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局:电网“双轮驱动”为横琴开发护航
2013-09-23 14:56:21 来源:南方电网公司
A-
A+
电力18讯:
烈日当空,工人们挥汗如雨,珠海横琴220千伏环澳变电站工程建设如火如荼。今年年底前,横琴新区将收获第二个3C绿色变电站。届时,220千伏环澳变电站将与2011年底投运的220千伏琴韵变电站一起,将横琴岛上的智能输电网络连接起来,以“双轮驱动”之势,为横琴新区的发展注入强劲的电力能源。
2009年8月,珠海横琴成为继上海浦东、天津滨海之后的第三个国家级新区;2012年3月,珠海高栏港经济开发区正式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今日的横琴和高栏,堪称珠海“双翼”,承担着引领珠海经济腾飞的重任。而为此提供重要能源支撑的珠海供电局,有着什么样的规划和部署?9月10日,粤珠澳媒体记者先后走进横琴和高栏,探访两区电网建设和供电服务情况。
“智能电网是主打名片”
“智能电网是我们的主打‘名片’。”珠海供电局相关负责人说:“借横琴建设‘智能岛’的契机,我们获得先行先试的机会,智能电网建设领先一步。”
以智能输电为例,横琴新区主供电源――220千伏琴韵变电站,与目前正在建设的220千伏环澳变电站,均采用220千伏直降20千伏电压层级,是广东电网首个采用此电压层级的供电区域。与常规的10千伏相比,不仅输送能力提高了一倍,电力在输送过程中的损耗也减少四分之三。在智能配电方面,该负责人透露,未来横琴的电缆线路将全面配置光纤测温、状态检测、故障定位等监测系统,电缆隧道装设温度、湿度、有害气体含量、氧气含量等环境信息采集单元,实时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及健康状况,提高线路的智能化水平。
据悉,作为南网首个、也是国内首个220千伏3C绿色变电站,横琴琴韵变电站通过通信技术、电网控制技术和计算机的结合,实现技术创新,降低变电站的故障率,提高供电可靠性。“例如,在不停电的情况下,琴韵变电站可运用数字化技术,预判设备可能存在的隐患,将设备故障消灭于萌芽之时,大大降低设备故障率。”珠海局电力调度中心副主任邹国惠介绍说。
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韩英铎曾如此评价,“琴韵变电站项目对变电站的智能化运维、保护控制等方面的工作起到先行先试的作用,是智能电网研究、运用、实践的有益探索,在南方电网乃至全国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
除此,横琴丰富的风能、太阳能、海洋能、地热能和天然气等新能源的有效利用,也是横琴打造智能新区的亮丽“风景线”。目前,珠海局积极支持新能源和分布式能源接入电网,大力推进横琴多联供电厂、高栏港热电联产电厂并网工程,协助南网综合能源公司推进桂山海上风电场前期工作,首批海上风电机组将于2014年正式并网发电。
“大客户问题第一时间解决”
“好,我马上到!”9月10日,正在接受记者采访的珠海供电局客户服务中心主任黄倩云一接到电话,就立刻奔往长隆国际海洋度假区。
“在横琴,大项目供电有什么问题,我们都会第一时间解决。”黄倩云说。
手机24小时开机、接到电话立刻赶到现场,已经成为珠海供电人在横琴工作的常态。除此,珠海局还推行“首问责任制”、“客户经理负责制”、进度通报等制度,对重大项目进行全程跟踪,用“保姆式”服务助力国家战略实施。
以横琴最重要的项目之一长隆为例,珠海局对项目用电需求全程跟踪,局领导挂点督办,每月通报工作进度。在项目施工阶段,供电局两个月组织了5次检查,发现问题立刻提出整改方案,督促项目尽快整改。
在高栏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珠海市一半以上的用电大客户(包括17家世界500强企业)都聚集在这里,目前供电负荷已达27.2万千瓦。珠海局南水供电所所长曾广辉告诉记者,今年5月26日发生的一次停电事故,在他带领7名同事连夜抢修恢复供电的8个多小时中,神华粤电珠海港公司因此而蒙受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超过百万元。
“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他们(供电工作人员)只要具备条件就马上进场验收,很多时候甚至工作到凌晨。有了供电部门的大力支持,我们对未来打造一个世界级的旅游王国更有信心。”珠海长隆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卢波告诉记者。
