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福供电局7个未通电户通电工程圆满收官
中国电力新闻网讯 通讯员 欧阳明杰 报道 2017年底,在电力施工人员坚持不懈的努力下,经过一个多月的攻坚克难,桂林永福供电局2017年未通电户通电工程中的最后一个台区――四定河尾公变台区工程终于按质、按量、按时完成接火送电,标志着永福县2017年7个未通电户通电工程圆满收官。
虽然“十二五”期间,广西电网公司已初步解决了无电户问题,偏远地区村屯用上了小水电、光伏发电等,但因缺少维护及易地搬迁等各种原因,当前新出现了一部分“返黑”、新增了未通电户。为此,桂林永福供电局抓住农网改造及政府扶贫政策的有利契机,开始了一场惠及众多偏远地区村民的未通电户通电工程。
而电力施工人员辛勤付出的背后,折射出的是一个个暖人心的小故事,让大山深处的这个冬天不再寒冷。
四世同堂第一次用上了稳定电
李宏静是永福县广福乡德安村民政槽屯的队长,他和父亲、儿子以及孙子世代生活在山沟沟里。由于交通闭塞和贫穷,一家四代人居住在年久失修的泥坯房里,常年只能靠极不稳定的“小电球”发电供日常的照明,大功率的电器只能成为摆设,朴实的山里人容易知足,四世同堂尚且过得安逸温馨。
但李宏静一直有块心病,“难道我们的子孙后代也要一直过这种生活吗?”
正当李宏静为此犯愁的时候,电力施工人员出现了,“李队长别急,我们给您送电来了!”
就这样,为民政槽通电的计划提上日程并随即开始动工,经过二十多天快马加鞭的紧张施工,一条蜿蜒但却牢固的“电力动脉”从山的外面翻山越岭直接通到了李宏静家里。一条投资近50万元的架空输电线路在青山中显得格外醒目,架起了供电部门为李宏静一家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连心桥”。
接火送电当天,四世同堂一起见证了这历史性的一刻,李宏静七十多岁的老父亲笑得合不拢嘴,李宏静的孙子则兴奋得活蹦乱跳。从此以后,一家人可以围着电炉取暖,也可以观看电视节目,甚至畅享互联网+,再也不用感叹“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了。当电灯亮起的那一刹那,李宏静抱着孙子凝视着电灯,久久不愿离去,那一束束光亮,放佛就是四代人近在咫尺的幸福。
电通了 人也回来了
永福镇银洞村靛棚屯原来有130多口人,但由于这里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经济落后,只能依靠小水电和太阳能供电。村里的年轻人大都外出到永福县城打工居住了,偌大的村子平时也就有10多个人常住。
“年轻人受不了没电用的生活,即使花再高的价钱也要去县城租房子住。”刘华林是为数不多选择留在村里的村民之一,“我老啦,要是我再年轻点,我也会出去咧。”
刘华林的话,代表了靛棚屯大多数人的想法。不通电的问题不解决,随着时间的流逝,靛棚屯这个昔日热闹的小山村或从此会在地图上消失。
幸运的是,未通电户通电工程的的开工建设和政府的扶贫政策,改变了靛棚屯的命运。随着电杆一根根的架设,渐渐的沿着山路通向了靛棚屯,村里的老人们也开始议论起来,纷纷打电话给在县城打工的儿女,第一时间告知家里即将通电的喜讯。村民们开始了期待,又终于由期待变成了现实。
通电的那天,小小的靛棚屯顿时热闹了起来,在县城租住的村民纷纷往回赶,由于前一天下过雨山路湿滑通不了车,年轻人们索性走了几公里的山路,迫不及待的想见证这一刻,仿佛一个重大的节日一般争相庆贺。
农村里但凡有喜事,杀猪宰羊的环节必不可少。于是村里几位带头大哥商量着凑钱买了头大肥猪回来准备宰杀庆祝。中午时分,送电成功,电灯亮起,全村人热热闹闹的围坐着喝酒吃肉,吃出了往日的那份邻里亲情,也吃出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电灯照亮了婚房 点亮了希望
靛棚屯的小伙子刘晓佳和他的新婚妻子也在通电那天赶回了村里。家里依稀可见墙上、门楣上贴着的喜字,回想几个月前在村里办的那场婚礼可真是有点糟心。“办酒那天家里那台小小的水利发电机发不起电,到了晚上连电灯都点不起,我们只能匆匆吃过饭就出县城住了,洞房都没闹呢。”说话间略带几分抱怨。
刘晓佳走到当初举办婚宴时布置的婚房,仿佛又回到了几个月前办婚礼时的场景。当拉下电灯开关的那一刻,婚房瞬间变得亮堂起来,映衬着红色的被子和家具,显得格外的温馨。
对于未来,刘晓佳和妻子有着自己的打算,“以后就留在家好好管理祖辈留下来的那片山林地啦。”离家近,能照顾家人,有事情做,能赚钱,这就是朴实的刘晓佳向往的美好生活,而电,给了他追求美好生活的希望。
山歌里的电力情
“如今社会好得多,人人过上好生活,感谢我们供电局,把我电灯都接通。”一阵阵悠扬婉转的山歌声,从龙江乡龙隐村鱼素屯传来,79岁的徐运建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向在自家门前立杆放线的施工人员唱起了山歌。
徐运建老人自从年轻时从临桂县(现临桂区)嫁过来后,便一直生活在这个小山屯里。她没有上过学,也没有识过字,但身体却很硬朗,思维也很清晰。当邻居曾以种电杆侵占了自己的土地为由阻挠电力施工时,徐运建表现出了极大的愤慨,“供电局是来帮助我们呢,怎么能不让他们挖坑呢?”徐运建时常告诫晚辈们凡事要讲道理,多关注党和国家的政策,对供电部门的施工也要予以支持。
山歌虽是临时编凑,歌词也简单没有深意,但其中饱含的是徐运建老人对供电部门那份质朴的感激之情。这一阵阵山歌,唱出了村民与供电部门之间的鱼水情。
随着新一轮农网改造的继续推进以及供电用电服务的不断延伸,这一幕幕暖心的小故事还在不停的上演。
周小博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