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助湖北新型城镇化建设
2013-04-09 15:34:38 来源:雷钟洋 祝科
A-
A+
电力18讯: 近年来,湖北省以“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推进新型城镇化,把城镇化发展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在此过程中,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以同步化发展、一体化管理、均等化服务,加大城乡电网建设改造力度,全力提高农网供电质量、供电能力和供电服务水平,为湖北新型城镇化发展带来充足能量。
电助城镇化:从村到社区的转变
两台空调、两台电视、全套厨卫电器、电脑,加上屋顶的太阳能热水器,周刚说,这些“大件”自己家里全都有,并成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周刚是鄂州城乡一体化示范村燕矶镇池湖村村委会主任。他现在所居住的地方叫池湖社区,共有216户约800余名村民居住在这里,每户一栋2层楼的别墅。
3月28日,我们来到这个社区,只见整洁的广场、干净的马路,别墅掩映在绿树丛中。“看墙上的空调压缩机就知道我们的用电水平。”周刚说,“每家空调都在两台以上,不然夏天受不了。”
顺着周刚手指的方向,我们看到,小区右边是一大片葡萄采摘园;出门是一条宽阔的马路,对面不远处就是远近闻名的燕矶镇金刚石刀具城。“刀具城发展很快,吸纳了近7万人就业,我们村里大部分劳动力都在刀具城里上班、做生意。”
池湖村靠近长江江堤。2009年江堤拆迁后,根据鄂州市委、市政府的统一要求,燕矶镇将池湖村村民集中组织,按统一标准,建成鄂州市第一个城乡一体化新社区。
“未搬迁之前,不要说空调,到了夏天照明都成问题。”新社区开建后,燕矶供电所新增两台200千伏安配电变压器,并按城区标准实行三相四线入户。
“住得舒服了只是一方面,关键还得有事干。”周刚说,因为电网建设步伐加快,用电不愁,镇上的工业企业多了,大家不仅能上班,还能照顾一家老小,“空巢”问题解决了。
周刚对社区发展充满希望。作为城镇化进程中的参与者和受益者,他说,电气化是实现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第一化”。“电可靠,城镇化才可靠。”2009年,池湖社区用电量只有8万千瓦时,2012年社区用电量达到62万千瓦时,三年翻三番。在此期间,池湖村民也实现了新环境下的安居乐业。
正是得益于可靠的电力供应,全省像池湖这样的新型社区越来越多,城镇化步伐进一步加快。其中,燕矶镇所在的鄂州市把城市与农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一体推进,初步形成了主城、新城、特色镇、新社区网状结构的城镇体系,城镇化率每年以1.5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目前已达60.38%。
同步化发展:夯实城乡电网基础
作为鄂州市金刚石刀具产业集群龙头企业,湖北鄂信钻石材料有限公司见证了燕矶镇的电网发展。该公司10年前只有2台315千伏安的变压器,后来不断增容,累计增加4台1000千伏安变压器,今年又新增2台1000千伏变压器。“后期还要继续增容。”该公司员工杨帆说道。
燕矶供电所所长杨宏介绍,仅配网建设这一块,从2010年起,该所三年一共新增配变台区45个,改造台区35个,目前又有6个新增配变台区建设启动,总投资近千万元。
城乡电网建设既要坚持城乡同步,不能厚此薄彼、扩大二元差异,同时还要与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并适度超前。在谈及新型城镇化建设时,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主要负责人表示,要充分发挥电力先行官作用,改造一个、带动一片、造福一方,挖掘城镇化建设对于扩大用电市场的潜力,加快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步伐,增强城乡电网供电能力。
