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溪供电局农网改造升级加速机井通电
中电新闻网通讯员 郑旭映
5月19日,在村干部吴书记的领路下,我们来到了北坡镇水南村,有幸见证这个历史性的时刻,当合上水泵开关,水哗啦啦涌出,在场村民都脸露笑容欢呼,我们供电人也舒了一口气。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遂溪县北坡镇水南村,人口约900多人,耕地面积有近2000多亩,是该地区人均耕地较多的村庄,村民基本以农业种植为生。
广袤的原野良田,却因为远离河流,缺少水源灌溉,大多村民只能无奈选择种植耐旱植物――甘蔗,种植种类单一,一眼望去,2000多亩的原野是一望无际的甘蔗林。据村民陈先生介绍,他去年种植了12亩甘蔗,以每吨400元卖给糖厂,每亩地产约6吨,除去种植成本和运输车费,一年忙到头,只有1万多元收入,远比不上辣椒蔬菜等作物赚钱。但因为灌溉用水难,他也只能硬着头皮继续种。
据了解,有村民为了改变这种现状,自发的打起水井,从几百米开外的村边拉来电进行抽水,但由于水井深度较浅,电源通过远距离传输电压下降严重,抽水效率低,水井使用一两年后便会干涸,碰上干旱的天气,村民们只能干着急,无能为力改变这种靠天吃饭的日子。
2014年,当地政府为了解决水南村耕地灌溉难问题,在水南村2000多亩土地上投资建设了5个高标准农田机井。根据项目配套设计,每个机井都配备有一台抽水泵,一台柴油发电机。村民们视乎看到了希望,也渴望着这些机井能改变水南村灌溉难现状。工程完工投产后,村民们欢喜了好一阵,当看到白哗哗井水涌出的一刻,心里涌现了很多期盼。但很快,大家就发现,柴油机发电抽水成本太高,配套的柴油发电机功率大,耗油高,抽一个小时水大概要花费30-40元,根本无法进行长时间的抽水灌溉。还有发电机设备复杂,操作麻烦,需要有专门的管理人员进行操作,村民们在使用上很不方便。因此该批机井项目投产后,使用率并不高,长期处于闲置状态,村民原本的愿望也落了空。2015年,湛江地区遭遇了60年罕见的旱灾,水南村的这片土地也没能幸免,虽然有了机井,但却没能发挥它的灌溉作用,作物减产,农民损失惨重。
机井通电――筑梦田间
2016年,广东电网开启了“十三五”期间新一轮的农网改造升级,针对湛江地区经常遭遇大旱,抽水灌溉用电需求大等问题,广东电网计划投资1.1亿专项资金用于机井通电。主要集中在徐闻县、雷州市及遂溪县部分地区。为了切实解决农业灌溉的需求,广东电网湛江供电局建立了“规划库”,对上报项目进行了仔细筛选和精心规划,确保优先解决突出问题;此外,还与徐闻、雷州和遂溪三地政府签订《加快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作协议书》,将机井通电项目纳入市政府督办系统,列入政府考核机制,以更大程度形成政企合力,畅通项目推进。
北坡水南村机井通电项目被列入“规划库”,并成为第二批追加机井项目于年初开始施工建设,按项目规划设计,引出300米10千伏电源到水南村西面耕地上,新装1台100千伏安变压器,通过新立91基电杆架设2140米低压线路分别连接5个机井。据遂溪局业主项目部王经理介绍,为了确保供电质量,每个机井线路距离到变压器均不能大于500米,而且线路还要尽可能避开村民的耕种地,但有些地方还是无法避免,需通过村民耕地,有些村民不理解,也不想线路经过自己的地,施工也一度受阻,后经过供电所人员多次走访村民和村干部,做通村民思想工作,最终工程才得以顺利施工。为加快通电时间,遂溪局对全部机井项目实行同步施工报装,确保能在线路建设竣工后便可立户通电,让电网尽快服务灌溉。
现在看着白哗哗的流水,村民们又开始了憧憬。村民陈先生说“等今年甘蔗收成后,明年我要换种辣椒和玉米这些北运菜了”。据悉,北坡镇境内的塘母北运菜市场是遂溪最大的北运菜交易地,水南村的村民用上了电力抽水灌溉后,灌溉成本降低为原来的五分之一,生产成本降低,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也实实在在提高农民收益,开启了水南村村民的致富梦。
据了解,遂溪县北坡镇水南村机井通电工程是遂溪今年210个机井项目当中的一个,随着“机井通电”工程的加快实施,会有越来越多农民受益,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从种植传统粮食作物向休闲观光、水产养殖、反季节蔬菜等高效生态产业转变,开启多元化发展的新格局。
张媛媛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