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供电:建设科学前瞻的“大规划”体系
2013-12-16 10:06:39 来源:
A-
A+
电力18讯:按照省公司统一部署,国网黑龙江电力有限公司牡丹江供电公司2013年在规划体系建设中不断强化规划统筹、计划管控、技术支撑,借以不断提升发展质量、管理效率和综合效益。盘点近一年来的工作,国网牡丹江供电公司在“大规化”建设上呈现如下特点:
“大规划”体系建设工作特色
大规划建设过程中,国网牡丹江供电公司成立了以分管副经理为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大规划”体系建设工作组,统筹协调“大规划”体系建设工作。保证了各阶段工作目标有序推进、如期完成。
该公司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管理流程、人员配置、工作现状等方面深入调研分析,查找工作中的短板和不适应发展的制约问题。按照“大规划”业务范围,重新整合资源、界定业务范围,确定了新的业务流程模式。同时提出了部门调整、人员配置、业务移交、风险管控、管理制度修编等系列建设内容,细化了“大规划”体系建设操作方案,其间数易其稿,在体系建设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加以完善。
结合开展形势任务教育活动,该公司制定了周密的宣贯方案,贯穿体系建设的全过程,覆盖全员、全岗位。开展推进“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形势任务教育活动,公司领导班子深入基层开展“三集五大”宣讲调研活动。通过召开专题培训、进行形势任务教育,大力宣传国家电网公司实施“大规划”体系建设的意义,解读“大规划”管理体系,宣传省公司和牡丹江供电公司“大规划”体系建设的总体部署,提升干部员工对体系建设重要性认识。
与此同时,该公司积极开展“大规划”体系建设适应性培训,发展策划部、经研所、县级供电公司相关人员参加了“大规划”体系建设岗位培训,学习了“大规划”体系建设的实施计划、工作内容、管理界面,为机构整合、人员调整、业务交接做好充分准备。发展部、经研所及县级供电公司综合管理部人员到位率为100%,“大规划”体系建设平稳、快捷。
为实现规划管理集约化、扁平化、专业化。该公司全面梳理“大规划”体系工作流程,实现“规划、前期、计划、统计、考核”等大规划业务和项目“立项、前期、计划、统计、评估”全寿命周期的双闭环管理。发展策划部共梳理工作流程20项,涵盖了规划、前期、计划、投资、统计、评审等各项业务,形成了完备的规划计划流程体系。
建设“大规划”体系,制度建设是基础,国网牡丹江供电公司高度重视新的管理模式下对各项管理制度的修编、新订工作。在省公司发展策划部下发各项管理制度后,立即启动管理制度的制定工作,当年全部完成规章制度的修编,按照“五大”体系分工界面和业务流程,对涉及规划计划业务的相关管理制度进行了全面清理,经反复讨论,征求各相关部门的意见后进行修正完善。修编13项制度,高质量、高标准完成标准制度建设工作。
在推进“大规划”体系建设过程中,牡丹江供电公司重视体系建设成效的提炼和总结工作。从思想认识、协同机制、标准制度、工作质量、管理效果出发,结合“大规划”体系建设以及业务开展取得的成效,制定了创新成果培育计划,编制了具体实施方案,在电网规划、节能降损方面形成创新成果两项。
“大规划”体系建设工作亮点
国网牡丹江供电公司认真整理大规划体系建设资料,从方案落实、体系运转、建设创新三大方面出发整理资料30余册,6000余页。“三集五大”展板内容新颖,资料展室汇集“三集五大”建设成果,多方位展示“大规划”体系建设成果。
该公司建立发展部归口管理的经研院所技术支撑的规划计划组织体系。实现了电网规划核心业务由经研所编制和评审,避免了规划信息资料外流,同时每年至少节省了外委咨询费用百万余元。完全依靠自身技术支撑机构力量,开展了牡丹江供电区“十二五”电网规划以及电网滚动规划、专题研究和各类专业规划,并通过评审。形成较为完善的规划项目库,为电网科学发展提供依据。
完善大规划业务流程,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建立健全了编制规划(形成项目规划库)-开展前期(形成项目储备库)―安排计划―统计分析(形成规划信息数据库)―开展后评估―规划滚动全过程闭环的业务流程。业务界面更加明晰,管理层级更便捷,确保了电网项目安排和建设科学合理与可控在控,公司和电网发展各类指标不断提升。强化经研所技术支撑,大大加强经研所评审技术力量,上半年经研所完成项目可研12项、用户接入系统10项,进行初评审22项。
该公司以“大规划”系统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完成线损管理。并认真落实“大规划”体系建设目标。在其他“四大”体系建设过程中提出在配电检修工区及市区各营业所增设“线损管理”专岗的意见,的及时采纳,保障线损管理协同有序开展推进,深入开展高损台区、高损线路、反切电的专项治理工作,同时将“大规划”体系建设延伸到农林网,收集整理农林网线损情况,并进行比对分析提出降低损耗措施,在牡丹江地区高耗能全部停产,无损电量大幅下降的情况下,线损率指标保持平稳。
国网牡丹江供电公司经过全方位调研,形成关于组建公司经研所的建议,整合牡丹江电力设计院及技经中心组建经研所,实施“一套人马,两块牌子”一体化运作。重新梳理制定经研所工作流程、管理制度,建立合理的分配机制,调动开发规划评审、咨询设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减少了可行性研究报告及设计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从公司主专业选配5名具有大学学历员工进行补充。增强经研所力量,为经研所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刘国义 颜群)
