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供电贴心供电服务农民奔向致富路
中电新闻网讯 通讯员 任建强 报道 位于宁夏固原市清水河畔的利民村和姚磨村,这里远离工业污染,生产的蔬菜水果口感好、品质高,被誉为“中国冷凉蔬菜之乡”。近年来,固原供电公司积极实施设施农业配套电力设施建设,为美丽乡村画卷添彩。3月14日,我们跟随宁夏固原供电公司三营供电所员工,来到利民村和姚磨村的蔬菜水果种植大棚,了解电力服务设施农业种植的情况。
跟踪服务大棚用电不愁
红色和绿色是原州区头营镇利民村人喜欢的颜色,红的草莓、火龙果长势喜人,孕育了希望,昭示着利民村人幸福的生活。
3月14日,笔者来到海怀青的草莓棚里,刚进棚,头营镇副镇长徐海玲就说:“这棚里温度太高了吧,适宜温度在15℃至25℃之间,快看看温度表。”全程参与草莓种植的徐海玲也成了行家里手。海怀青一看温度表,真高了,马上卷起草帘,透进新鲜空气。“不知道草莓的收益好不好?”第一次尝试种草莓的海怀青满怀期盼。
与种植蔬菜的塑料大棚不同,水果大棚的占地面积大,大棚高,对温度的要求极高,而大棚的供暖,主要靠电。
“水果大棚用电不多,但非常重要,卷帘、浇地、恒温现在都要用电,过去一个大棚草帘卷盖就要4个小时,现在仅仅按一下开关就完成一个劳作过程,只需要18分钟。”大棚主人海怀青说。
“这种大棚在头营镇有很多,为了让水果在春节后上市卖个好价钱,果农们都舍得投入。”徐海玲告诉我们。
“为了保障大棚供电,我们专门进行了摸底调查,掌握每个大棚用电负荷,细化到每个大棚有几个灯泡。”针对水果大棚分布的特点,头营供电所在农网工程进行了适度倾斜,同等条件下优先保证水果大棚区域的改造。
近年来,头营镇引进草莓、火龙果等新品种,把156栋大拱棚改建为日光温室,调动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
村民高润娟原来种植大拱棚,年收入5000元左右。今年大棚改建后,她栽植了1000株西红柿苗,长势喜人。目前,头营镇有头营、徐河和马园3个冷凉蔬菜基地,种植面积近4万亩。
“大棚改扩建以来,我们一直得到了供电企业的跟踪服务,现在我的大棚用电更有保障了。”指着崭新的变压器,高润娟喜滋滋地说。
徐海玲说,“幸亏供电所的人靠得住,我们的大棚从没停过电。”
菜农乐享幸福生活
在原州区,不仅是头营镇,彭堡、三营等乡镇都充分利用气候冷凉、光照充足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设施蔬菜园区和露地蔬菜标准化示范基地,促进冷凉蔬菜产业实现扩规提质增效,增加农民收入。
姚选是彭堡镇姚磨村蔬菜种植大户,当了村党支部书记后,更是忙着带领群众发展蔬菜种植。仅姚磨村三组就有60多户村民种植冷凉蔬菜,面积达1000余亩,户均种植蔬菜20亩。去年,全村种植蔬菜6000亩,农户最好的年收入20多万元。
“供电企业细心呵护我们蔬菜基地,隔三差五就来蔬菜基地检查线路,询问用电需求,有故障他们随叫随到。我们菜棚用电根本不用愁。”谈到供电服务,不久前发生的一件事让姚选对供电员工感激不已。春节前,几场降雪过后,棚帘被冻,大棚采光受到影响。情急之下,孙广军向供电所寻求帮助。供电员工仅用2天,就帮他架设临时照明线路500米,安装了电灯和电暖器,解了他的燃眉之急。“种菜大部分环节都离不开电。这些年收成好,多亏电力供应充足。”
近年来,固原供电公司积极开展配套电力设施建设,开辟绿色通道,对供电工程全程进行跟踪服务,定期组织技术人员巡视检查蔬菜基地线路、设备,及时为菜农处理用电故障,为蔬菜基地大棚卷帘、照明、喷灌、冷藏加工提供了充足的电力保障。
“有了供电部门的大力支持,我们政府有信心将这项产业继续做大做强,带动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彭堡镇镇长信心满怀的说。
近年来,姚磨村主打的“六盘山”冷凉蔬菜品牌,已形成清水河流域冷凉蔬菜产业带,共有3个万亩和6个千亩示范基地。2015年,蔬菜种植总面积达26万亩,总产量10.32亿公斤,总收入10.08亿元,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蔬菜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周小博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