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太平店镇先进村在地方政府和村支两委的支持下,引水上山,把岗地变良田,扩大种植面积,并大力发展养殖业,村民摆脱了贫困。襄阳供电公司紧密跟踪农业发展需求,实施农网改造升级,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电力支撑。
“电足了,岗地有了水,种地也能致富。我将这3000多斤稻谷卖了,在屋里装上个碳晶取暖器。天快冷了,老伴患有风湿病,冬天怕冷。我们都这把年纪了,也该享享福了。”11月15日一大早,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太平店镇先进村62岁的村民陈思章,开着手扶拖拉机把稻谷拉到镇上粮食加工厂去卖。
先进村有427户1384人。近年来,村民们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把水引到岗地上,增加种植面积和农作物种类,全面提高农业收入水平。
电井灌溉 千亩荒地变良田
8时刚过,在太平店镇正盛粮食加工厂门前,陈思章和10多个村民将装满稻谷的农用车辆一字排开,等待加工厂的老板开门收购。
“我们能有这么多粮食卖,供电公司帮了大忙。”拉了足有5000斤稻谷的村民陈品洪说。
先进村有土地7000余亩,其中约2000亩属于岗地。岗地地势高,因缺少水源只能种些绿豆、红薯、花生等农作物。种子撒下后,风调雨顺的年头还好,一旦干旱少雨,通常会绝收。多年来,地区十年九旱,村民收成少,在太平店镇42个行政村中,先进村属于贫困村。
2016年8月,当地政府和村支两委多方筹措资金,为村民打了12眼300米深的机井,解决村民岗地灌溉难问题。
“光有了水源不行,还要把水引到岗地里。”陈品洪说。
襄阳供电公司得知后,投资23.6万元,迅速改造先进村农网,保障机井打到哪里,电力线路就架到哪里。
2016年11月13日,先进村农网改造工程全部竣工,架设10千伏线路294米,安装100千伏安、50千伏安变压器各2台,敷设电缆2796米。工程全部按照户户持卡工艺标准设计实施,安装IC卡表12套。
有了充足的电力,2017年,村民在岗地上种下了水稻、西瓜,栽下了葡萄苗。
“电足了,再深的井水也能抽上来,再旱的天也不怕浇不上水。现在只要用IC卡在电表上轻轻一刷,井水就喷涌而出。种了几十年地,从来也没有这么轻松过。”陈思章说。
先进村党支部书记陈清圣算了一笔账:岗地上通电后,先进村水稻种植面积增加了600多亩,按亩产稻谷1000斤计,全村每年将增收60多万斤水稻;西瓜种植面积增加了1000多亩,每亩西瓜可卖4000~5000元,每户村民可收入近3万元;全村葡萄种植面积增加了400多亩,每亩葡萄可卖2万多元,每户种植户可收入3万元。
电助力 现代化养殖业发展迅猛
“李老板,这个漏电保护器一定不能拆除。全靠它保障养殖场的用电安全呢。”11月5日,太平店供电所员工罗志刚和全志强奔忙在先进村养殖户之间检查用电设备时,对先进村4组养殖户李明华说。
“好的,好的。”李明华边说边把他俩带进自己的标准化鸡舍。
两年前,52岁的李明华建起了现代化养猪场开始养猪。
建养猪场前,先进村4组只有1台50千伏安的变压器。由于养猪场离电源点较远,李明华担心因养猪场的用电设备多而带不起来。太平店供电所员工了解情况后,仅用3个工作日就在他的养猪场附近安装了一台80千伏安的变压器,架设线路300余米,并安装了专用配电箱和三相电表,全面满足养猪场的用电需求。
2018年,李明华的养猪场出栏近1000头猪。
“能挣到钱,离不开供电公司的大力支持。”李明华说。
今年3月,头脑灵活的李明华又建起了养鸡场,购进鸡苗5000只,两个月出栏后,一下子就赚了3万多元。
“养鸡周期短、赚钱快,不少村民也跟着搞起了养殖。”陈清圣说。
养殖户多了,用电负荷迅速增长。太平店供电所紧跟养殖户用电需求,及时增加了一台50千伏安的变压器,并更换了老旧线路和电力设备,提高了用电可靠性。
“上个月,我添置了电动搅拌机和电锅炉等设备,准备再养5000只蛋鸡,预计年收入能达到10万元。”养殖户秦立昌说。
2018年,先进村共有养殖户24户,户均收入7万元。
电,让贫困落后的先进村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先进”村。
――太平店镇党委书记曹启洪
农网改造升级后,村民致富的路子宽了,日子也越过越滋润。
――先进村党支部书记陈清圣
供电服务不分昼夜,只要一个电话,供电员工随叫随到。
――先进村养殖专业户李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