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能源互联网 电力科技 电动汽车 数字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泛在电力物联网 节能环保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0电企年中工作会 2020电力安全生产月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专题 > 电网 > 规划建设 > 正文

陕西电规院为川藏联网工程建立最好最完善的保障体系

  2013-08-16 11:27:24    来源: 
A- A+
电力18讯:    
    被誉为“电力天路”的青藏交直流联网工程相比,陕西院承担的川藏联网工程线路地处青藏高原腹地,不仅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而且全部是山区线路,平均相对高差达到200~300米,最大高差在500米左右,高海拔、崎岖山路、异常艰苦的生存条件使这项工程成为陕西院建院以来踏勘难度最大的工程。因此,陕西院将本工程列为“第一工程”,成立了以院长许万军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工程设计的组织领导,及时解决设计和工代服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实行工程组每日向主管院领导汇报、再由主管院领导向院长汇报的日汇报制度,层层审定现场方案,实时掌握工程的质量、安全和人员健康等情况。

   同时,陕西院为工程建立了建院以来最好最完善的保障体系。6月底,陕西院先遣组入藏进行前期摸底工作,全面了解当地情况,积极联系条件较好的住宿营地,对所有出行人员进行体检,采购适应高原野外踏勘所需的生活物品、防护器具、医疗药品和救护装备。工程负责人岳英民介绍道:“为预防高原病的发生,让大家尽快地适应高原气候,院里聘请了2名医护人员跟我们一起,为了让我们适应高原崎岖险峻的山区道路,院里还配备了13辆越野车,在背井离乡的千里之外,在茫茫的青藏高原,这一切都让我们感受到了家一样的温暖,带给我们极大的信心和力量。”

    七月的清晨,被誉为“藏东明珠”的昌都风景如画,美不胜收。山顶云雾缭绕,山坡上繁茂的松树挺拔矗立,山脚下碧绿的草地上点缀着朵朵鲜花,红的、黄的、蓝的……俨然是人们梦中的世外桃源。

    花木掩映间,有一群筑梦人正在这里开展西藏昌都电网与四川电网联网输变电工程(川藏联网工程)终勘定位,他们穿越千里高原,跨越无数山川河流,凭借顽强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战胜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圆满完成了工程终勘定位,为这片美丽的土地播种下光明的种子,他们就是陕西院的电力建设者。在不久的将来,一颗电力之树将卓然挺立,让这片神奇的土地绽放耀目光芒。
   
   双肩挑起光荣使命

    川藏联网工程是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服务藏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要工程,也是继青藏交直流联网工程之后,第二条连接西藏与内地电网的高电压等级线路,对于稳定和加强西藏地区电网、确保藏区电力外送具有重要作用。

    作为设计的主力军之一,陕西院承担了本工程妥坝~玉龙变电站220千伏线路、玉龙变配套110千伏线路工程,线路长度共计约2×70公里。220千伏线路的主要作用是将藏区的梯级电站电力外送至500千伏变电站,随后通过500千伏线路升压外送至四川主干电网上,以实现藏区电网与四川电联网的联动和互通。

    川藏联网工程的建成将有力得支撑西藏昌都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解决工程沿线川藏两省区无电地区的通电问题,满足未来金沙江上游、澜沧江上游和玉曲河水电开发送出需要,对于加快昌都地区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昌都地区、甘孜巴塘地区乃至川藏两地区的跨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参与这样一项重大工程,用自己的绵薄之力为藏族同胞送去光明,为国家的稳定做出贡献是陕西院多年以来的梦想,工程组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正因为如此,在踏勘中,他们以坚定不移的情怀奋战在雪域高原,用满腔的豪情壮志谱写了一曲动人的凯歌。
   
   顽强穿越最险山路

    经过对前期摸底情况的详细分析,陕西院决定将工程大本营设立在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并派出工程组兵分南北两路赶赴驻地。

