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电电力工程喀什维护项目部工作纪实
“编外”小分队的“顾家”情怀
――新疆华电电力工程有限公司喀什维护项目部工作纪实
中电新闻网通讯员 吉 虹
在新疆华电喀什热电公司,活跃着一支由80人组成的“特殊”队伍,他们隶属新疆华电电力工程公司,是喀电的“编外”人员。2014年初,伴随着喀什热电公司#5机组的投产发电,他们依依不舍告别妻儿老小,从不远千里之外的乌鲁木齐“落户”喀电,成立了维护项目部。从此,肩负起新疆公司区域内首台35万发电机组的维护检修任务。
这支“编外”小分队,从成立之时便将自己溶入喀电大家庭,每天忙碌奔走在喀电生产现场,精心呵护新投运机组。他们“忘记”了人之常情,把对亲人的思念和对小家的牵挂化为工作动力,日复一日,不辞辛劳,守护着设备的安全,#5、#6机组缺陷数量不断刷低,从投产初期的每天百余条下降至现在的十余条。“编外”汉子们把“顾家”的深深情怀,全部倾注在喀电生产现场,用行动默默传递华电检修精神。
“为了消缺,我们也蛮拼的!”
薛旭东,维护项目部锅炉专业负责人,从项目部成立之初来到喀什公司直到现在,可谓是部门“元老”。问及初到时的情景,他深有感触:“那时5号机缺陷真叫多,我每天基本上到了夜里凌晨2点才从现场忙完回宿舍休息,有的同事还更晚,要忙到半夜!没办法,缺陷多,消缺通知随时在下达,我们也就随时待命,像这样加班熬夜的日子持续了近半年,为了消缺,我们也蛮拼的!”
在与项目部几位老员工的交谈中得知,喀什公司#5、#6机组自2014年陆续投运以来,缺陷就特别多,大多是因为设备选型、安装问题带来的基建遗留缺陷。
“刚来的时候,接触到的是新机组、新环境、新面孔,员工们思家的情绪较浓厚,有的员工因为猛一下离家这么远,长时间回不了家,心里放不下;有的员工因为南北疆气候、饮食的差异感到不适应等等,不过这种状态马上就被随之而来的繁忙所淹没”项目部副经理尤自新说,#5、#6机组刚投产那会儿,很多工作都没理顺,“百事待兴”。一方面安装遗留缺陷和装置性缺陷较多,包括土建、门窗、厕所、暖气等现场各种缺陷都得消除,另一方面各专业还得根据喀电要求制作上百个钢围栏,十几个转机定置摆放的加油桶、废油桶组合柜架,6个组合移动平台以及多处沟坑盖板。部门员工每天除了正常的设备巡检和维护检修工作,还必须完成各项整改工作,加上#5、#6机组频繁跳机、停运,现场抢修、加班频繁,工作接连不断,让大伙儿应接不暇,大家都在超负荷工作。
“光是工作已是身心疲惫,哪儿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顾及各种想家和不适应呀!”员工们自嘲,“现在,这两台机组的设备就是咱的情人,每天扯着咱的心呢!”这话让人听起来幽默,心却微微有些酸。
“想人所想,看我们的行动!”
