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能源互联网 电力科技 电动汽车 数字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泛在电力物联网 节能环保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0电企年中工作会 2020电力安全生产月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专题 > 电网 > 营销服务 > 正文

移民村建起屋顶“发电厂”

  2019-07-11 00:00:00    来源: 
A- A+
电力18讯:

移民村建起屋顶“发电厂”

――浙江缙云县供电公司服务新建镇红棉村光伏扶贫

 

 

  

  位于浙江省西南山区的红锦村是一个远近闻名的移民村。2008年,景宁畲族自治县库区一镇三乡15个自然村的530多位村民跨县搬迁到缙云县新建镇的红锦村。

  2016年,红锦村成为全县首个利用光伏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的试点村。缙云县供电公司主动融入、多措并举、高效服务,保障光伏扶贫项目建设和并网,让村里尽早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带动低收入村民增收。

  “三无村”走上“阳光路”

  “我们村是个移民村,刚开始可以说是无资源、无资产、无资金的三无村。”红锦村村支书江周法回忆说。

  刚搬迁的日子并不好过。红锦村村民原有的山林和耕地都留在了50千米外的景宁县境内。来到缙云后,红锦村村民人均生产耕地只有0.25亩。2014年,红锦村集体收入只有5000元,村里年收入在4600元以下的农户有13户23人。壮大村集体经济成了红锦村最急迫的事。

  2016年,缙云县筹集资金90万元,准备在村集体办公楼与18户村民家的屋顶上安装光伏板,发电能力为100千瓦。为确保该项目快速有效实施,缙云县供电公司指派“阳光顾问”提早介入,摸清基本情况,合力编制阳光一本通,并设立现场“新闻发言人”,解答村民的疑惑,让村民对光伏项目有直观的认识。

  “刚开始,村民对光伏项目不理解,项目推进较困难。从项目起步到并网发电,供电公司在中间帮忙指导协调,发挥了很大作用。”江周法说。

  为了方便村民办理光伏业务,缙云县供电公司还设立了分布式光伏发电“一站式”服务窗口,精简业务流程,优先改造相关台区及线路,从项目申请到验收,免费提供政策指导、技术咨询、业务受理、并网发电一条龙服务,保障项目零缺陷、零风险并网。

  2016年,红锦村村集体收入一下子到了8万多元,第一批安装光伏板的18户村民分享了2.5万元的“屋顶租金”。村民夏剑锋的老母亲患有糖尿病,两个女儿智力都有缺陷,日子过得紧巴巴。夏剑锋说,幸好屋顶上装起了光伏板,每年可以从村里领到解燃眉之急的钱。

  多方协作合力“开电厂”

  看着第一批安装光伏的村民连续两年享受到了实惠,红锦村其他村民有了积极性,家家户户急着装光伏。

  为了让更多村民受益,2018年,当地政府部门和光伏企业统筹资金600多万元,在89户村民家的屋顶上增建光伏发电板。项目前期收益由光伏企业所得,待光伏企业收回项目投资金额后,该项目将无偿移交给村集体,收益用于村集体增收及帮扶低收入家庭。

  陆续收到红锦村光伏装表并网申请后,新建供电所意识到该村250千伏安的变压器不能满足不断增加的光伏并网需求,并迅速打报告。缙云县供电公司开通绿色通道,只用了21天就为红锦村新增400千伏安配变1台,增容400千伏安配变1台,完成相应的线路改造。

  缙云县供电公司主动对接相关部门和企业,聚各方力量组建“阳光服务团”进驻村子,发挥各方资源优势,从政策、服务、技术、工程建设、并网验收等方面多维度支持红锦村光伏发展。该公司还组建村级“阳光运维队”,送去了周期性的主动服务。

  “现在我可以直接在手机上看到光伏电费付款进度、确认结算单等信息,不用再跑了。”红锦村会计夏金利演示着缙云县供电公司研发的光伏e结小程序。以往每季度她都要自掏路费往返电力和国税营业厅结算光伏电费。

  截至2018年年底,红锦村已有107户在屋顶上安装了光伏板,总发电能力近1000千瓦。据测算,三四年后,村集体经济收入可达30万元以上。

  “我家的‘发电厂’在楼顶。”村民沈献英兴奋地说。她前几年出了车祸,一只手到现在还不能动。她说,家里的屋顶就能发电赚钱,心里摸得着底。

  屋顶上建起“发电厂”,这是一个移民村的“脱贫秘籍”。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关于“电力费控”对用户们的答

2018-05-07

热点排行
  • · 95598业务首次实现跨省集中运营 优化服务资源配置,打造“两全三化”供电服务平台
  • · 兴安供电公司稽查监控中心投入运营 提高营销业务管控
  • · 河北省电力公司46个上划县完成“大营销”系统割接
  • · 国网公司第一批单位运营监测(控)中心建成投运 可在线开展“全天候、全方位、全流程”监测
  • · 解读国网公司全方位国际化发展道路
  • · 山西省电力公司试点推行农村无现金交费
  • · 江苏广电“云媒体”电视电力营业厅项目成功通过验收
  • · 厦门电业局营销移动作业终端上线
  • · 蒙东电力公司95598业务全面实现省级集约 电话人工接听率提升20个百分点
  • · 吉林省电力公司推进变革创新 提升新模式运营效率
推荐阅读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