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供电公司实施农网改造升级工程侧记
中电新闻网讯 通讯员 任建强 孙伟 马燕燕 报道 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张易镇是红军长征途经的革命老区,也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古镇。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谱写了战绩卓著的伟大历史诗篇。
2015年,固原供电公司投资1304万元对512张易线改造项目,该项目共改造10千伏线路106.97公里,新增10千伏线路开关10台,改造0.4千伏线路2.4公里,进一步加快建设结构优化、布局合理、供电质量高的新型农网,重点解决低电压、卡脖子等突出问题,让张易镇农民用上了舒心电、安心电和暖心电。农网改造,改变了乡村面貌,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改出了农民的幸福生活。
近日,我们深入张易镇镇采访,亲眼目睹如火如荼的农网改造现场和农网改造给老区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电压更可靠 用上舒心电
走进了驼巷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的电杆;一台台崭新的变压器;一条条干净的水泥硬化路;一座座整齐的农家院落。
一位村民告诉我们:“电网改造,我们老百姓得到的实惠最多,不仅电网架设美观了,用电比以前也更安全了,现在想用什么电器就用什么,不用再为跳闸而担心了。”
在村里开着一家便民超市的村民王先明,指着路边一根10多米高的水泥电杆说,近几年的新农村改造,村庄逐年旧貌换新颜,让大家都用上了“放心电”。谈起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后村里的变化,围拢在一起看新鲜的村民你一言我一语地说了起来。
“以前呀,电压不稳,灯泡只能看到一线红丝,铡草机也带不起来。电视买了不能看,灌溉用电经常断……”旁边另一村民说:“以前,我们常把家用电器当摆设。现在什么电器我们都用上了,生活可大不一样喽!”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走,到俺家瞅瞅!”在村民张克明的热情邀请下,我们一起来到他家。来到王先明家的客厅,首先看到的是一大幅毛主席像,彩电,冰箱等用电设备一应俱全。他激动的说:“我要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电力企业,让我的生活过得更好了。”他说,村民们的用电烦恼是在去年村里实施新一轮农网升级改造工程后消失的。
驼巷村支书马俊如告诉我们说,农网升级改造彻底改变了农村用电环境,大幅度提高了村民的生活和收入水平。
驼巷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是靠养殖、药材及马铃薯种植,以前电能供应连日常照明都满足不了,更别提电力抽水灌溉和使用铡草机了,从而极大地影响了村民的生产规模和经济收入,导致驼巷村的村民都很贫穷。
“供电企业想得太周到了,把服务送到了我们家门口。”这是笔者驱车来到张易乡针对农网升级改造项目了解情况时,听到驼巷村一位村民说的话。
2014年,驼巷村确定为原州区“整村推进”和“危房改造项目”试点村,农网升级改造项目实施以来,驼巷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全村800多户拥有大型粉碎机2台、搅拌机2台、铡草机64台,除此之外,还有农业排灌、割草机、大型拖拉机等。
农村电气化为驼巷带来了希望和生机。在这里,笔者看到了一张张洋溢着幸福的笑脸。我想,这可能就是宁夏电力服务“三农”最美的缩影吧。
农网更坚强 用上安心电
就看到新架设的高低压线路顺着乡村的街道通向一排排整齐的房屋,崭新的变压器坐落在村子四个角落,笔直的杆塔延伸到山里田间,智能电表挂在村子房屋的墙壁上。农网改造工程竣工后,驼巷村村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原有的各类用电安全隐患全面消除,形成一个更安全、更可靠的供电网络。
32岁的马吴旦,是一个瘦小的回族农村小伙子,他就是当地远近闻名的“养牛专业户”。现在他的牛棚里面已经发展起来17头牛了。
谈起养牛的事,马吴旦一下就来了精神,他神采飞扬地告诉我们,自从2014年驼巷村整村推进后,他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信心,不仅家里的房子换了新貌,牛棚也从破旧的“泥牛圈”建成了两个整齐宽敞的40平米的“标准化牛棚”,铡草、粉饲料的难题都解决了。
今年养殖的17头牛即将“出栏”,按照当前的市场价,年底就能收入7至8万元。高兴之余,他无不感慨的说,这一切变化就像家里最先畅亮起来的“灯”一样,由“电”开始。
马吴旦告诉我们,2014年3月份,驼巷村被宁夏回族自治区列为“整村推进重点村”后不久,电力工人率先进驻村庄,对村庄的变压器、电力线路进行了彻底性改造,变压器、电线、入户设备均进行了更换,困扰村子多年的“用电弱”问题得到了根治。
而马吴旦本人的“养殖事业”更是受益匪浅,粉饲料、铡草的麻烦解除了。“养牛10年了,以前,每次粉饲料都要将玉米拉到2公里外的 庄市场去粉,路途远,送、粉、运都需要人手,而且还得排队等,每次粉饲料就得搅上一个星期左右。铡草更是费时、费事,使用人工铡草的铡刀铡,慢,费力气,盘腿坐着铡草一次往往就是一两天,人很累。养牛的数量只能控制在7、8头,一年的收入最多也就4千元左右。”回想以前的情况,马吴旦万分感慨。
通过了解,马吴旦的情况是该村普遍的,之前为了省人力,有个别的村民购置铡草机,可是由于电压低,铡草机根本带不起来。自从对驼巷村电力改造后,铡草机已经普及到了家家户户。粉饲料在本村建立的综合服务中心粉,价格便宜又方便,随时就可以,就马吴旦当前养殖的17头牛算,一年下来能节约成本1万余元。
“养牛”是驼巷村的一个传统,家家户户都养牛,之前是出于农耕种地。当前,农耕在驼巷已经进入到了机械化、现代化,每一道程序都依赖于综合服务中心的大型农机。现在牛价市场好,养殖出售的收入远远高于农耕种地。
细数农网改造带来的变化,马吴旦的脸上乐开了花:“现在有了安心电,我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幸福!”
谈起电力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实惠,张易镇镇党委书记感慨不已:“稳定可靠的电力是我们实现了集约化经营和自动化生产的‘定心丸’,我们这里好多产业都产销两旺,经营发展势头良好。
行走在驼巷村,让我们深切感受到农网升级改造给边远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以及在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方面所起到的推动作用。它为农民提供了坚实的供用电保障,让村民们用上了放心电,也为其脱贫致富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周小博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