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内蒙古通辽市河西九年一贯制小学的舞蹈教室里乐声飞扬,四年级的25名舞蹈特长班学生穿着轻薄贴身舞蹈服正在紧张排练节目。在舞蹈教室的一侧,一排淡黄色的电暖器整洁有序,正在为学生们提供冬日的温暖。
校园和燃煤说再见
过去,河西小学一直采用传统燃煤锅炉取暖。每到采暖季,道路上到处都是散落的煤块,煤烟弥漫校园。燃煤锅炉供热不均衡,教学楼里的温度时好时坏,早晚时段教室的平均温度达不到15摄氏度。“别说上舞蹈课了,教室里都是煤烟味,还特别冷,我们正常教学工作很难开展。”舞蹈课教师王悦说。
2018年冬,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将学校原有的250千伏安变压器扩容至400千伏安。有了充足的电力供应,学校拆除了原有的0.5吨燃煤锅炉,为教学楼、学生宿舍、食堂等安装了空调和空气能热泵,供暖系统既能整体控制又能分层控制。
校园里再也见不到运煤车了,教室宿舍温暖舒适。1月初,为了照顾寒假留校学生,学校食堂的午餐时间延长了半小时。虽然就餐时间延长了,但取餐窗口电蒸饭车里的饭菜始终是热气腾腾的。透过窗口干净透亮的玻璃,后厨的开水箱、消毒柜等设备一目了然。
“现在孩子们的学习生活环境明显好转,家长们更放心了,我们学校的声誉也越来越好。”河西小学校长白振禹说。
农场环境好了效益高了
1月4日,呼伦贝尔市阿荣旗那吉镇那吉屯国营农场的有机蔬菜大棚里温暖如春,蔬菜长势喜人。那吉屯国营农场总经理张客走在大棚中间,看着干净整洁的大棚和郁郁葱葱的绿色蔬菜,心中满是喜悦。
作为农场的老职工,张客见证了农场从2004年成立至今的发展变迁。2009年,国营农场建设60个蔬菜大棚种植有机蔬菜。张客说:“种有机蔬菜必须得用大棚,而且棚内湿度、温度都有严格要求。”受困于当时条件,蔬菜大棚只能采用燃煤锅炉取暖,需要3个锅炉工倒班烧锅炉,燃煤产生的黑烟把大棚的墙熏得黑一块、白一块,蔬菜上盖着一层煤油。燃煤的温度无法精确控制,有的大棚蔬菜被冻伤了,有的又被热坏了,农场的综合效益始终上不来。
就在张客一筹莫展的时候,阿荣旗那吉供电所所长李连涛为他出谋划策。“他们建议我用电采暖,还帮我们设计电采暖的线路和设备。”张客坦言,对于“煤改电”,曾经他怀有疑虑,一是怕前期投入费用大、运行成本过高,二是怕达不到理想效果白折腾一场。经过李连涛的多次劝说,他坚定了为农场改革供暖方式的决心。
2017年8月,阿荣旗那吉供电所为那吉屯农场新配置安装4台400千伏安变压器,改造0.4千伏线路500多米。当年9月,近千片新型碳晶暖气片进入了农场大棚,为60个有机蔬菜大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稳定热能。
随着电采暖进入大棚,那吉屯农场不仅种植环境焕然一新,经营效益也突飞猛进。2018年,那吉屯农场仅大棚有机蔬菜种植一项就实现利润212万元。那吉屯农场享受每千瓦时0.308元的农业电价,相比于燃煤取暖,电采暖后,每个大棚的取暖成本一天至少减少100元。农场的用电量从每月3万千瓦时增加到现在的近10万千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