    7月6日,由司机组成的南路队伍开着清一色越野车,满载工程组仪器设备及医疗保障物资向驻地进发了。苍茫天地间,一条蜿蜒曲折的山路逶迤在横断山区和西藏高原的崇山峻岭之间,这就是世界上地势最高、路况最为险峻的交通驿道――川藏公路,这也是陕西院工程组到达川藏联网工程220千伏线路工程现场的必经之路。川藏公路被誉为“全球最美的景观大道”,一路上景色壮丽,有巍峨的雪山、神秘的原始森林、辽阔的草原以及大大小小雄浑秀丽的山川河流,然而大家却没能顾得上欣赏美景,因为这一路他们都在用顽强的意志与恶劣的气候和环境对抗。他们翻越了雀儿山、二郎山等海拔4000米以上的三座高山,先后横跨了大渡河、怒江、金沙江等汹涌湍急的河流,忍受着强烈的高原反应,克服了车辆损坏等诸多不利因素,历经艰难险阻,用四天的时间,抢在四川特大洪水之前,于7月9日按计划顺利抵达目的地,总行程二千二百多公里。

    由勘察设计人员组成的北路队伍于7月8日乘飞机出发前往青海省玉树州,下飞机后改乘大巴车沿着214国道前往昌都,在崎岖不平的高海拔山路上连续行驶了整整两天的时间,终于按照预定计划与南路车队胜利会师。这条公路冻土期长,只有7、8、9三个月的维修保养期,而这三个月又是西藏地区的雨季,再加上地质情况不稳定,所以道路几乎全程都是泥泞颠簸的路段。工程组从内陆400米海拔行驶到4200米海拔,然后在海拔4000~4500米之间山路上颠簸了五百多公里,路途中,所有人员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其中近一半的人员出现了头晕、呕吐等严重的高原反应。回忆起当时的感受时,新员工朱多林说道:“我感觉自己头痛得快要裂开了,心特别慌,呼吸都很困难,有好几次都差点吐出来,我硬是忍住了,那种感觉真让人害怕,我坐在倒数第三排都这么难受,坐在车最后一排的同事就更难受了,但是无论道路多么凶险,身体多么难受,我们没有一个人退缩。”

    强忍身体的不适,工程组的队员们凭借顽强的意志战胜了路途的艰辛,按照规定时间顺利到达了昌都,等待他们的将是人生中最艰难的考验之一。
   
   风雨铸就钢铁之师

    7月11日,经过一天的休整,千辛万苦到达昌都的队员们在崎岖的山路上穿行了3个多小时,终于到达了第一个施工点,随后,大家顾不上身体的不适便开始攀山越岭。在海拔4000米的高原之上,大部分长期生活在内地的人连正常走路都会感到很费劲,工程组的队员们却要徒步攀爬最大高差达500米左右的高山,这不能不说是对生命的极限考验。领队谭涛回忆道:“在这里爬山大家特别容易胸闷、气短,心跳也急剧加快,爬一会儿胸口就隐隐隐作痛,双腿仿佛是被灌了铅一样,迈出这一步后都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有精力再迈出下一步,那种感觉真是举步维艰。”

    不管遇到多么难爬的山,队员们都鼓励自己“坚持、坚持、再坚持”,就在大家为征服了一座大山而欢呼雀跃的时候,一阵闷雷响过,瞬间大雨倾盆而下,即刻衣服就全部湿透,阵阵冷风夹着雨滴吹打在脸上,本来就蜷缩成一团的队员们立即瑟瑟发抖。豌豆大的冰雹伴随着巨大的雷声倾泻而下,半个小时过后又艳阳高照,让大家体会到了“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的气候。“从我们来到昌都那天开始,每天下午3、4点左右都会下一阵大雨,还经常伴随着冰雹,而这会儿正是我们干得最热火朝天的时候,如果返回就太耽误进度了,所以我们会一直等到雨停然后坚持把当天的任务干完。”队员张腾飞说道。下雨的天气里,虽然队员们都随身携带雨衣、雨伞,但是雨水顺着衣服流下来还是淋湿了裤子和鞋子,让大家浑身发抖。暴雨和冰雹过后,各专业人员又继续分工协作,看塔位、测塔基、拍照,抓紧时间赶进度。

    7月12日,充满干劲儿的小伙子们一口气完成了十八基塔位,7月13日,他们拿下了十四基,7月14日,他们不顾大雨滂沱,带着满腔热血准备继续攻坚,但是迎面而来的却是更大的困难和挑战。当工程组经过两个小时颠簸快要到达工地时,道路却被大雨导致的塌方阻断了,但是他们并没有放弃。领队之一的赵汉华解释道:“我们不能眼巴巴得看着工期延误一天,经过对具体情况的分析,大家决定先想办法与当地政府建立联系,以便及时掌握道路可通行情况,然后再调整工作,后来我们探明了路况又继续工作。” 7月15日,工程组奋勇前行,克服道路的不便抵达工程目的地,用钢铁一般的意志硬是抢回了一天工期。接着,他们越战越勇,连续作战,顺利拿下了54基塔位。

