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读电网丨1.22亿:兴仁供电开展农网改造
中国电力新闻网讯 通讯员 段明芬 报道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自2017年以来,兴仁供电局在上级主管部门精准施策下,积极争取1.23亿元资金加大了电力精准扶贫力度,全面开展农村电网升级改造以及小康电建设,全力满足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电力需要,助推兴仁县脱贫摘帽乡村振兴。
穿过独具苗族特色的牛角酒杯寨门, 一栋栋苗族传统风格的新民居星罗棋布。兴仁县屯脚镇鲤鱼村,2011年5月8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同志曾到这里视察。六年多来,鲤鱼村牢记习近平同志的嘱托,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养殖业、乡村旅游和民族手工业,农民收入大幅提高,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十二五期间,兴仁供电局累计投入电网建设投资200多万元,改造升级鲤鱼村电网,让该村电网和电力基础设施“旧貌换新颜”,用上小康电,发展现代山地高效农业,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民族优秀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鲤鱼村引入的贵州苗西南饮品有限公司开发矿泉水产业,由镇扶贫开发公司代表鲤鱼村贫困户以扶贫资金入股企业,贫困户享受分红,现公司年销矿泉水400万桶,带动包括34户精准扶贫户的村民100多人就业。
采访中兴仁县屯脚镇鲤鱼村村委会主任 田锦华告诉笔者“近年来,包括电网建设在内的基础设施大为改善,通过农网改造升级和小康电建设,带动了薏仁米、水厂、灰陶、刺绣等产业的发展,也解决了相当一部分村民的就业。2017年,鲤鱼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多元,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
“小康电”既是一个重大工程任务,更是一个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生工程,兴仁供电局为“四在农村・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坚实可靠的电力保障,也为兴仁人民同步小康提供强大电力支撑, 助推该村产业各项产业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从事民族服饰刺绣行业有5年的苗族妇女杨再蓉深刻体会到电力改造后带来的甜头。
兴仁县仰欧桑苗族刺绣有限公司总经理 杨再蓉说“农网改造升级后,我成立了苗族刺绣公司,把她们(苗族妇女)的(刺绣)收购起来,经过加工(后售出),也增加了她们的收入,现在仅靠刺绣(月)收入也能达到800――1000元。”
远离县城40公里外的大山镇老里旗村,是兴仁县六个深度贫困村之一,全村人口基数大,由于生产结构单一,石漠化严重,是大山镇最偏远的村寨。
以前的老里旗村,一般人家养一两头猪都是作为年猪用来过年。如今,通过“合作社+产业带头人+贫困户”形式发展的养猪场,目前已存栏肥猪310头,带动了52户贫困户118人脱贫。2017年底,52户贫困户拿到了共计14万元的分红。今年,村里计划将肥猪年出栏量扩展到1000头,母猪发展超过100头,带动更多的贫 困户脱贫。
据兴仁县大山镇镇长余邦贵介绍“在助力大山镇脱贫攻坚方面,我们的供电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实现了供电全覆盖、弱电压改造全覆盖,老百姓的获得感非常好。对大山镇的产业扶贫也给予了大力支持,在烤烟烘烤等产业的用电给予大力支持,为脱贫攻坚做了极大贡献。”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村民龚璇切实感受到充足的电力保障给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
兴仁县大山镇村民龚璇说“电网改造后有了很大改观,电饭煲、电磁炉等随时随地都可以使用,不会出现跳闸的情况,给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也提高了生产效率。”
2017年,兴仁供电局投资1.22亿元助力全县乡村振兴,仅对大山镇就投资1350万元进行电网改造升级,涉及54个台区,包括新增布点及配变增容,包括老里旗村、猪槽箐村等深度贫困村。项目实施后,供电能力得到大幅提升,能够切实满足老百姓的生产生活用电需要。
据兴仁供电局副局长黄学龙介绍“在十三五期间,我局还讲继续争取上级5.2亿的投资实施农村电网的升级改造,这一轮升级改造以后将满足我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经济发展满足它的用电需求。”
周小博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