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龙头 科学发展绘蓝图――安徽省电力公司“大规划”体系建设纪实
2013-01-14 13:45:25 来源:陈煜 陈巍巍 刘雪松
A-
A+
电力18讯:舞龙是中国的传统习俗,龙要舞得好,龙头是关键。管理一个企业,道理也是一样。规划就相当于龙头,龙头强,则纲举目张。到今年10月底,安徽省电力公司“大规划”体系建设进入磨合改进阶段已经两个月,规划、计划各项业务顺利运转,电网前期工作效率大幅提升,“大规划”体系建设成效逐步显现。
发展呼唤变革
目前,安徽省基本形成500千伏骨干网架贯穿南北、220千伏线路覆盖全省的较为坚强的电网,特别是向家坝―上海±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的投产和锦屏―苏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贯通、皖电东送淮南至上海特高压交流输电示范工程的开工,安徽电网进入特高压时代。
“规划支撑力量不足、规划管理职能交叉、专项规划之间协调不够等问题日益突出,必须进行组织变革和体制机制创新,建设与电网快速发展相适应的管理体系。”安徽公司发展策划部主任刘亚南认为,建设“大规划”体系不仅是落实国家电网公司的战略部署,也是安徽公司自身发展的迫切要求。
早在2009年,安徽公司将民营性质的电网咨询公司变更为安徽公司全资子公司性质的安徽省电力经济技术研究中心,承担安徽电网规划和项目评审工作,梳理了规划业务管理界面,建立了电网规划由发展策划部归口负责和支撑机构统一编制的电网统一规划组织体系。
2011年,国家电网公司在江苏省电力公司、重庆市电力公司试点建设“三集五大”体系。安徽公司密切关注试点单位的工作,提早谋划“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同年12月,安徽公司启动“大规划”体系建设方案编制。
在方案编制过程中,安徽公司加强与公司总部的沟通,细致研究实施方案和业务流程。2012年1月,国家电网公司批复同意安徽公司“大规划”体系建设实施方案。2月,方案通过安徽公司职代会审议,“大规划”体系建设正式实施。
变革推动提升
以“更集约、更扁平、更专业”为方向,安徽公司多次组织对“大规划”体系建设操作方案进行讨论,从省、市、县三个层级,以具体业务为主线,对各项业务流程运转进行模拟推演,确保业务流程设计更加科学合理,提升规划计划工作水平。
“通过参与讨论和推演,我们不仅对‘大规划’体系有了了解,更认识到‘大规划’体系建设将给电网规划计划工作及公司发展带来巨大变革和深远影响。”安庆供电公司发展策划部钟成元说。
聚力迸发出改革的正能量。6月底,安徽省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挂牌成立;7月底,16家地市公司电力经济技术研究所成立。以此为基础,安徽公司在省、市公司层面分别建立发展策划部统筹、专业部门协同配合、经研院(所)技术支撑的规划计划组织体系和工作体系。
为实现在新体系下规划业务水平全面提升,安徽公司在制度建设、信息保障、风险防控、业务移交、效率监督、人员培训等方面采取多项保障措施,并引入效率监督机制。
特别是业务培训方面,安徽省经研院加强了对地市经研所的专业指导,确定专人定点定期前往地市经研所进行调研指导。同时,抽调地市经研所骨干人员前往省经研院进行轮训,促使地市经研所规划设计人员尽快掌握业务技能,有效提升支撑机构的支撑能力。
提升绽放精彩
安徽公司“大规划”体系构建了公司和电网发展统一规划、集中管理的一体化规划计划组织体系,实现了规划计划工作有机衔接、高效推进,提升了公司发展和电网运营绩效,“更集约、更扁平、更专业”的目标在管理提升的实践中绽放精彩。
省市两级规划研究成效显著。8月底,安徽公司编制完成全省及各地市电网发展诊断分析报告;9月底,编制完成全省及各地市电网滚动规划调整工作。同时,独立开展了安徽省地区电网目标网架规划设计原则研究和全省城郊配电网专题研究工作。
前期工作效率大幅提升。为更好适应配电网项目管理调整对前期工作的影响,安徽公司组织省经研院和市经研所研究编制了35千伏和10千伏电网基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评审意见模板,明确了省经研院对市经研所可研评审工作帮扶的管理要求,既解决了地市经研所评审资质和质量问题,又规避了“同体设计评审”的风险。通过调整项目可研职能,减少管理层级,安徽公司可研工作周期平均缩短40%,前期工作效率提高25%。
计划统筹效果更加明显。5月下旬,安徽公司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统一部署,启动2013年综合计划和专项计划编制工作。在编制过程中,坚持“四统一”原则,开展各类专题分析工作,按照“协调推进、整体优化”的目标,多次组织协调会议,统筹计划编制重点,确保计划的唯一性和权威性。目前该公司已完成各类专项计划的编制工作,开始编制综合计划草案。