烈日当空,工人们挥汗如雨,珠海横琴220千伏环澳变电站工程建设如火如荼。今年年底前,横琴新区将收获第二个3C绿色变电站。届时,220千伏环澳变电站将与2011年底投运的220千伏琴韵变电站一起,将横琴岛上的智能输电网络连接起来,以“双轮驱动”之势,为横琴新区的发展注入强劲的电力能源。
2009年8月,珠海横琴成为继上海浦东、天津滨海之后的第三个国家级新区;2012年3月,珠海高栏港经济开发区正式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今日的横琴和高栏,堪称珠海“双翼”,承担着引领珠海经济腾飞的重任。而为此提供重要能源支撑的珠海供电局,有着什么样的规划和部署?9月10日,粤珠澳媒体记者先后走进横琴和高栏,探访两区电网建设和供电服务情况。
“智能电网是主打名片”
“智能电网是我们的主打‘名片’。”珠海供电局相关负责人说:“借横琴建设‘智能岛’的契机,我们获得先行先试的机会,智能电网建设领先一步。”
以智能输电为例,横琴新区主供电源――220千伏琴韵变电站,与目前正在建设的220千伏环澳变电站,均采用220千伏直降20千伏电压层级,是广东电网首个采用此电压层级的供电区域。与常规的10千伏相比,不仅输送能力提高了一倍,电力在输送过程中的损耗也减少四分之三。在智能配电方面,该负责人透露,未来横琴的电缆线路将全面配置光纤测温、状态检测、故障定位等监测系统,电缆隧道装设温度、湿度、有害气体含量、氧气含量等环境信息采集单元,实时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及健康状况,提高线路的智能化水平。
据悉,作为南网首个、也是国内首个220千伏3C绿色变电站,横琴琴韵变电站通过通信技术、电网控制技术和计算机的结合,实现技术创新,降低变电站的故障率,提高供电可靠性。“例如,在不停电的情况下,琴韵变电站可运用数字化技术,预判设备可能存在的隐患,将设备故障消灭于萌芽之时,大大降低设备故障率。”珠海局电力调度中心副主任邹国惠介绍说。
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韩英铎曾如此评价,“琴韵变电站项目对变电站的智能化运维、保护控制等方面的工作起到先行先试的作用,是智能电网研究、运用、实践的有益探索,在南方电网乃至全国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
除此,横琴丰富的风能、太阳能、海洋能、地热能和天然气等新能源的有效利用,也是横琴打造智能新区的亮丽“风景线”。目前,珠海局积极支持新能源和分布式能源接入电网,大力推进横琴多联供电厂、高栏港热电联产电厂并网工程,协助南网综合能源公司推进桂山海上风电场前期工作,首批海上风电机组将于2014年正式并网发电。
“大客户问题第一时间解决”
“好,我马上到!”9月10日,正在接受记者采访的珠海供电局客户服务中心主任黄倩云一接到电话,就立刻奔往长隆国际海洋度假区。
“在横琴,大项目供电有什么问题,我们都会第一时间解决。”黄倩云说。
手机24小时开机、接到电话立刻赶到现场,已经成为珠海供电人在横琴工作的常态。除此,珠海局还推行“首问责任制”、“客户经理负责制”、进度通报等制度,对重大项目进行全程跟踪,用“保姆式”服务助力国家战略实施。
以横琴最重要的项目之一长隆为例,珠海局对项目用电需求全程跟踪,局领导挂点督办,每月通报工作进度。在项目施工阶段,供电局两个月组织了5次检查,发现问题立刻提出整改方案,督促项目尽快整改。
在高栏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珠海市一半以上的用电大客户(包括17家世界500强企业)都聚集在这里,目前供电负荷已达27.2万千瓦。珠海局南水供电所所长曾广辉告诉记者,今年5月26日发生的一次停电事故,在他带领7名同事连夜抢修恢复供电的8个多小时中,神华粤电珠海港公司因此而蒙受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超过百万元。
“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他们(供电工作人员)只要具备条件就马上进场验收,很多时候甚至工作到凌晨。有了供电部门的大力支持,我们对未来打造一个世界级的旅游王国更有信心。”珠海长隆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卢波告诉记者。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