事实上,2012年12月湖北就实现了城乡同网同价。国网湖北电力围绕同网同质,不断增加农网建设投入,相继实施县城网改造和“户户通电”工程,加快推进中西部农村电网完善工程和农网改造升级工程。从2010开始,该公司每年用于农网的投资均超过了50亿元。2011年,湖北省正式启动县域电网规划编制工作,对全省78个县域电网逐一开展“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未来的农网改造,将统筹考虑对配网主干线、分支线、配电台区、接户线、智能电表等进行“全覆盖”的系统改造,提升农村电网建设标准,使台区改造后能够满足未来8~10年的用电需求。
持续深入的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为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为城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2011年,湖北县域用电首次超过城市用电,这一增势在2012年继续扩大。“十一五”时期,湖北省县域经济总量实现翻番,GDP年均增速14.2%,并于2011年突破万亿元大关。2012年湖北城镇化率达到53.5%,全省就地务工的农民工比重已由过去的20%上升至40%,开始进入以城市型社会为主体的新时代。
一体化管理:强化供电服务能力
行走在池湖社区,一些老人热情地跟穿着工装的供电员工李师傅打着招呼。
“师傅来看看这个月我家用了多少度电。”
“我是来了解社区用电情况的。我们现在都是电脑自动抄,又快又准。过几天你就能打电话查,过去只能查一个月用多少度电,现在每一天用多少电都可以帮你查出来。”李师傅回答道。
鄂州供电公司负责人介绍:“电脑自动抄表得益于当前全面开展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目前,鄂州已完成22万户远程集中抄表,其中,农村自动化抄表率96.41%,城区自动化抄表率98.35%,今年有望实现全覆盖。”我们从国网湖北电力营销部了解到,全省低压采集系统累计安装542.40万户,今年还将完成城乡300万户低压采集系统建设任务。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具备多重功能,其中一项便是让台区管理员从繁琐的抄表工作中解放出来,为客户提供更及时的报修服务。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全覆盖是湖北营销管理城乡一体化的一个缩影。
2002年,在实现同网同价的同时,国网湖北电力同步规范了农村营销管理,实现了管理模式、业务流程、工作标准“三统一”。近年来,该公司坚持一步到位,逐步将代管、控股县公司收归直管,营销城乡一体化运作模式不断延伸。2012年年底,湖北全省所有地市公司以及97.6%县公司实现直供直管,直管单位100%实行营销管理城乡一体化。
从2009年开始,国网湖北电力借助“大营销”体系建设,在城乡统一部署SG186营销业务应用系统,实现省、市、区(县)公司及供电所四级供电企业的全覆盖,其中农村台区11.3万个、客户1100万余户。在此过程中,该公司还充分考虑城乡供电服务一体化、同标准的问题,通过与多家金融机构的银电联网,将服务窗口延伸到全省2744个银行营业网点、近30000个营业终端,实现了城乡客户跨区域同平台交费。
国网湖北电力供电营销管理一体化的实施,从制度、平台及技术上强化了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能力,客户满意度大幅提升。2012年,该公司收到的属实投诉同比减少72.92%,客户满意率100%。
均等化服务:城乡供电服务同质
3月28日下午,近半个小时里燕矶供电营业厅里居然看不到交电费的客户。
在池湖社区,我们找到了答案。周刚说,现在电费都是通过邮政代收,早就没人去营业厅了。“如果不想去邮局,还可以通过网上平台充值交费,或者去小区门口超市里交费。”
不仅仅只有池湖社区可以足不出户交电费,在鄂州106个农村新社区里,交费“盲点”逐步得到消除。2012年,全省城区“十分钟交费圈”基本建成,2.5万个农村行政村50%以上有交费点。2013年,该公司计划在农村再建7000个交费点,预计到2014年将全面实现农村地区“村村有交费点”目标,真正实现城市“交费不出区”、农村“交费不出村”、居民“交费不出户”的目标。
随着95598客服热线覆盖湖北全省城乡,再加上各项营销服务措施和智能化技术的推广应用,“交费难、报装难、报修难”在城乡同步得到有效解决,城乡供电服务水平得到同步提升。我们了解到,鄂州供电公司多个农村营业区域内,供电服务响应时间将更短,部分城乡均可在45分钟内到达现场。
