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顺供电局解决配网工程持证建设难题
中电新闻网通讯员 陈铭铭
配网工程建设的线路走廊和设备安装位置落实引起的用地纠纷,严重影响了电网可持续发展。广东梅州丰顺局运用“问题导向”的精益管理思路,尝试将线路走廊及设备申请纳入地区发展用地“红线区”,将电网建设纳入行政审批机制,有效解决了选址难、用地难的突出问题。
用地纠纷成隐患,施工受阻碍发展
近年来,因城市发展步伐加快、城乡发展规划调整,加上居民维权意识增强,用地纠纷日益突出,导致配网工程建设的线路走廊和设备安装位置落实日益艰难,特别是县城施工受阻情况时常发生,且逐步上升成为制约电网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也给日后选址用地举证造成法律风险。
“起初我们只是在全县电力工作会议上提及,希望得到各部门、单位的协助,但效果却未如我们所愿。” 广东梅州丰顺局计划建设部电网建设前期专责陈福旺回忆道。
为将设备及线路走廊申请纳入地区发展用地“红线区”,广东梅州丰顺局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的精益思维,向县政府提出正式申请,通过县政府来联合发改局、经信局、住建局正式形成多方联动的协调工作机制,共同探讨如何将城市供电设施工程纳入行政审批机制,主动协调解决困境。
行政审批终成果 持证建设底气足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讨论和探索,“城市供电设施工程必须按要求纳入城乡规划总体要求,相关工程需向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等文字终于列入《丰顺县城市规划区城市规划管理办法》中,首次将解决选址的有效途径印发管理办法施行,破解难题从此有径可循。
提起许可证,陈福旺和他的同事们都戏称它为工程建设“准生证”,然而,首次审批过程却比我们想象中的要艰难和复杂得多,据陈福旺介绍:“我们首先将电网规划报告提交经信局进行规划审批,然后提交发改局办理并取得了《广东省企业基本建设投资项目备案证》。接下来致函住建局请求审批年度投资项目线路走廊方案;经过现场勘查,设计方案在政府网及现场公示栏公示,再由住建局会议审议通过,我们才最终取得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精益思维破难题 全省推广众受益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四十条规定,已申报批复的建设工程符合城乡规划要求,具有合法的法律依据,确保了配网工程建设线路走廊和设备安装位置的合法合规性,解决了配网工程建设用地纠纷“谁先有”举证难的问题,在线路运维、清障及输配电设施迁改方面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支撑和法律保障。
截止当前,广东梅州丰顺局获得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城区项目有42项,新建10kV电缆19617米,变压器30台。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四十条规定,已经申报批复的建设工程符合城乡规划要求,具有合法的法律依据。
以问题为导向的精益管理方式,让“工作流程标准化”向外延伸,配网工程项目从此“持证”建设,并在省公司县级供电企业规范化建设考评结果中,被总结提炼为考评验收的九大亮点之一,在全省推广使用。下来,为保障配网项目建成后占地合法化,丰顺局计划为全县所有配网项目办理行政规划审批手续,为有效落实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提供用地法律保障。
张媛媛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