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供电公司电力精准扶贫铺就致富新路
中电新闻网讯 通讯员 解安瑞 报道 近年来,海东市政府大力推进扶贫工作,开展异地搬迁、高原特色农业项目,让农民走出大山、开展规模化种植,走出了一条致富新路。国网海东供电公司主动与政府对接,落实精准扶贫规划,加大投资力度,将清洁的电能送到新村落、温棚内,让电成为农民致富的好帮手。
通电进户 点亮希望
小寒、高原、暖阳、微风。
从青海民和县出发,一路向北行进35公里,便来到了峡门镇甲子山村,几排整齐的村舍在电杆银线围绕下,充满着新农村的气息。推门入门,映入眼的里一栋两层的小洋楼,窗明几净,32岁的岳拉木它(藏族)与妻子正收拾着院里的碎石瓦砾,乔迁新居之喜跃然脸上。
一年前,岳拉木它还住在山那上,守着几间土胚房,冬日里靠着墙头晒太阳到天黑。“山上没水、没路,手扶子(拖拉机)都上不去!”说起山上的生活,岳拉木它一脸无奈。原先的甲子山村坐落在山上,158户居民散落在山坡周围,交通不便,吃水、用电困难,因为生活条件艰苦,不少村民都外出打工,将家搬出了山区。2015年由政府补贴部分资金, 甲子山村42户村民在新村地址上砌起了院墙,从高山上搬了下来,在这里开始新的生活。
新村建设、电力先行。青海海东供电公司投资36万元,组立24基电杆,将低压线路架进了新村中,一台150千伏安的配电变压器让低电压一去不复返,新村用电不再发愁。架线时正是去年11月,寒冬天气给施工带来了不小的困难,坚硬的冻土层让电力施工人员吃了苦头,每天清晨都在预定的埋杆点烧烤、加温,忙碌了一个多月,11月30日下户线牵进了42户村民的院子里,照亮了村民们的心。
电通了,甲子山村村民忙着盖新房、建新家,电力员工挨家挨户上门装表接电,在充足的电力支持下,新村建设一天一个样,冰箱、洗衣机等大家电搬进了家门。村里人合计着致富的路子,开个小卖部、榨油坊,“以前不能想的事现在能做成了!”村里的安徽籍媳妇张伟想着做电商,与家人开个七彩石加工作坊,将当地的美丽石头加工销往内地。电力充足,致富路越来越宽,甲子山村村民的精神头也更足了。
跟甲子山村,2015年海东供电公司共投资1775.96万元,对青海互助县南门峡镇峡口村等13个村落实施异地搬迁通电工程,将线路架进新村中,让用户用上舒心电、安全电。该项工程中,该公司共架设变压器21台,容量4.17兆伏安,10千伏线路14.12千米,清洁电能照亮了农家院,点亮了农户们的致富希望。
电暖温棚 致富路宽
越来越多的农牧民搬出大山,居住在宽阔的川里,在政府的带动、鼓励下办起了温室大棚,种上了经济作物。海东供电公司提前着手,开通用电绿色通道,将配电线路、变压器架在了温棚傍,实现了栋栋通电的目标。
“现在用电稳当多了,别说冰箱、电视,我家连小电机、水泵都能用了!”12月15日,家住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寿乐镇赵家湾村的村民李云忠高兴地说道。
赵家湾村距乐都县城20公里,是个背靠大山的村落。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村里建起了200多座长辣椒种植温棚,用电设备增多。负荷快速攀升,村里用电高峰时段产生了“低电压”,部分设备用不了。今年,海东供电公司将该村列入电力扶贫项目,在村西头新架一台100千伏安变压器,新架了高低压线路,村里用电不在发愁。
“现在村里有两台变压器,村落延伸后的用电难题解决了!” 赵家湾村村支部书记赵元祥介绍起村里的发展规划,村民还要扩大现代温棚农业、养殖业规模,可靠、方便的用电环境让他们省力不少。
要说电的好处,李云忠打开了话匣子:“浇水就是一抬水的事情!”他拧开水笼头,清水便喷洒而出。赵家湾村利用水泵将水抽到了山坡高处的蓄水箱,村民们挑水浇地了。
特色农业规模化生产,赵家湾村的长辣椒畅销省内,一座温棚为农户增收一万多元,“走上致富路,因为党的好政策、电力局的大力支持,如今村里人打开了思路,种辣椒、黄瓜等经济植物的劲头更足了!” 赵元祥乐呵呵地说道。
目前,海东市共有温室大棚11.4万栋,特色农业井喷式发展。海东供电公司加大投资力度,将电能送到了温棚里,保温、浇水,按下开关一键完成,让电成为农户致富的好帮手。有了电,菜农们把精力放在产销上,放在了研究栽种技术的学习上,搞起了电商模式,定单种植,特色农业在河湟谷地里连成了片,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电力精准投入,精准帮扶让高原特色农业的华丽转身,农户致富大步奔向小康。
周小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