城市客户能体验到的服务,农村客户同样能体验到。国网湖北电力营销部门负责人表示,将在“客户导向型”的“大营销”体系建设基础上,构建“渠道多样化、覆盖普遍化、响应实时化、内容丰富化”的现代化互动服务体系,实现城乡一体、服务均等、体验更优,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圆城乡共同富裕梦。
电助城镇化:从村到社区的转变
两台空调、两台电视、全套厨卫电器、电脑,加上屋顶的太阳能热水器,周刚说,这些“大件”自己家里全都有,并成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周刚是鄂州城乡一体化示范村燕矶镇池湖村村委会主任。他现在所居住的地方叫池湖社区,共有216户约800余名村民居住在这里,每户一栋2层楼的别墅。
3月28日,我们来到这个社区,只见整洁的广场、干净的马路,别墅掩映在绿树丛中。“看墙上的空调压缩机就知道我们的用电水平。”周刚说,“每家空调都在两台以上,不然夏天受不了。”
顺着周刚手指的方向,我们看到,小区右边是一大片葡萄采摘园;出门是一条宽阔的马路,对面不远处就是远近闻名的燕矶镇金刚石刀具城。“刀具城发展很快,吸纳了近7万人就业,我们村里大部分劳动力都在刀具城里上班、做生意。”
池湖村靠近长江江堤。2009年江堤拆迁后,根据鄂州市委、市政府的统一要求,燕矶镇将池湖村村民集中组织,按统一标准,建成鄂州市第一个城乡一体化新社区。
“未搬迁之前,不要说空调,到了夏天照明都成问题。”新社区开建后,燕矶供电所新增两台200千伏安配电变压器,并按城区标准实行三相四线入户。
“住得舒服了只是一方面,关键还得有事干。”周刚说,因为电网建设步伐加快,用电不愁,镇上的工业企业多了,大家不仅能上班,还能照顾一家老小,“空巢”问题解决了。
周刚对社区发展充满希望。作为城镇化进程中的参与者和受益者,他说,电气化是实现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第一化”。“电可靠,城镇化才可靠。”2009年,池湖社区用电量只有8万千瓦时,2012年社区用电量达到62万千瓦时,三年翻三番。在此期间,池湖村民也实现了新环境下的安居乐业。
正是得益于可靠的电力供应,全省像池湖这样的新型社区越来越多,城镇化步伐进一步加快。其中,燕矶镇所在的鄂州市把城市与农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一体推进,初步形成了主城、新城、特色镇、新社区网状结构的城镇体系,城镇化率每年以1.5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目前已达60.38%。
同步化发展:夯实城乡电网基础
作为鄂州市金刚石刀具产业集群龙头企业,湖北鄂信钻石材料有限公司见证了燕矶镇的电网发展。该公司10年前只有2台315千伏安的变压器,后来不断增容,累计增加4台1000千伏安变压器,今年又新增2台1000千伏变压器。“后期还要继续增容。”该公司员工杨帆说道。
燕矶供电所所长杨宏介绍,仅配网建设这一块,从2010年起,该所三年一共新增配变台区45个,改造台区35个,目前又有6个新增配变台区建设启动,总投资近千万元。
城乡电网建设既要坚持城乡同步,不能厚此薄彼、扩大二元差异,同时还要与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并适度超前。在谈及新型城镇化建设时,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主要负责人表示,要充分发挥电力先行官作用,改造一个、带动一片、造福一方,挖掘城镇化建设对于扩大用电市场的潜力,加快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步伐,增强城乡电网供电能力。
事实上,2012年12月湖北就实现了城乡同网同价。国网湖北电力围绕同网同质,不断增加农网建设投入,相继实施县城网改造和“户户通电”工程,加快推进中西部农村电网完善工程和农网改造升级工程。从2010开始,该公司每年用于农网的投资均超过了50亿元。2011年,湖北省正式启动县域电网规划编制工作,对全省78个县域电网逐一开展“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未来的农网改造,将统筹考虑对配网主干线、分支线、配电台区、接户线、智能电表等进行“全覆盖”的系统改造,提升农村电网建设标准,使台区改造后能够满足未来8~10年的用电需求。
