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读电网丨1.5亿:江津供电提升用电质量
中电新闻网讯 通讯员 王化全 金小琳 报道 6月的江津,满眼绿色,生机勃勃。6月20日,先锋镇麻柳村低压线路改造施工现场一片忙碌,10多位皮肤黝黑的电力员工,不顾耀眼的阳光,正合力主立电杆、安装金具、施放导线……他们唯一的防晒工具就是头上那顶印着“国家电网”4个字的安全帽。
“我们早上6点多赶到施工现场,中午在工地吃快餐。是有些辛苦,可一想到能为村民用上放心电出力,我就感觉有使不完的劲儿。”国网重庆江津供电公司现场负责人张勇介绍。在他们的身后,是一路崭新笔直的电杆……
建设“新电力”
自实施农村电网改造以来,重庆市江津区提前实现电网可覆盖范围内“户户通电”目标。“十二五”期间,通过“小康电”建设,用电质量和供电可靠性进一步提升。
但用上电不等于用好电。随着江津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户的电力需求持续增长。江津供电公司专题调研发现,低电压是目前农村电网面临的一大突出问题。而农村负荷增长较快、三相不平衡、供电半径长是导致低电压的主要原因。
于是,在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中,江津供电公司紧紧抓住农网升级改造这一契机,坚持规划先行、注重时效原则,坚持差异化和精准发力,投入1.5亿元用于农网改造升级,高标准建设结构优化、布局合理、供电质量高、电能损耗低的新型农网。
江津供电公司深入各镇街、村社,重点解决农网供电能力不足、网架结构不完善、装备技术水平偏低等问题。截至目前,已新建改造10千伏线路100多公里,配变100多台,新建改造低压线路800多公里,为2万农户安装电能表,让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椒农“致富经”
又到了花椒收获的季节,漫山遍野的花椒给山坡披上了件件绿袍。6月11日,趁阳光正好,先锋、支坪的椒农们,正背着背篓、带着帽子,全副武装地忙着剪枝、捆好、挑回、晾晒,忙得不亦乐乎。
而支坪镇白溪社区的陈琪,则忙着把从村民处收购来的花椒放进烘干机,伴随着一台大功率烘干机的轰鸣声,一灶又一灶的花椒“水分”被烘干,3万多斤青花椒刚出炉,就被上门的厂商装走了。用他的话说,用每天200多元电费,换来几万元的收益,值!
陈琪的忙碌和傲骄,得益于农网改造升级和供电公司人性化细节式的服务。在统筹农网改造升级项目的同时,供电人还紧跟农民生产生活用电需求,定期组织开展上门“巡诊”活动,深入田间地头,现场解决一系列难题,为农户铺就致富路、幸福路。
电器“全上岗”
6月11日,笔者走进先锋镇麻柳村村民刘业良的家。刘业良的小孙子正围坐在一台崭新的液晶电视前,吃着冰糕看着动画片,厨房灶台上的电磁炉正熬着汤,不时飘来阵阵香味……
刘业良告诉笔者:“以前我们这儿只有一台小变压器,电压很不稳定,家里许多电器买回来都成了摆设,好看不中用。现在好了,电网改造升级后,电压稳了,停电也少了,空调、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电又重新上岗了,抽水机、打谷机用起也顺畅。今年我儿子又给我新添置了电热水器、电磁炉,卫生又方便,生活就跟城头一样。”谈起农网升级改造带来的实惠,刘业良笑得合不拢嘴。
周小博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