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监护到高空 江西最高输电铁塔屹立赣江
2013-08-29 11:32:22 来源:陈碧云
A-
A+
电力18讯:
安全防护 人攀到高空,本身就是一种风险,在高空开展高强度的施工,就更需要小心谨慎了。这方面,做好安全措施是不二法门。现在,借助于先进设备,地面上安监人员的眼睛已经延伸到高空。
8月1日,对于江西省送变电建设公司来说是个特殊的日子:承建的溪洛渡左岸―浙江金华±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赣江大跨越K2标段,历经4个月的烈日“烤”验,终于完成铁塔组立。施工人员长吁了一口气。位于赣江两岸的直线塔每基高173米、重585吨,成为江西境内高度最高、电压最高、吨位最重的输电铁塔。
走平衡木测体能
过关方能登“天梯”
“今天又是一个高温天气,大家抓紧啦,我们要在今天完成铁塔组立施工。”8月1日,在赣江大跨越N2直线塔现场,施工队长张荣昌在站班会上一边安排任务,一边交代安全事项。
早上6点,烈日并没有因为清晨而减弱威力,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闷热的味道。“您好,您已进入铁塔组立作业现场,请您正确佩戴安全帽,做好安全措施。”在铁塔组立现场,入口处的语音安全提示器,提示着每一个进入施工作业现场的人员。他们像往常一样,早早来到了工地上。抱杆操作人员,看了看旁边的无线风向风速仪:风力小于2级,可以上塔作业。高空作业人员轮流来到体能测试区,一个个开始在平衡木上“蹦 ”。“体能测试合格,可以上塔作业!”
随后,在初升的阳光下,高空作业人员佩戴好安全带,再次确认安全措施,依次登上已经组立到160多米的高塔上。
项目总工闵 灏介绍,组塔作业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不能放过任何一个安全细节。当无线风向风速仪显示风力达6级时,就必须停止高空作业。为了作业安全,体能测试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项目部坚持让每位高空作业人员进行体能测试,以确认他们以最好的身体状态上塔,避免安全事故。施工人员笑谈道:“这近200米的高塔,要爬上半个多钟头才能到达作业点,没有一定的体能,还真登不了这‘天梯’。”
视频监控高空施工
安监人员“飞身上塔”查施工
抬头望天,这高塔仿佛高耸入云。站在塔底,看着一个个渐渐入“云”的施工人员,似勤劳的“蚂蚁”在工作。地面上,安监人员能清楚地看清施工操作,提醒注意事项,严防违章施工,但在170多米的高空,如何实施安全监控?不要紧,他们有“千里眼”――高空视频监控系统。
项目部安全员周剑林用他的“鹰眼”仔细“扫描”着,不放过任何一个作业区域,做好开工前的安全检查。各作业区检查完后,塔上施工人员也都纷纷攀上了铁塔。这时,他来到了“高温”监控室。在烈日下站了一个小时的他,早已经大汗淋漓,湿湿的衣服紧贴着前胸后背。周剑林脱下安全帽,打开高空视频监控系统。高空人员作业的场景清晰地出现在屏幕上,他锐利的眼光开始扫视……这个视频监控系统安装在落地双平臂抱杆的顶部,两个电子摄像头可以清晰地摄录下高空施工人员作业的场景。因此,塔下的安监人员能毫不费劲地掌握塔上工作情况,确保安全施工。
“面对这么高、这么重的塔,在安全工作上,我一点也不敢马虎。”周剑林说。其实,除了高空视频监控,在施工每个阶段,项目部都做好了安全教育培训。施工前,项目部进行全员安全技术交底培训和考试,并开展宣传教育,使他们不自觉地将安全事项、技术措施牢记心中。同时开展应急知识培训和演练,提高施工人员自救能力。
站在远处眺望,崭新的铁塔迎着烈日熠熠生辉,仿佛赣江上的一座银色雕塑。9月初,该标段将展放导线跨越赣江,届时“银龙跃赣江”,又将是另外一番壮阔景象。