持续深入的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为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为城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2011年,湖北县域用电首次超过城市用电,这一增势在2012年继续扩大。“十一五”时期,湖北省县域经济总量实现翻番,GDP年均增速14.2%,并于2011年突破万亿元大关。2012年湖北城镇化率达到53.5%,全省就地务工的农民工比重已由过去的20%上升至40%,开始进入以城市型社会为主体的新时代。
一体化管理:强化供电服务能力
行走在池湖社区,一些老人热情地跟穿着工装的供电员工李师傅打着招呼。
“师傅来看看这个月我家用了多少度电。”
“我是来了解社区用电情况的。我们现在都是电脑自动抄,又快又准。过几天你就能打电话查,过去只能查一个月用多少度电,现在每一天用多少电都可以帮你查出来。”李师傅回答道。
鄂州供电公司负责人介绍:“电脑自动抄表得益于当前全面开展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目前,鄂州已完成22万户远程集中抄表,其中,农村自动化抄表率96.41%,城区自动化抄表率98.35%,今年有望实现全覆盖。”我们从国网湖北电力营销部了解到,全省低压采集系统累计安装542.40万户,今年还将完成城乡300万户低压采集系统建设任务。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具备多重功能,其中一项便是让台区管理员从繁琐的抄表工作中解放出来,为客户提供更及时的报修服务。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全覆盖是湖北营销管理城乡一体化的一个缩影。
2002年,在实现同网同价的同时,国网湖北电力同步规范了农村营销管理,实现了管理模式、业务流程、工作标准“三统一”。近年来,该公司坚持一步到位,逐步将代管、控股县公司收归直管,营销城乡一体化运作模式不断延伸。2012年年底,湖北全省所有地市公司以及97.6%县公司实现直供直管,直管单位100%实行营销管理城乡一体化。
从2009年开始,国网湖北电力借助“大营销”体系建设,在城乡统一部署SG186营销业务应用系统,实现省、市、区(县)公司及供电所四级供电企业的全覆盖,其中农村台区11.3万个、客户1100万余户。在此过程中,该公司还充分考虑城乡供电服务一体化、同标准的问题,通过与多家金融机构的银电联网,将服务窗口延伸到全省2744个银行营业网点、近30000个营业终端,实现了城乡客户跨区域同平台交费。
国网湖北电力供电营销管理一体化的实施,从制度、平台及技术上强化了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能力,客户满意度大幅提升。2012年,该公司收到的属实投诉同比减少72.92%,客户满意率100%。
均等化服务:城乡供电服务同质
3月28日下午,近半个小时里燕矶供电营业厅里居然看不到交电费的客户。
在池湖社区,我们找到了答案。周刚说,现在电费都是通过邮政代收,早就没人去营业厅了。“如果不想去邮局,还可以通过网上平台充值交费,或者去小区门口超市里交费。”
不仅仅只有池湖社区可以足不出户交电费,在鄂州106个农村新社区里,交费“盲点”逐步得到消除。2012年,全省城区“十分钟交费圈”基本建成,2.5万个农村行政村50%以上有交费点。2013年,该公司计划在农村再建7000个交费点,预计到2014年将全面实现农村地区“村村有交费点”目标,真正实现城市“交费不出区”、农村“交费不出村”、居民“交费不出户”的目标。
随着95598客服热线覆盖湖北全省城乡,再加上各项营销服务措施和智能化技术的推广应用,“交费难、报装难、报修难”在城乡同步得到有效解决,城乡供电服务水平得到同步提升。我们了解到,鄂州供电公司多个农村营业区域内,供电服务响应时间将更短,部分城乡均可在45分钟内到达现场。
城市客户能体验到的服务,农村客户同样能体验到。国网湖北电力营销部门负责人表示,将在“客户导向型”的“大营销”体系建设基础上,构建“渠道多样化、覆盖普遍化、响应实时化、内容丰富化”的现代化互动服务体系,实现城乡一体、服务均等、体验更优,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圆城乡共同富裕梦。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