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供电:“造血式”扶贫铺就致富路
连续的阴雨天气,使四川省内江市隆昌县渔箭镇笼罩在一片浓雾之中,天空中不时飘落的雨滴,带来了深冬的寒意。
1月13日,我们再次来到渔箭镇石庙子村。这个村距隆昌县城16千米,处于四川省隆昌县与重庆市荣昌县的交汇处,交通十分不便。村民主要以种植水稻、红薯、小麦等品种单一、价格低廉的农作物为生,人均收入低,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村。该村人口1276人,其中49户贫困户、贫困人员122人。从2014年12月起,内江供电公司派出驻村干部结对帮扶石庙子村。
成应利的新生活
来到村口,我们遇到了割完草准备回家的村民成应利。由于成应利夫妻二人都患病,家里条件很差。有过一面之缘的成应利热情地邀请我们去看他喂的山羊。
回到家,成应利就直奔喂养山羊的羊圈,拉开电灯,光线很暗的屋子瞬间明亮了起来,3只肥硕健壮的山羊也出现在我们眼前。
“山羊种和修建羊圈的材料都是内江供电公司提供的,我们自己出点劳力就行了,等养羊合作社成立后,还要扩大规模,只要勤快,家里的情况就会改变。”成应利一边拿起背篓中的黑麦草喂山羊,一边高兴地说道。
喂完山羊,闲不住的成应利来到堂屋,用电水壶为我们烧上水,又拉开打米机的刀闸开始打米。看着雪白的大米和金黄的米糠伴随着打米机“哗哗”的运转声分别从两个出口流进撮箕,成应利捧起一捧雪白的大米高兴地说:“看,现在米打得多好。以前打米、抽水必须等别人不用电的时候。供电公司帮助村里改造电网后,现在用电方便得很,家中的电器一起用都带得起来。”
谈到农网改造升级,村里的养殖大户杜宣忠对此深有感触。杜宣忠说,他家中共有3个鱼塘和1000多只鸭子,鱼塘要供氧,鸭棚要保温,最不能缺的就是电。村里电网改造前,用供氧机和保温设备经常导致跳闸,一次至少损失上万元,电网改造后,再也不担心用电问题了,家里养的鱼和鸭子还可以在电商平台上销售。
一条龙精准扶贫
为帮助石庙子村脱贫致富,内江供电公司组织员工深入田间地头,走村入户,摸清村情民意,确定重点扶贫项目,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该公司首先对村里的电力设施进行改造升级,解决帮扶村和贫困户的用电难题;根据帮扶村和贫困户的实际情况,把“输血”与“造血”结合,通过使用定向帮扶资金发展养殖业、种植业等方式,帮助村民脱贫致富。
“以前,这个村的条件确实差得很,大多数人都不愿待在家里,只好外出务工。现在,附近村的村民都开始羡慕石庙子村了。”在石庙子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10余年的刘时友高兴地说。结对帮扶后,内江供电公司先后投入30余万元改造村里的电力设施,投入10余万元为村民引进蒲葵等特色经济作物,为村民修建羊圈、买羊种,还帮村里打造了电子商务平台,上网销售村里的土特产,贫困村的村民们也开始赶时髦,上网“淘宝”了。
据了解,内江供电公司还将继续开展“基础扶贫+产业扶贫+智力扶贫+爱心扶贫”的四位一体“造血式”扶贫,采取“三一法”(一村一规划、一社一方案、一户一对策),从改善农村用电状况入手,对石庙子村、东兴区亢家村以及该公司其他对口帮扶的贫困户开展精准扶贫,确保2020年帮助这些村子实现脱贫致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