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供电实现港口及内河沿岸岸电全覆盖
中国电力新闻网讯 通讯员 吴雪丹 报道 12月22日上午,香港籍货轮基韦斯特缓缓地停靠在了太仓万方国际码头1号泊位,随后泊位上的岸电装置在工作人员的操作下通过自动伸缩电缆卷盘车和低压插座箱与船舶进行连接供电,这也是该码头船舶岸电系统正式投入使用。今后,停靠在该码头的货轮无需再烧重油,通过变频岸电设备就能用上清洁电能,为太仓港打造绿色生态港口迈出成功一步。
据了解,太仓万方国际码头是从事各种货物装卸、仓储、中转的综合性码头, 该码头岸电系统总容量为800千伏安,分别给1号和2号两个泊位靠港船舶供电,可满足码头单船7万吨级或两艘1.5万吨级船舶靠泊作业期间的供电需求。码头岸电装置由码头变电所供电,经过集装箱式岸电电源进行变压、变频, 将输入电转化为满足船只需求的电源,利用电缆沟和输送栈桥等设施,将低压线路敷设至码头泊位前沿。泊位前沿安装低压插座箱通过自动调节电缆卷盘车供船舶连接,通过船载变电站变压后为船舶供电。
“我们的这个岸电有两个特色,一方面是我们使用了双电源并联组网形式,即采用两套400千伏安岸电并联组成总容量为800千伏安的岸电系统,在输出电源时,两套400千伏安岸电可独立供电,也可以合并供电,这样就可以满足一条船舶使用400千伏安/50赫兹,另外一条船舶使用400千伏安/60赫兹,大大增加了岸电使用的灵活性;另一方面是我们的这套电缆卷盘车可以根据潮差及船舶卸载情况自动调整电缆及伸缩臂长度,实现自动控制,无人值守。目前来看,万方码头的船舶岸电项目相关的配套已经完备,适用于各种船舶用电需求。” 该工程项目负责人栾军林介绍。
近年来,随着太仓港口规模的快速增长,港口生产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规模也相应增大。事实上,港口地区的空气污染主要来自于停靠在岸边装卸货物的巨大船只。因为船舶在停靠港口时,为了满足部分装卸作业及船上空调、通信、照明等用电需求,船上的辅助柴油发电机得24小时不间断工作,每天在泊位上用于发电的实际耗油量相当大,这也意味着船舶将温室气体和柴油颗粒持续排放到当地空气中。据统计,万方码头1号泊位一年累计船舶靠泊时间为8400多小时,年耗油量约742吨,2号泊位累计船舶靠泊时间为7900多小时,年耗油量约678吨,然而岸电系统投运后,可节约燃油994吨,同时,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3219吨,能从很大程度上缓解港口生产导致的空气污染,在节能减排方面效果非常明显。
要推进岸电的持续良性发展并非易事,从与政府的有效联动,与港口、船舶等多方达成共识,到推动统一标准的建设、商业模式的探索等,每一个环节都不可或缺,为此太仓市供电公司积极向政府部门汇报沟通,成立港口岸电电能替代工作小组,为太仓万方国际码头岸电系统建设实行“一对一、点对点”的全过程“项目化”对接服务,从业扩报装入手开通绿色通道,项目初期主动介入,了解企业用能需求和实际情况,共同商讨有效的应对方案,促进整体项目进展。今年5月初,太仓万方国际码头船舶岸电系统正式开工建设,经过工作人员加班加点抓紧施工,于12月正式送电投入使用。
据了解,截至目前,太仓已建成1套高压、29套低压和31套小容量低压岸电系统,实现了太仓港口及内河沿岸岸电全覆盖。
周小博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