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石井乡岸下村被称为“石头村”,2016年以来,村支两委重点打造“石窑小镇”旅游品牌,带领村民发展旅游相关产业和农业特色产业。鹿泉区供电公司主动服务,加快电网改造升级,提高供电保障能力,全面满足农村产业发展的用电需求。
11月2日,秋意正浓。在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石井乡岸下村的村路上,游人如织。游客利用周末来到这个太行山下的小村感受浓郁的乡土风情。
“现在岸下村已经形成了集观光旅游、农耕体验、民俗风情于一体的‘石窑小镇’旅游品牌。”岸下村党支部书记王振山说。2018年,岸下村接待游客6万余人,旅游收入520余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
古朴山村打出旅游牌
沿着石块砌成的围墙道路曲折向上走,推开古朴的栅栏大门,穿过架在庭院内溪流上的木质小桥,便是仿古风格的清荷民宿。
正午,阳光正暖,经霜后的爬山虎依然沿着石壁向上攀援。火红的月季花丛旁,清荷民宿的老板娘王雪涛正忙着摘野菜。厨房的土灶上,锅里正咕嘟咕嘟地冒着热气,猪肉熬菜的香味和火塘里烤山药、烤玉米的甜香在院子里蔓延开来。
“上一拨客人还没走,这一拨客人又来了。常常是先来的还没玩够,只能心不甘情不愿地腾场子。这不,马上有个10人的家庭团要入住,点名要吃特色小吃,一大早我就开始忙活。”王雪涛说,“现在,民宿必须得提前一个月预订,不然还真住不上。”
石头砌墙,石片当瓦,石子铺路……昔日的岸下村是人们眼中的“石头村”,村里穷,家家户户住窑洞,小伙子们娶媳妇都难。
近年来,在鹿泉区开发西部长青景区的拉动下,这个古老的小山村因保存了大量的石窑和古旧民居逐渐得到开发,依托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发展旅游业,引进资金对现有的288间石窑和旧宅“修旧如旧”,推广“石窑小镇”旅游品牌。村民找到了致富的“金钥匙”。
随着特色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岸下村用电量激增,原有的供电设施已不能满足用电需要。
2016年5月,鹿泉区供电公司为岸下村电网实施改造升级,新建400千伏安变压器2台,新立电杆8根,改造10千伏线路0.25千米,铺设电缆0.4千米,把原来直径为35平方毫米的裸导线更换成直径为70平方毫米的绝缘线,为村里229户村民全部安装了智能电表,协助村里为村路安装了56盏路灯、为288间石窑和旧宅安装了霓虹灯。
供电有保障了,岸下村许多村民充分利用旅游资源开起了“农家乐”。
“海山供电所为村里建了个供电服务群,如果用电有啥问题,服务人员随叫随到,解了我们的后顾之忧。”在清荷民宿西100米处,秦香兵马苑民宿经理曹文刚刚送走了49位游客,站在门口笑着说。
“在城市里生活久了,就想换个环境,放松一下。这里的石头房子有特色,风景美,让人有回归自然的感觉,来了你就不想走。”一位游客说。
目前,岸下村有特色民宿、农家乐15家,户均年收入30多万元。“村里的富裕劳动力在民宿里打工每年还能收入两万多元。岸下村村民的日子红火了。”王振山说。
特色农业念准致富经
在岸下村村东头,村民牛立华家的蔬菜大棚里各种农作物长势喜人。“我们的蔬菜天然无公害,游客都是成箱购买,还有不少回头客呢。”正忙着俯身采摘的牛立华站起来,捶了捶腰说。
农耕体验、观光采摘是石窑特色小镇旅游产业规划的一个重要项目。“当初,发展特色农业资金缺口是一个我们必须考虑的方面,另一方面就是用电问题。大家担心果园、菜园灌溉不上,影响作物生长和收益。”王振山说。
2018年3月,岸下村在山上新打了6眼机井,需要快速通电。鹿泉区供电公司知悉后,立即安排人员到现场勘查、立杆架线,仅用两天时间就为机井通了电。该公司为了保障村里投资建设的24座现代化温室大棚用电,新上一台200千伏安变压器,并把架空线路全部改为地下电缆,满足了温室大棚自动化种植配套设施安全用电的需要。
此外,鹿泉区供电公司紧跟农村产业发展动态,推出了“1520”服务规范,做到村民的求助信息1分钟内回应、5分钟内组织人员出发抢修、20分钟内到达报修现场。
如今,岸下村已有24个现代温室大棚、3个采摘园,2018年村里增加利润120多万元,村民人均增收2000多元。
放眼望去,山坡上满眼苹果树、枣树、梨树,山坡下现代化温室大棚排列有致,岸下村的发展画卷,正在村民的辛勤劳作中徐徐展开。
发展旅游业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之一。供电公司主动对接旅游局,全面满足项目用电需求。我们对他们扎实的工作作风非常满意。
――鹿泉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黄子军
产业发展好,离不开供电公司的支持。现在村民不用出村就能挣到钱,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岸下村村民委员会副主任赵凤锁
没想到两年来家乡变化这么大。我决定毕业后回村做电商,帮助乡亲们把大枣、核桃、小米等卖到全国各地。
――家住村里的在校大学生王贤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