    踏勘的途中,队员们每次都必须经过一条十几米宽的河流,此时的河水冰冷刺骨、水深浪急,为了抢时间,小伙子们全然不顾刺骨的寒冷,都挽起裤腿,趟水过河。林深草密的山中,队员们经常遇到随时出没的蛇,有一次,大家在山腰废弃的房屋里歇脚,刚要踏出房门就碰上了一条半米多长的花蛇,差点踩到蛇身上,吓得队员们出了一身冷汗,幸好花蛇也被人声吓走了,大家才松口气,调整自己惊魂未定的心绪继续出发。

    依靠顽强的意志,工程组拼尽全力完成了一基又一基塔位任务:“我们是陕西院的钢铁战士,我们一定要克服一切困难完成任务,这是我们的责任,更是我们的梦想!” 正是这份梦想支撑着陕西院的钢铁之师在进场最晚的情况下,仅用了24天时间就完成了254基塔位的定位工作,并且没有发生过一次改线,在参与的设计单位中创造了高原作业的“陕西院速度”。
   
   相扶难忘藏汉情深

    “唱起节日欢快的歌谣,放飞喜悦的心情尽情舞动,洁白的哈达相伴最美的彩虹,藏汉民族血脉相连……”这首歌唱出了藏汉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也唱出了陕西院工程组与当地藏族同胞相扶相亲的浓情切谊。

   在踏勘前期,为了避免民族风俗等引起的纷争,与当地藏族同胞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确保顺利完成任务,工程组积极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和容易引起民族争议的问题,聘请精通汉语的藏族同胞担任翻译,帮助工程组与当地不会说汉语的藏族和游牧民族人民沟通协调,使工程组顺利跨越民族问题敏感的地区。每天外出踏勘时,当地的藏族小伙们都和工程组队员们一起早出晚归、风餐露宿,不仅帮助工程组与当地积极沟通协调,而且还帮助队员们搬运笨重的仪器设备,确保了工程踏勘的顺利进行。虽然只有短短一个月的时间,但在艰苦的踏勘过程中,陕西院工程组与当地藏族同胞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由于受到地理条件限制和艰苦自然环境的影响,昌都妥坝乡经济发展极为落后,教育、医疗等资源极其匮乏。工程组在踏勘过程中亲眼看到了当地村民和孩子生活的艰苦,为了尽可能帮助他们,工程队员们自发组织了捐赠活动,向妥坝乡捐赠文具及常备药品价值共计5000多元,虽然物资不多,价值也不高,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当地的藏族同胞的燃眉之急已经是陕西院工程组最大的心愿。
    捐赠活动受到了妥坝乡乡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妥坝乡全体乡民会永远记住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永远记得这群可爱的电力建设者”!捐赠活动仪式上,妥坝乡党委书记向秋深情得感慨道。而接收捐赠的孩子们也用一张张笑脸和一次次敬礼表达了对陕西院工程组的衷心感谢。陕西院工程组与藏族同胞的相扶相助之情像一颗晶莹的露珠,折射出了整个中华民族团结友爱和深情厚谊。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热点排行
  • · 国网公司完成电网发展诊断分析工作
  • · 浙江农村农用电力线路改造移交工作全面启动
  • · 浙江省电力公司今年11项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核准
  • · 河南省新一轮电网发展滚动规划工作启动
  • · 辽宁省电力公司:规范管理 统筹规划 力争实现智能电网建设新突破
  • · 国网福建电力“把脉”县域配电网发展
  • · 高效执行 精益求精――承德供电公司推进“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纪实
  • · 江苏、重庆电力公司探讨“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经验 将建立常态运行机制 纵深推进体系建设
  • · 甘肃省电力公司推进电动汽车发展规划专题工作
  • · 国家电网公司“三通一标”打造精品电网建设工程
推荐阅读
  • · 蒙西500千伏电网规划“五横六纵”网架结构
  • · 菏泽“采用国产非晶铁芯的高效节能变压器”等科技项目列入“国家火炬计划”
  • · 上网电价下调后电网企业不会受益
  • · 国家电网集中招标变电站的智能化率总体有望持续走高
  • · 破解资源配置失衡难题 甘肃将调增电力外送份额
  • · “十二五”分布式光伏或锁定19GW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