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路管理数字化故障抢修大提速
2013-05-31 16:19:07 来源:吕超波 陈楠
A-
A+
电力18讯: 今年以来,浙江新昌县供电局抢修人员只要接到报修电话,总能比规定的时限提前约半小时赶到现场,有效处理故障。他们的工作究竟有何诀窍?
做足功课 故障抢修快速高效
“丁零零……”5月21日14时58分,浙江新昌县供电局大市聚供电所响起一阵急促的电话声,对方说:“我是小将林场森林公园基建工地,我们这里突然没电了,快派人来看看吧!”
正在值班的运行检修班班长石或东一边接电话,一边迅速在电脑输入“小将林场”四个字,电脑屏幕立即显示出给小将林场供电的10千伏1052马岙线罗坑山支线7号杆分段的实地照片、抢修最佳路线图及设施材料清单。材料清单上清楚地显示杆型、档距、导线等具体信息。
实地照片显示,7号杆分段在公路下方200米处的山腰上,不会受到过路车辆外力损坏,周围植被尚不会影响电力线路,当天天气晴好不存在自然侵害。突然停电的唯一可能是客户超负荷使用电力设备,造成熔断器熔丝烧毁。石或东立即安排老梁、小石两名员工带着熔丝,按抢修最佳路线指示图赶赴故障点。
打故障报修电话的是小将林场负责森林公园基建施工的石老板。他打完电话后看了看时间说,这里离供电所有近20千米山路,轻车熟路也要40多分钟,查到故障,再修复,今天估计要准备收工了。
15时45分,一辆橘黄色的电力抢修车来了,车上下来两名抢修员工。还没等石老板开口,两位抢修员工异口同声地说:“通电了。”“通了?”石或东一脸惊愕地说。
“对,你们刚才是否用过大功率施工设备?”“是的,刚才施工人员在开启轧石机时忘了关掉搅拌机和轧砂机了。”“你们这么一弄把前面分支的熔断器熔丝烧了,以后千万要注意。”“你们已经去换过熔丝了?这么快?是不是刚巧路过啊?”“不是,我们是从所里直接赶过来的。”听了两位抢修人员的话,在场的施工人员非常惊奇。
解析奥秘 QC小组攻克难关
奥秘来自新昌县供电局青年员工石剑锋的一个小点子。
石剑锋经常参与故障抢修工作,每当接到村民打电话报修时,他要跟同事们花半个小时翻看线路档案材料查找故障点的基础信息,进而确定抢修路径及方案,费时费力。
一次抢修完成后,石剑锋发现有的培训教材是利用PPT的形式来说明一些复杂问题。他说,能不能把线路基础资料做成PPT,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直观、清晰地反映线路情况呢?他的这个想法很快得到了新昌县供电局的支持,该局为此专门组成QC攻关小组,小组成员由7名熟悉线路情况且精通计算机的年轻员工组成。
课题确定看似简单,实施起来却困难重重。新昌地处浙东山区,素有“八山半水分半田”之称,境内层峦叠嶂、道路崎岖,全县有10千伏线路189条,线路总长1772.344千米,10千伏变压器有3974台,许多供电设施建在崇山峻岭之中。小组成员跋山涉水,对每基电杆及周围的地理地貌进行拍摄,提取现场立体化资料信息。
针对原来线路管理只有书面信息这一情况,他们在原有的档案资料中逐一增加现场电杆的照片。这样既有书面信息,又有图片说明,直观且信息丰富。他们把电杆方位等地理信息、接地线挂设位置、主要分支等详细内容加入到线路资料中,完成电杆定位工作,使电杆的具体方位、参照物等信息与电杆一一对应。通过PPT的形式,他们把线路资料和照片重新组合在一起,使电杆档案信息一目了然。
最后,他们在已经制作完成的电杆资料效果图中增加一个“杆号汇总”页面。通过超链接的方式,他们把“杆号汇总”与“资料效果图”进行链接。通过总的页面实现快速查询,使线路管理实现了数字化、智能化。
现在,在新昌县供电局所属供电所,只要报修电话一响,抢修人员将故障发生地的地名或杆号牌信息输入电脑,电脑里立马就会显示抢修途径及材料等内容,抢修人员可立即按照电脑提示带着所需材料及设施赶赴现场,实现故障抢修大提速。
做足功课 故障抢修快速高效
“丁零零……”5月21日14时58分,浙江新昌县供电局大市聚供电所响起一阵急促的电话声,对方说:“我是小将林场森林公园基建工地,我们这里突然没电了,快派人来看看吧!”