“2015年3月20日22点,接到值长通知,A、B空压机相继跳停,锅炉专业组织人员对A、B空压机进行抢修,凌晨3点,B空压机投入备用;凌晨7点,A空压机投入备用。”
“2015年2月17日,春节前夕,#7带断裂,燃料制粉专业抢修人员分组行动,皮带拨头、切割、打磨,对断裂部位进行硫化、粘接,昼夜奋战两天,大年三十日将皮带恢复正常。”
“今日凌晨2点,接通知灰库湿灰库搅拌器电机故障,无法正常排放湿灰,电气班组全员出动,将1.2T减速机连电机倒换到烧毁电机上继续使用,凌晨7点抢修结束。”
“2015年7月10日,#5、#6机补水总管道在#11井处裂开,威胁到机组安全运行,汽机专业9人连续工作38小时,圆满完成抢修。”
…………
打开维护项目部设备抢修工作台帐,一条条抢修情况记录统计在册。“光喊口号没用,想人所想,看我们的行动!”项目部副经理徐沪江指着一条条记录说道。
“召之即来,来之能战”这8个字是工程公司对检修队伍的一贯要求,喀什维护项目部的员工用实际行动对这8个字做出了最好的诠释。
2015年新年伊始,6号炉A一次风机非驱动端轴承发生抱死,影响机组带负荷,正常的处理办法是将风机转入大修,把风轮吊出,抽出轴承后上车床进行定位、车削,然后重新装配轴承。然而,整个喀什地区没有足够大的车床可以进行定位,要想完成定位必须将设备拉运到乌鲁木齐,如此一来一回要十来天,花费也不菲,最主要的是影响发电量,直接减少收入。面对此种情形,喀电要求项目部组织力量进行抢修。接到任务后,锅炉检修人员在薛旭东、戴卫春、付勇军等三位经验丰富的技术骨干带领下迅速投入抢修。大家奋战在6号炉抢修现场,吃、住都在现场,饿了就派人将饭集体打包到现场来吃,困了就地躺倒就睡,醒了接着干,期间没有一个人跑去食堂吃饭或回到宿舍去睡觉。在经历了不知昼夜的整整4天之后,一次风机终于抢修成功。设备正常了,机组得以安全运行,维护项目部用局部个人利益的牺牲为喀电避免了更大的经济损失。
“家人就要不分彼此,互帮互助”
“我们和喀电是一个华电大家庭的两兄弟,家人就要不分彼此,互帮互助。我们在这里‘安营扎寨’,得到了喀电在生活后勤等方面的很多照顾,特别是协助项目部建立了典型工作票库,提高了消缺工作效率,对我们帮助很大。人心互换,紧急时刻,一句‘帮帮忙’,那些不是合同范围内的工作,我们也义不容辞的干了!”薛旭东说。他提到了两件事,一次是由于基建时建设单位没有安装炉、机、电操作平台,造成运行人员操作上的困难,喀电生产部门请维护项目部帮忙安装,项目部二话不说,挤出人员和时间进行安装,解决了运行人员的困难。
另外一次给薛旭东留下的印象很深,“那天是周五,快下班的时候,听说厂里要在锅炉引、送风机和管道上加装脱销环保对比检测孔,迎接自治区环保厅的检查,任务重、时间紧,喀电人员不足,项目部主动请缨,急人所急,安排锅炉组配合干这项工作,大家放弃周五晚上休息时间和周六、周天双休日把62个检测孔全部加装完毕,解了现场燃眉之急。”
“面对严要求,我们唯有做的更好”
今年以来,新疆公司7S工作遍地开花,“强基”管理也全面铺开,各基层三级单位行动迅速,各出奇招,下力气抓7S工作和强基管理,这就要求身处喀电的工程公司维护项目部必须转变观念,主动作为,不断提高现场设备维护检修管理能力。
“我们把喀电当作家,面对严要求,我们唯有做的更好。”说这番话的时候,项目部经理雷斌目光坚定执着。“经过这一年的摸爬滚打,我们摸清了设备的‘脾气性格’,今年以来,各专业加强了日常巡检力度,做好定期工作,把被动消缺转化为主动维护,将设备缺陷消除在萌芽状态,使缺陷数量大大降低,现在每天的数量仅仅是过去的十分之一,大家的劳动强度也得到了缓解。”
“我们按照喀什公司的要求积极开展7S工作,检修场地整齐规范,班组环境干净整洁,太有家的感觉了!”电气专业一名年轻员工自豪的说。
是的,服务无止境,追求不停歇。在雷斌、尤自新、徐沪江、薛旭东等人的眼中,把喀电当做自己的家,做好分内工作,才能获得家人的尊重,展现个人价值。在追逐这个目标的路上,维护项目部这支编外小分队是工程公司对外形象的一面旗,为了这面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周小博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