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沙河因电而兴
河北省沙河市是国内较大的玻璃生产加工基地。改革开放以来,沙河市经济发展迅速,尤其是玻璃产业,年产值达到320亿元。40年来,伴随着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沙河电网建设不断提速,城乡供电能力大幅提升。
“真没想到,历经25年,我们能从最初只拥有一条生产线的小作坊,发展成拥有13条生产线的现代化企业。这离不开改革开放政策,更离不开供电企业的大力支持!”8月21日,看着载满玻璃集装箱的货运卡车驶出厂区,河北迎新玻璃集团生产经理刘振山高兴地说。 伴随着工业企业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沙河电网也实现了从电力供应不足到全面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巨变。 用电从“堪忧”到可靠 “那时,电力紧缺,农村只能实行计划用电。加工米面要安排在夜间。每到春耕时节,生产队会组织村民按顺序浇地播种。”8月20日,回忆改革开放初期用电情况时,沙河市供电公司退休老职工张满福说,“当时,沙河市西部的部分山区还没通电。”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沙河市先后新建了1座110千伏变电站,新建并改造了4座35千伏变电站,还把10千伏线路延伸到西部山区各个村屯。这样,沙河市291个村才全部通了电。 “虽然通电了,但供电质量难保证。电压不稳,家里的灯泡忽明忽暗。”张满福说。 “即使是上世纪90年代初,我们厂子刚建立那段时期,电依然不够用。当时,我们生产实行8小时制,过了规定时间必须停机,有订单也做不了,只能干着急。”时隔20余年,刘振山对当年企业用电情况依然记忆犹新。 为了满足经济发展对电力增长的需要,1998年,供电公司实施了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沙河电网有了质的提升。 “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原有的变压器容量已不能满足生产需要。2002年,我们申请增容。供电公司主动派人到场勘查,安排专人帮助办理手续,还根据企业生产规模,在厂区北侧超前规划了一座35千伏变电站,帮助我们实现了双电源供电。这可给企业发展帮了大忙。增容后的第二年,我们的产值增长了五分之一。”刘振山说。 2004年,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统一部署,沙河市供电公司投资3972万元先后完成了变电站增容、输配电线路改造、调度通信自动化、计量装置改造等工程,实现了“一户一表”、城区10千伏配电网双电源供电、主干线环网“手拉手”供电。电网布局更加合理,供电能力大幅提升。 2011年,沙河电网供电可靠率达到99.99%,电压合格率达到97.3%。 2018年,沙河市供电公司又投资2598.35万元,实施“6・30”电网补强工程,解决了线路、设备重过载问题,进一步提高了供电可靠性。 “玻璃制造企业生产工艺对电能质量要求高,且不能停电。供电公司为我们提供了多路电源,还经常派人到厂里开展用电指导。厂里连续几年也没停过电。”今昔对比,刘振山颇有感慨。 让客户获得感提升 电网发展给工业企业提供了坚强动力,也让山区村民过上了像城里人一样的幸福生活。 “1978年,我们这儿还没有电。1998年之前,俺们村也只是由一台变压器供电,别说发展经济,就是家里的灯泡也不比蜡烛亮多少。现在,村里有六七台变压器,家家户户都装了空调。俺家基本实现了电气化,这日子一点也不比城里人差!”8月19日,在沙河市王硇村,村民王延平正忙着做饭。 王硇村位于沙河市西部深山区,1982年才通电。经过第一、二期农网改造,这个深山里的乡村焕发出新气象。村里先后办起了十多家“农家乐”、农家饭店。村民依靠发展乡村旅游走上了致富路。 2016~2017年,沙河市供电公司落实国家“井井通电”工程部署,累计投资1.05亿元,完成了供区内1567眼机井通电工程,新建及改造10千伏线路185.84千米、0.4千伏线路323.18千米;新增配变336台容量5.18万千伏安;更换低压计量装置2373个。电网供电能力持续提升。 “上世纪80年代,村里的电工脾气大得很,用电出了问题,根本‘请’不动。现在的台区经理,不用打电话,一个月会来许多次了解用电情况。就凭这么好的服务,你们说,我这小店用电能不方便吗?”“农家乐”老板王彦方说。 “以前排队交电费,现在只要在手机上使用‘掌上电力’APP就能交电费、查余额、办理相关业务。”张满福指着手机说。如今,沙河市供电公司通过“互联网++”营销服务逐步构建了客户聚合、业务融通、数据共享的统一网上服务平台,实现了交费、办电等业务“一网通办”,使供电服务变得更加便利、快捷。 2008年以前,张满福还是一名抄表员。无论刮风下雨、高温酷暑,他都要拿着抄表本挨家挨户查看电表,不仅效率低,还很容易出错。2014~2017年,沙河市供电公司在优质服务上下功夫,推进供电区域智能表全覆盖、全采集、全费控,积极推广“掌上电力”“电e宝”等网上交费渠道,强化信息互动共享,用心打造10分钟交费圈、20分钟抢修圈,实现客户诉求快速响应、服务过程跟踪与督办整改的闭环管理。 今年,沙河市供电公司将“获得电力”指标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标尺,着力开展报装接电专项治理,压环节、降造价、强监督,从根本上解决手续繁、环节多等办电问题,真正实现了复杂业务“只跑一次”。 |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