正在值班的运行检修班班长石或东一边接电话,一边迅速在电脑输入“小将林场”四个字,电脑屏幕立即显示出给小将林场供电的10千伏1052马岙线罗坑山支线7号杆分段的实地照片、抢修最佳路线图及设施材料清单。材料清单上清楚地显示杆型、档距、导线等具体信息。
实地照片显示,7号杆分段在公路下方200米处的山腰上,不会受到过路车辆外力损坏,周围植被尚不会影响电力线路,当天天气晴好不存在自然侵害。突然停电的唯一可能是客户超负荷使用电力设备,造成熔断器熔丝烧毁。石或东立即安排老梁、小石两名员工带着熔丝,按抢修最佳路线指示图赶赴故障点。
打故障报修电话的是小将林场负责森林公园基建施工的石老板。他打完电话后看了看时间说,这里离供电所有近20千米山路,轻车熟路也要40多分钟,查到故障,再修复,今天估计要准备收工了。
15时45分,一辆橘黄色的电力抢修车来了,车上下来两名抢修员工。还没等石老板开口,两位抢修员工异口同声地说:“通电了。”“通了?”石或东一脸惊愕地说。
“对,你们刚才是否用过大功率施工设备?”“是的,刚才施工人员在开启轧石机时忘了关掉搅拌机和轧砂机了。”“你们这么一弄把前面分支的熔断器熔丝烧了,以后千万要注意。”“你们已经去换过熔丝了?这么快?是不是刚巧路过啊?”“不是,我们是从所里直接赶过来的。”听了两位抢修人员的话,在场的施工人员非常惊奇。
解析奥秘 QC小组攻克难关
奥秘来自新昌县供电局青年员工石剑锋的一个小点子。
石剑锋经常参与故障抢修工作,每当接到村民打电话报修时,他要跟同事们花半个小时翻看线路档案材料查找故障点的基础信息,进而确定抢修路径及方案,费时费力。
一次抢修完成后,石剑锋发现有的培训教材是利用PPT的形式来说明一些复杂问题。他说,能不能把线路基础资料做成PPT,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直观、清晰地反映线路情况呢?他的这个想法很快得到了新昌县供电局的支持,该局为此专门组成QC攻关小组,小组成员由7名熟悉线路情况且精通计算机的年轻员工组成。
课题确定看似简单,实施起来却困难重重。新昌地处浙东山区,素有“八山半水分半田”之称,境内层峦叠嶂、道路崎岖,全县有10千伏线路189条,线路总长1772.344千米,10千伏变压器有3974台,许多供电设施建在崇山峻岭之中。小组成员跋山涉水,对每基电杆及周围的地理地貌进行拍摄,提取现场立体化资料信息。
针对原来线路管理只有书面信息这一情况,他们在原有的档案资料中逐一增加现场电杆的照片。这样既有书面信息,又有图片说明,直观且信息丰富。他们把电杆方位等地理信息、接地线挂设位置、主要分支等详细内容加入到线路资料中,完成电杆定位工作,使电杆的具体方位、参照物等信息与电杆一一对应。通过PPT的形式,他们把线路资料和照片重新组合在一起,使电杆档案信息一目了然。
最后,他们在已经制作完成的电杆资料效果图中增加一个“杆号汇总”页面。通过超链接的方式,他们把“杆号汇总”与“资料效果图”进行链接。通过总的页面实现快速查询,使线路管理实现了数字化、智能化。
现在,在新昌县供电局所属供电所,只要报修电话一响,抢修人员将故障发生地的地名或杆号牌信息输入电脑,电脑里立马就会显示抢修途径及材料等内容,抢修人员可立即按照电脑提示带着所需材料及设施赶赴现场,实现故障抢修大提速。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