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固热电强化燃煤管理“增效益”
中电新闻网讯 通讯员 姜萍 刘亚新 报道 西固热电公司总装机容量100多万千瓦,每天消耗燃煤近万吨,年耗原煤达到了数百万吨,而且所用煤种复杂、高卡高硫、高卡低硫、低卡低硫等应有尽有。面对如此难题,该公司始终围绕降本增效的原则,不断在精细化管理的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通过配热值、配硫份、配灰份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和方法,向燃料管理要效益,再推企业经营业绩实现突破。
该企业作为区域用煤大户,高度重视燃煤管理,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建立直购煤采购体系为驱动,融入市场,牢牢把握住燃煤这个关口,较大幅度的降低了燃料成本。在深刻分析了燃煤供应形势后,确定了以降成本为燃煤管理的基本出发点,思路向外,管控前移,采取了积极“走出去”的战略。沿着甘、宁、新之间的运煤通道,对诸多产煤地区的煤矿进行逐个调研,实际掌握了不同地区煤质分布情况以及对应的煤价情况。逐渐形成了三省区“三足鼎立”的煤源结构,构建了煤量相互补充的管控格局,三地联动保证了企业煤量需求。基本全部取消了中间商,实现了燃煤采购结构的根本性变革。同时,对每个区域内的矿点进行“三三配置”,使各煤种在区域之间和区域内都不低于三个,建立起煤源竞争体系,形成了煤价制衡机制。且与多家大型国有煤矿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在外部障碍扫清后,该公司眼睛对内,不断强化燃料管理方式,创新燃料管理手段,深入挖掘经济煤种潜力,积极开展配煤掺烧。然而,由于4台机组型号各异,机组设计煤种大卡值要求不同,低热值、高灰份、高水份、高硫份的煤种使用后造成设备维护量增加,给机组运行调整带来诸多困难。面对诸多问题,通过综合分析生产成本上升和燃料成本下降的办法,明确了不同煤种与生产成本、燃煤成本以及利润之间的具体关系,编制了配煤掺烧模型,最终确定了适合锅炉燃烧的入炉煤热值。通过多次煤种掺配燃烧试验,得出了不同负荷工况下各主辅机设备对各煤质指标的最大出力数据,为配烧经济煤种提供了指导依据。按照“高卡煤保负荷、低灰煤保安全、低硫煤保环保”的原则,规范配煤掺烧过程,逐渐建立了煤场掺配、入炉掺配的两级掺配模型。并在采购计划、调运管理、煤场储配、入炉煤调配四个环节分别建立了管理模型。采购计划模型,实现了月度采购计划的科学自动分配,优化了各矿点采购数量和热值、硫份、灰份结构,确保了入厂标煤单价预算执行到位。调运管理模型,自动分析各矿点每天来煤的经济性,科学调整次日入厂煤量和结构,按日优化入厂标煤单价,解决了直购矿煤质不稳定对入厂标煤单价造成的影响。煤场储配模型,将精细化掺配关口前移,按照各直购矿当日入厂的热值、硫份,经计算后在煤场按比例分堆储配,配制出高卡低硫、中卡中硫、低卡低硫、低卡高硫等煤种,满足各种负荷及环保排放需求,解决了直购矿煤质不稳定对负荷及排放的影响。入炉煤调配模型,将煤场配煤与生产系统配煤有机结合,从时间、热值、硫份、灰份、煤量五个维度进行入炉煤调配,实现了配煤掺烧指标化、数据化,大大提高了配煤掺烧的灵活性和准确性,最大限度地优化了入炉煤质,实现了二级精细掺配。
该公司今年以来在燃料管理方面不断创新思路,并使日常工作有新意、有突破,实现了燃煤管理从无到有到精的“无缝隙”管理,推动企业实现了管理、效益的同步跟进。
刘卓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