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城供电局电网升级改造助力大达村发展
中电新闻网讯 通讯员 余维玮 报道 “刚用微波炉做了一个芝士蛋糕,你们尝一尝!”8月31日,在经过了新一轮的农网改造后,广东清远清城供电局局东城供电所的营销服务人员再次走访辖区大达村的时候,村民吴阿姨异常热情地招待他们。这亲人般的情谊,是一直以来供电优质服务不懈努力的结果,而微波炉的登场,也是这条拥有60户村民的普通村落进入现代化新生活的一个缩影。
据悉,大达村原本只是清远市东城街办一条再也普通不过的小村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然生活规律在这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循环。回忆起30年前的生活,秦大伯深有感触,“当时我们对电的认识只有电灯,80年代的时候我们都没有见过电视机,也没有其他电器。我们耕作后最常的娱乐就是打牌打麻将,最多也就是节日里我们村操场上有电影看了,印象最深的就是《刘三姐》中她斗地主的场面。”
然而,1992年当该村有了第一台电视机后,大家最大的娱乐变成了聚在一起看香港电视台的港剧。也就是从这时候起,东城供电所与大达村的联系日益密切。现年53岁吴伯通是当时大达村的抄表员,当年才是20多岁的小伙子被大家称为“小电工”。秦大伯回忆起“小电工”来赞不绝口。“从我安装电视开始,他除了每个月的抄表收费之外,还经常来我们这里串门。刚开始的时候还以为他是想到家里一起看电视呢,后来才知道是过来帮我们检查电灯、电视机以及天线是否正常。到后来,只要我们的电视机一有问题就会想到喊他来帮忙。
大达村有了第一台电视机后,第二台、第三台也陆陆续续地进入该村。与此同时,该村的用电负荷也逐步地上升。到1996年的时候,该村的用电负荷首次逼近变压器的负载容量,出现了晚上电灯不够亮的情况。当时的村民还没感受到太大的生活影响,但经常检查线路的“小电工”吴伯通敏锐地察觉到变化,并迅速报告供电所处理。东城供电所迅速立项整改该村的线路,并与同年为该村改造线路,把原来50千伏安的变压器更换为100千伏安的变压器,并更换了850余米的低压线路,提升了该村的用电容量。
如果说电视机让村民们看到了外面精彩的世界,那个人电脑的进入让村民和外面的世界取得了联系。2005年,大达村的小伙子邓笛购进了该村第一台个人电脑。尽管当时他使用电脑的作用仅限于看新闻以及网络游戏,但足以让村民们意识到家电让生活变得更丰富,紧接着,电冰箱、空调、洗衣机也开始进入到该村来,村民初尝到现代生活的甜头。生活上的家电增加的同时,生产设备也在增加,村民们耕作用电割稻机、灌溉水泵也出现在了该村的农田上来。配合着该村的发展,东城所的用电服务也迅速跟上,东城所的工作人员除了定期为村民检查家电设备外,还了解农业种植的季节特点,针对天气状况定期检查农田用电设备运行情况,对农业种植情况、用电设备运行情况、用电难题进行登记,并定期上门入户进行排查和处理用电隐患,向每家每户派发《农村安全用电须知》、《农村用电安全常识》等资料,现场测试示范漏电保护装置的正确使用方法,及时更换老化线路,纠正了湿手按拨开关按钮等不安全用电行为。
用电设备的增加再一次让电力大幅攀升,2008年,该村的用电量再一次逼近变压器容量。同年,东城所为该村轮换了变压器,容量从100千伏安提升到250千伏安。
现代化的脚步继续在大达村前进。电热水器、电热毯、暖气炉、微波炉等后现代化电器开始进入到该村来,村民们的生活已经和城市居民并无大异了。刘奶奶对电器对生活带来的改变最有发言权,“以前冬天的时候,我们只能多穿几件毛衣来取暖,但怎么穿都还是冷。而现在有了电热毯、暖气炉后,冬天穿一件衣服就可以了。”
与现代化同步进行的是供电服务的提升,08年起,为了确保客户得到称心如意的用电服务,东城所专门组成了农村用电服务队,专门服务农村用电。除了仔细检查村民们的新进电器外,重点检查农业生产所需电力。
养猪户陈先生对供电服务竖起了拇指,“我们从06年起开始搞机械化生产,开始使用饲料机、洗粪机等用电设备,供电局的工作人员就经常来探访我们。除了为我们检查用电设备外,还教我们如何节约用电,非常的贴心,我们的小猪见了他们都倍感亲切。”
至2015年,该村近70户的村民几乎每户都有大型的电器了,夏天和冬天的用电再一次接近变压器的容量。东城所用电服务队对该村的居民以及农业生产都进行了深入的勘察,全面走访村民了解民意和用电需求,预计未来负荷发展,于2016年8月11日对该村进行了第三次改造,把变压器容量从250千伏安升级为630千伏安,并更换了1750米的线路。
看着工作人员在更换线路,刚刚大学毕业回家创业的姑娘小妮眼神里充满了未来的希望。听说大家都爱吃清远鸡,她打算在这里办起养鸡场,并在淘宝网上卖起清远鸡以及鸡蛋,她相信未来的发展会让她不后悔。
周小博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