江-鄱阳湖-赣江”水运专线,丰水期直接采用水陆联运方式,枯水期实行从九江中转的水铁联运方案。一张用市场之手编织的水陆、水铁联运网,真正打造了一条低成本的调运通道。江西公司燃料部负责人介绍说,黄金埠、丰城电厂通过实施水陆、水铁联运调运煤炭,平均可降低运费在50元/吨以上。1-10月公司系统共采购水运煤316万吨,相比铁路运输节约费用1.99亿元。
把握节奏,经济采购降成本。为及时掌握煤炭价格市场变化趋势,公司建立了煤炭市场日跟踪、周分析、月报告制度,以市场为导向,准确把握采购节奏,保持经济合理库存,坚持做到低价格时段买煤提库,高价格时段耗煤去存,最大限度地降低采购价格。同时充分发挥市场的杠杆作用,实施国有矿年度合同月度议价议量策略,做到合同价格与市场对接,采购数量与计划同步,结算方式逐渐与市场煤接轨,牢牢抓住了燃料成本控制的主动权。截至10月底,江西公司与各国有矿合同实际执行价格较年初均大幅下降。
阳光采购,深化措施降成本。公司把阳光采购的重点放在过程管控、规范运行上,实行了阳光采购最高限价集体决策审批机制,严格供应商评价工作,推行报价保证金制度,强化合同履约管理,不断增强采购成本的控制力。同时充分发挥阳光采购的市场效应,扩大阳光采购范围、比例,积极推广区域集约订货采购模式,实施国有矿部分合同水运煤与阳光采购现货价格对接,推进阳光采购不断深化。1-10月累计阳光采购煤炭382万吨,占进煤总量54%,节约费用约7500万元。
财务管控,算精“资本账”
如何利用资金市场持续宽松的契机降低财务费用?如何让沉睡多年的资产重新焕发生机?如何有效实行成本管控?江西公司在经营资金、盘活资产、成本控制方面出实招,取得了实效。
经营资金“加减法”。江西公司牢固树立经营资金理念,推进资金精细化管理。坚持向市场要效益,加大票据化结算力度,降低财务费用2427万元。坚持向管理要效益,严控折旧、净利润等自由现金流投向,压降存量带息负债规模,降低财务费用3494万元。坚持向政策要效益,强化银行“总对总”对接,采用法人账户透支业务、加大低息贷款置换或提前还贷力度、减少长贷比例等措施,累计置换或提前归还10亿元,降低财务费用463万元。通过“三管齐下”,该公司1-10月节约财务费用6384万元,所属火电企业综合资金成本率在集团公司对标排名第二。
复苏“冬眠”资产。由于历史遗留和淘汰落后产能等原因,江西公司存在一批多年挂账或无法使用的“冬眠”资产。压降库存占用、清理应收账款、压降资金沉淀、提高资产周转率成为江西公司唤醒这批资产的重要举措。加大“两金”专项清理,对账龄较长的逐笔督促清理,落实责任部门、责任人、时间节点及措施,年初以来清理应收102笔,压降应收9471万元。通过以产定采,确定合理物资储备,并充分发挥物资超市平台作用,多措并举开展压降库存工作,库存日常维护材料较年初下降353万元。依法依规积极推进低效无效资产处置,九江电厂关停机组第一批资产挂牌转让收入4405万元。
成本管控“说清楚”。全面深化应用发电企业成本费用管控模型,制定标准成本,督促各单位对不优指标逐项“说清楚”,做到成本列支有据可依。通过深入开展成本费用对标,主要指标在集团排名均处于中上游水平,其中资金成本率排名第二位,流动资产周转率排名第五位,单位容量综合人工成本排名第八位。1-10月累计发生“八项费用”同比减少250万元,各项费用可控在控。
党建保障,发挥“正能量”
一直以来,江西公司牢牢把握党建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功能定位,以全面从严治党为主线,注重抓基层、强基础、练好基本功,致力于建好队伍、发挥作用,切实提升党建工作实效,为企业的创新创效和改革发展提供正能量。
让作风实起来。江西公司强调所有工作都要突出一个“实”字,要求做到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决策要实,真抓实干、成效要实,求真务实、过程要实,抓好落实、作风要实,立足现实、工作要实,在工作中不搞轰轰烈烈,不求一时一事之功,着眼长远和大局,认真谋划提高存量资产质量效益。今年,公司以“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为引领,深化从严从实要求,两级班子坚持问题导向,致力于解决制约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性问题,激发了企业新的内生动力。
把规矩“立”起来。公司把《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集团公司改进作风24条具体举措作为干部职工必须遵守的规矩,积极完善内控制度,强化执纪监督问责,全年没有发生违反“八项规定”精神影响企业形象的事件。在燃料、工程项目、招投标、物资、财务、综合产业等重点领域落实“一岗双责”,为重点环节、重点岗位廉洁从业划定规矩,促进企业依法依规经营。
把典型“树”起来。深化创先争优和“国电楷模”选树活动,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九江电厂热控支部“党员技术培训站”累计为企业修理利废创造效益1400余万元。选送9个企业一线先进典型参加“国电楷模”评选,3个入围前100名。组织肖冬梅、凌宗光、朱宝宇等一批中央企业、省部级劳模走上“道德讲堂”,弘扬了正能量。所属4家发电企业中3家进入全国文明单位行列。(胡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