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读电网丨974万:汉中供电机井通电惠民生
中国电力新闻网讯 通讯员 周琼 报道 4月16日,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龙江办事处周营村的农田里绿意盎然、一派生机,农户们纷纷忙着耙田、灌水、整理秧苗……随着机器轰鸣作响,一股股清凌凌的水欢快地奔向田间地头。一旁的李平常大爷喜笑颜开“自从机井通电后,再也不用为浇地犯愁喽!”这句话也道出了汉中地区广大受惠农民的共同心声。
眼下正值农业排灌用电的高峰期,为保障广大农民春灌生产用电需求,连日来,汉中供电公司抽调供电所员工对管辖区农村抗旱变压器、机井、水渠及农村低压输电线路、配电设施的完好情况进行“拉网式”排查,及时消除用电隐患,并向广大农民介绍安全用电常识。
汉中是陕西的农业大市,春季多种植水稻,虽降雨量较充沛,但大部分地区地处盆地,田地崎岖不平,土质沙化严重,水分蒸发快,即使降雨天也需要进行灌溉。四月份又是汉中农村水稻两段育秧灌溉第一阶段的关键时期,若灌溉不充分,秧苗就会卷曲枯萎,影响产量,这就对灌溉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龙江办事处共45657余口人,以蔬菜和粮食种植为主,约有耕地面积5万余亩。为解决灌溉问题,前些年村民们自掏腰包打井取水,几年间整个龙江办事处的机井数量从个位数逐步增加到现在的160 眼。
水源有了,用电难题怎么解决?这便成了村民们的一块心病。
李平常年近七十,老伴有严重腿疾,儿女常年在外打工,平日打理农田,照顾小孙女的重任就落到他一人肩头,一到农忙时节就地里家里两头跑,忙得焦头烂额。
“以前浇地用电都是自建的简易低压线路供电,几十台水泵同时工作,设备老出故障,别提多糟心啦!加上小娃们都爱在地里跑耍,安全也没着落,整天提心吊胆的。”李平常大爷告诉记者。
而现如今机井通电工程实施后这些状况都得到了根本改善。“现在大不一样了,一刷卡水就自动上来了,一会儿工夫俺的地就浇透了,安全更是有保障,这不供电所的人还主动上门来检查机井用电情况。”说起机井通电的好处李平常大爷如数家珍、赞不绝口。
而对于像李平常这样靠土地过活的农民来说,最大的好处莫过于切切实实减轻了他们不小的经济负担。周营村村支书郭华春掰着指头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前利用临时线路供电浇地,耗电时间长,每个种植季每亩地浇一次花费40元左右;而用动力电浇地,花费却不到20元。”郭华春补充道“灌溉时间也缩短了一半,省钱又省力。”
为了让更多的乡镇得到和龙江社区一样的实惠,汉中供电公司高度重视,周密部署,把机井通电工程当做服务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惠民工程”。该公司一方面加强和市发改委、水利局等单位对接,加大农网改造政策宣传力度,争取广大百姓的支持,为工程建设营造良好环境;一方面提前深入村组开展“井井通电”调研摸底,实地勘察现场,结合农业季节特点,优化施工方案。工程实施过程中,严把工程质量关,倒排工期,积极协调外部环境,确保工程建设顺利推进、高标准完成。
在乡亲们的翘首企盼中,汉中供电公司克服工程时间紧、任务重等重重困难,率先完成辖区内新通电及改造机井453口。工程共投资974.98万元,新架10千伏线路13.82千米,改造10千伏线路0.55千米,新架低压线路47千米,改造低压线路7.1千米,新建配变61台、容量5250千伏安,预计增加供电量约2490000千瓦时。
“机井通电工程的建成将在助力农民减负增收、促进农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预计每年减少农民灌溉支出人均62元,经济作物亩产值提高500元左右,将惠及汉中地区122个村、36672户人。”汉中供电公司配网办主任殷永红告诉记者。
“现在照料田地省钱又省力,俺正琢磨着下一步也加入村上的蔬菜基地,扩大扩大种植规模,种点西兰花、莴笋啥的,到市场上肯定能卖上好价钱!”李平常乐呵呵地告诉记者。
眼下汉中大地在一眼眼通电的机井浇灌下,正焕发出无限生机,滋养着万千农户的心田,带领他们走向幸福安康的美好生活。
周小博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