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供电局配网加大投资推动可持续发展
中电新闻网讯 通讯员 周明华 报道 2015年,国家能源局印发了《关于加快配电网建设改造的指导意见》和《配电网建设改造行动计划(2015~2020年)》两个文件,明确将全面加快现代配电网建设。两个文件提出,通过实施配电网建设改造行动计划,有效加大配电网资金投入。2015~2020年,配电网建设改造投资不低于2万亿元,其中2015年投资不低于3000亿元,“十三五”期间累计投资不低于1.7万亿元。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电源、电网投资结构跟随经济发展的需求和电力系统架构的调整基本上经历了三个阶段,电源优先阶段,为满足负荷需求大部分投资倾向电源侧发展;输电优先阶段,电网投资比例提高、输电线路工程快速发展; 均衡发展、倾斜配电网阶段,电源、电网投资较为匹配。投资逐渐倾向于配电网、能源互联网+、智能电网领域投资。
如此大规模的配网投资,对电网企业而言,在财务方面应着重考虑三个问题:建设投资的回报率、电网经济运行情况、可持续发展。
首先,就投资回报而言,投资要讲讲究回报率。电网的建设投资是否合理,是否满足电网经济运行。建设投资的回收率与电网经济运行情况是针对具体工程项目而言,而持续发展问题是从供电企业整体动作发展的角度来确定一定时期内或某个财政周期内对城网规划的要求,确定其间城网规划工作的整体规模与水平。
其次,为兼顾电网经济运行要求,配网投资建设应从地域、行业、时间上进行分类与分析。根据目前经济发展状况,宜将配网规划对象分为两类:老城区、新城区。老城区是市政规划成型区,负荷易掌握,市政府对其进行的市政规划工作仅为局部性的调整,供电企业可充分利用已有的各级电力网与设备做好供电工作;新城区是老城区的拓展区,是各地在促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划出临近老城区的乡镇,市政府对其进行的市政规划工作是整体的调整,供电企业在些地区的规划工作受制于市政规划,可参照市政规划并在负荷预测的基础之上根据本市或国内外同类型地区的负荷特点做好规划工作及电网建设工作。
为保证电网投资的效益与可操作性,配网规划应在现有负荷基础之上从市政规划入手,在规划过程中服务于市政规划。具体在操作过程中应对负荷预测做到分区、分业与分时预测相合。应研究不同行业在城市的具体位置、具体年份的负荷,使变电站、线路等供电设备的规划及建设满足负荷增长的需要。具体的做法是将总负荷进行时空分解,可以根据城市规划,建立时空地理模型,借助GIS的应用,将总负荷分解为分区负荷,并落实到城市的具体位置上。负荷的时空地理模型将用电客户的行业类型和数量作为位置的函数,而每个客户的电能消费量人为时间的函数。这样就从时间、空间、本体上把握住了负荷的变化,能够较准确地做好负荷预测工作。
加大对配电网投资,规划成为重中之重,变电所布点也要充分考虑配电规划,因为合理的变电所布点可减少供电企业配电网的投资,从而从整体上降低电网建设投资。配网建设工作在服务与服从市政规划工作的同时,供电企业也要根据自己的财务状况拿出自己的规划标准,及时与市政规划部门沟通,避免由于市政规划部门过分注重科学技术的提高,在市政规划中对供电企业提出过高的技术标准,使供电企业承受较高的投资。
最后,配网投资建设中,应秉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于一个拥有巨大固定资产额的供电企业而言,要想保证良好的资产负债率与利润率,必须争取电网多元化投资的实现。这既影响到了供电企业当年的经营业绩,更影响到了供电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首先应根据可持续发展观点来解决中远期的规模,其次根据电网经济运行情况确定具体的规划项目,最后根据建设投资的回收率来决定具体规划项目的投资与设备选用。这其中,根据国民经济发展情况与人民银行利率水平来确定贴现率等理论计算的具体参数。在此基础之上再研究和确定配电网最优的网络接线方式、投资水平以及投资的时间按排,使电网供电能力、供电质量供电可靠性能够满足用户的用电需求,以低于社会边际电价的成本向客户提供优质的电能。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供电企业在进行城网规划设计时,在完成好社会责任与效益的前提下,应从规划的各个时期、层面做好经济分析工作,使经济效益的观点寓于城网规划之中,只有这样,供电企业的效益才能有机的增长,才能保证供电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规划的作用与意义才能充分显现出来。不仅如此,供电企业还要利用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律,立足实际,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利用各种因素,影响政策制定部门,争取更多的政策用之于城市电网的规划与改造建设之中。
周小博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