综合计划执行情况良好。安徽公司通过开展月度综合计划执行情况分析和季度执行情况督察,跟踪综合计划执行情况,加强过程管控。9月底,安徽公司售电量增速达到11.71%,预计全年线损率同期下降0.4个百分点。
发展呼唤变革
目前,安徽省基本形成500千伏骨干网架贯穿南北、220千伏线路覆盖全省的较为坚强的电网,特别是向家坝―上海±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的投产和锦屏―苏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贯通、皖电东送淮南至上海特高压交流输电示范工程的开工,安徽电网进入特高压时代。
“规划支撑力量不足、规划管理职能交叉、专项规划之间协调不够等问题日益突出,必须进行组织变革和体制机制创新,建设与电网快速发展相适应的管理体系。”安徽公司发展策划部主任刘亚南认为,建设“大规划”体系不仅是落实国家电网公司的战略部署,也是安徽公司自身发展的迫切要求。
早在2009年,安徽公司将民营性质的电网咨询公司变更为安徽公司全资子公司性质的安徽省电力经济技术研究中心,承担安徽电网规划和项目评审工作,梳理了规划业务管理界面,建立了电网规划由发展策划部归口负责和支撑机构统一编制的电网统一规划组织体系。
2011年,国家电网公司在江苏省电力公司、重庆市电力公司试点建设“三集五大”体系。安徽公司密切关注试点单位的工作,提早谋划“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同年12月,安徽公司启动“大规划”体系建设方案编制。
在方案编制过程中,安徽公司加强与公司总部的沟通,细致研究实施方案和业务流程。2012年1月,国家电网公司批复同意安徽公司“大规划”体系建设实施方案。2月,方案通过安徽公司职代会审议,“大规划”体系建设正式实施。
变革推动提升
以“更集约、更扁平、更专业”为方向,安徽公司多次组织对“大规划”体系建设操作方案进行讨论,从省、市、县三个层级,以具体业务为主线,对各项业务流程运转进行模拟推演,确保业务流程设计更加科学合理,提升规划计划工作水平。
“通过参与讨论和推演,我们不仅对‘大规划’体系有了了解,更认识到‘大规划’体系建设将给电网规划计划工作及公司发展带来巨大变革和深远影响。”安庆供电公司发展策划部钟成元说。
聚力迸发出改革的正能量。6月底,安徽省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挂牌成立;7月底,16家地市公司电力经济技术研究所成立。以此为基础,安徽公司在省、市公司层面分别建立发展策划部统筹、专业部门协同配合、经研院(所)技术支撑的规划计划组织体系和工作体系。
为实现在新体系下规划业务水平全面提升,安徽公司在制度建设、信息保障、风险防控、业务移交、效率监督、人员培训等方面采取多项保障措施,并引入效率监督机制。
特别是业务培训方面,安徽省经研院加强了对地市经研所的专业指导,确定专人定点定期前往地市经研所进行调研指导。同时,抽调地市经研所骨干人员前往省经研院进行轮训,促使地市经研所规划设计人员尽快掌握业务技能,有效提升支撑机构的支撑能力。
提升绽放精彩
安徽公司“大规划”体系构建了公司和电网发展统一规划、集中管理的一体化规划计划组织体系,实现了规划计划工作有机衔接、高效推进,提升了公司发展和电网运营绩效,“更集约、更扁平、更专业”的目标在管理提升的实践中绽放精彩。
省市两级规划研究成效显著。8月底,安徽公司编制完成全省及各地市电网发展诊断分析报告;9月底,编制完成全省及各地市电网滚动规划调整工作。同时,独立开展了安徽省地区电网目标网架规划设计原则研究和全省城郊配电网专题研究工作。
前期工作效率大幅提升。为更好适应配电网项目管理调整对前期工作的影响,安徽公司组织省经研院和市经研所研究编制了35千伏和10千伏电网基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评审意见模板,明确了省经研院对市经研所可研评审工作帮扶的管理要求,既解决了地市经研所评审资质和质量问题,又规避了“同体设计评审”的风险。通过调整项目可研职能,减少管理层级,安徽公司可研工作周期平均缩短40%,前期工作效率提高25%。
计划统筹效果更加明显。5月下旬,安徽公司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统一部署,启动2013年综合计划和专项计划编制工作。在编制过程中,坚持“四统一”原则,开展各类专题分析工作,按照“协调推进、整体优化”的目标,多次组织协调会议,统筹计划编制重点,确保计划的唯一性和权威性。目前该公司已完成各类专项计划的编制工作,开始编制综合计划草案。
综合计划执行情况良好。安徽公司通过开展月度综合计划执行情况分析和季度执行情况督察,跟踪综合计划执行情况,加强过程管控。9月底,安徽公司售电量增速达到11.71%,预计全年线损率同期下降0.4个百分点。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