“大规划”体系建设工作特色
大规划建设过程中,国网牡丹江供电公司成立了以分管副经理为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大规划”体系建设工作组,统筹协调“大规划”体系建设工作。保证了各阶段工作目标有序推进、如期完成。
该公司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管理流程、人员配置、工作现状等方面深入调研分析,查找工作中的短板和不适应发展的制约问题。按照“大规划”业务范围,重新整合资源、界定业务范围,确定了新的业务流程模式。同时提出了部门调整、人员配置、业务移交、风险管控、管理制度修编等系列建设内容,细化了“大规划”体系建设操作方案,其间数易其稿,在体系建设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加以完善。
结合开展形势任务教育活动,该公司制定了周密的宣贯方案,贯穿体系建设的全过程,覆盖全员、全岗位。开展推进“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形势任务教育活动,公司领导班子深入基层开展“三集五大”宣讲调研活动。通过召开专题培训、进行形势任务教育,大力宣传国家电网公司实施“大规划”体系建设的意义,解读“大规划”管理体系,宣传省公司和牡丹江供电公司“大规划”体系建设的总体部署,提升干部员工对体系建设重要性认识。
与此同时,该公司积极开展“大规划”体系建设适应性培训,发展策划部、经研所、县级供电公司相关人员参加了“大规划”体系建设岗位培训,学习了“大规划”体系建设的实施计划、工作内容、管理界面,为机构整合、人员调整、业务交接做好充分准备。发展部、经研所及县级供电公司综合管理部人员到位率为100%,“大规划”体系建设平稳、快捷。
为实现规划管理集约化、扁平化、专业化。该公司全面梳理“大规划”体系工作流程,实现“规划、前期、计划、统计、考核”等大规划业务和项目“立项、前期、计划、统计、评估”全寿命周期的双闭环管理。发展策划部共梳理工作流程20项,涵盖了规划、前期、计划、投资、统计、评审等各项业务,形成了完备的规划计划流程体系。
建设“大规划”体系,制度建设是基础,国网牡丹江供电公司高度重视新的管理模式下对各项管理制度的修编、新订工作。在省公司发展策划部下发各项管理制度后,立即启动管理制度的制定工作,当年全部完成规章制度的修编,按照“五大”体系分工界面和业务流程,对涉及规划计划业务的相关管理制度进行了全面清理,经反复讨论,征求各相关部门的意见后进行修正完善。修编13项制度,高质量、高标准完成标准制度建设工作。
在推进“大规划”体系建设过程中,牡丹江供电公司重视体系建设成效的提炼和总结工作。从思想认识、协同机制、标准制度、工作质量、管理效果出发,结合“大规划”体系建设以及业务开展取得的成效,制定了创新成果培育计划,编制了具体实施方案,在电网规划、节能降损方面形成创新成果两项。
“大规划”体系建设工作亮点
国网牡丹江供电公司认真整理大规划体系建设资料,从方案落实、体系运转、建设创新三大方面出发整理资料30余册,6000余页。“三集五大”展板内容新颖,资料展室汇集“三集五大”建设成果,多方位展示“大规划”体系建设成果。
该公司建立发展部归口管理的经研院所技术支撑的规划计划组织体系。实现了电网规划核心业务由经研所编制和评审,避免了规划信息资料外流,同时每年至少节省了外委咨询费用百万余元。完全依靠自身技术支撑机构力量,开展了牡丹江供电区“十二五”电网规划以及电网滚动规划、专题研究和各类专业规划,并通过评审。形成较为完善的规划项目库,为电网科学发展提供依据。
完善大规划业务流程,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建立健全了编制规划(形成项目规划库)-开展前期(形成项目储备库)―安排计划―统计分析(形成规划信息数据库)―开展后评估―规划滚动全过程闭环的业务流程。业务界面更加明晰,管理层级更便捷,确保了电网项目安排和建设科学合理与可控在控,公司和电网发展各类指标不断提升。强化经研所技术支撑,大大加强经研所评审技术力量,上半年经研所完成项目可研12项、用户接入系统10项,进行初评审22项。
该公司以“大规划”系统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完成线损管理。并认真落实“大规划”体系建设目标。在其他“四大”体系建设过程中提出在配电检修工区及市区各营业所增设“线损管理”专岗的意见,的及时采纳,保障线损管理协同有序开展推进,深入开展高损台区、高损线路、反切电的专项治理工作,同时将“大规划”体系建设延伸到农林网,收集整理农林网线损情况,并进行比对分析提出降低损耗措施,在牡丹江地区高耗能全部停产,无损电量大幅下降的情况下,线损率指标保持平稳。
国网牡丹江供电公司经过全方位调研,形成关于组建公司经研所的建议,整合牡丹江电力设计院及技经中心组建经研所,实施“一套人马,两块牌子”一体化运作。重新梳理制定经研所工作流程、管理制度,建立合理的分配机制,调动开发规划评审、咨询设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减少了可行性研究报告及设计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从公司主专业选配5名具有大学学历员工进行补充。增强经研所力量,为经研所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刘国义 颜群)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