安全防护 人攀到高空,本身就是一种风险,在高空开展高强度的施工,就更需要小心谨慎了。这方面,做好安全措施是不二法门。现在,借助于先进设备,地面上安监人员的眼睛已经延伸到高空。
8月1日,对于江西省送变电建设公司来说是个特殊的日子:承建的溪洛渡左岸―浙江金华±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赣江大跨越K2标段,历经4个月的烈日“烤”验,终于完成铁塔组立。施工人员长吁了一口气。位于赣江两岸的直线塔每基高173米、重585吨,成为江西境内高度最高、电压最高、吨位最重的输电铁塔。
走平衡木测体能
过关方能登“天梯”
“今天又是一个高温天气,大家抓紧啦,我们要在今天完成铁塔组立施工。”8月1日,在赣江大跨越N2直线塔现场,施工队长张荣昌在站班会上一边安排任务,一边交代安全事项。
早上6点,烈日并没有因为清晨而减弱威力,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闷热的味道。“您好,您已进入铁塔组立作业现场,请您正确佩戴安全帽,做好安全措施。”在铁塔组立现场,入口处的语音安全提示器,提示着每一个进入施工作业现场的人员。他们像往常一样,早早来到了工地上。抱杆操作人员,看了看旁边的无线风向风速仪:风力小于2级,可以上塔作业。高空作业人员轮流来到体能测试区,一个个开始在平衡木上“蹦 ”。“体能测试合格,可以上塔作业!”
随后,在初升的阳光下,高空作业人员佩戴好安全带,再次确认安全措施,依次登上已经组立到160多米的高塔上。
项目总工闵 灏介绍,组塔作业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不能放过任何一个安全细节。当无线风向风速仪显示风力达6级时,就必须停止高空作业。为了作业安全,体能测试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项目部坚持让每位高空作业人员进行体能测试,以确认他们以最好的身体状态上塔,避免安全事故。施工人员笑谈道:“这近200米的高塔,要爬上半个多钟头才能到达作业点,没有一定的体能,还真登不了这‘天梯’。”
视频监控高空施工
安监人员“飞身上塔”查施工
抬头望天,这高塔仿佛高耸入云。站在塔底,看着一个个渐渐入“云”的施工人员,似勤劳的“蚂蚁”在工作。地面上,安监人员能清楚地看清施工操作,提醒注意事项,严防违章施工,但在170多米的高空,如何实施安全监控?不要紧,他们有“千里眼”――高空视频监控系统。
项目部安全员周剑林用他的“鹰眼”仔细“扫描”着,不放过任何一个作业区域,做好开工前的安全检查。各作业区检查完后,塔上施工人员也都纷纷攀上了铁塔。这时,他来到了“高温”监控室。在烈日下站了一个小时的他,早已经大汗淋漓,湿湿的衣服紧贴着前胸后背。周剑林脱下安全帽,打开高空视频监控系统。高空人员作业的场景清晰地出现在屏幕上,他锐利的眼光开始扫视……这个视频监控系统安装在落地双平臂抱杆的顶部,两个电子摄像头可以清晰地摄录下高空施工人员作业的场景。因此,塔下的安监人员能毫不费劲地掌握塔上工作情况,确保安全施工。
“面对这么高、这么重的塔,在安全工作上,我一点也不敢马虎。”周剑林说。其实,除了高空视频监控,在施工每个阶段,项目部都做好了安全教育培训。施工前,项目部进行全员安全技术交底培训和考试,并开展宣传教育,使他们不自觉地将安全事项、技术措施牢记心中。同时开展应急知识培训和演练,提高施工人员自救能力。
站在远处眺望,崭新的铁塔迎着烈日熠熠生辉,仿佛赣江上的一座银色雕塑。9月初,该标段将展放导线跨越赣江,届时“银龙跃赣江”,又将是另外一番壮阔景象。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