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学一做丨环江供电奋战抗洪抢险一线
中电新闻网讯 通讯员 方明媛 报道 一场百年不遇的暴雨席卷环江县东兴镇,一时间内涝成河、部分良田、房屋、桥梁被冲毁、50多余处道路塌方,抗洪抢险形势严峻。环江县东兴镇区域电网也遭受重大破坏。环江供电公司党委坚持以民生为重、服务为先,把抗洪抢险复电作为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要实践,组织全体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打赢抗洪抢险复电攻坚战提供有力组织保证和队伍保证。
我为自己代言
7月6日,雨过天晴,火辣辣的太阳肆无忌惮地照在灾后的东兴镇大地上。早上7时,该公司成立了6支党员突击队前往平安线、茶山支线、达兴支线、朝各线执行排查任务。
因为道路多处塌方给排查小组带来极大困难,突击队员们只能步行前进。一路上,用木头架桥过河、或是挽起裤脚 水过河,或是延着陡峭的山壁一步一步前行。走了水路又走山路,队员们身上的劳保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烈日当空,每个人黝黑的皮肤晒得发紫。
东兴供电所党员廖灵枪说:“这几天平均每天要走15公里进行线路故障排查,就像是蒸桑拿,一天下来,衣服上都能结一层厚厚的盐。身上都是盐,我为自己代言哦。” 有的同志双脚已经不听使唤了,脚底起了很多水泡。
再苦再累,大家心里想到的还是尽快为灾区群众复电。找到了故障点,就能第一时间进行抢修。精确查找线路故障,也为制定故障抢修方案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小小纤绳发挥大作用
东兴镇10千伏笃雅线倒杆4基,涉及5个村约2600多户居民的用电。需要立杆的位置在东兴河对岸。河面约有30米宽,由于洪水上涨,水流较急,给放线工作造成困难。这时需要一条副绳将导线拉向对岸。但是怎么样才能把副绳顺利拿到河对岸?
水性较好的东兴供电所党员梁炳定主动请缨,做好安全措施后,他迅速绑上副绳,在浑黄的河水中游到河对岸。水流湍急,想要顺利游到河对岸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梁炳定屏住呼吸,用尽全身力气,大约15分钟后,顺利地将这条副绳交到了河对岸的施工队手中。
“一二拉,一二拉”就是这根小小的副绳起了大作用,河岸两边的施工队们利用副绳顺利将导线拉向对岸。施工人员马不停蹄地又进行抬杆、顶着烈日完成立杆工作……晚上21点,施工队们完成了10千伏笃雅线施工,恢复了笃雅主线的供电。
烛光里的微笑
由于东兴镇茶山村、标山村、平安村、达兴村、朝各村、达科道路50余处塌方、桥梁被冲毁,当地群众出行及其不变,生产生活都受到严重影响。
供电物资运送也因此遭到了 “拦路虎”,无法将电杆等抢修材料运送到故障地点,抢修难度大,复电工作任重道远。突击队根据故障现场情况及时制定多个抢修方案,路不通就“造路”,力争用最快的时间恢复受灾地区用户用电,为地方群众们提供更优质、更贴心的服务。
群众已经几天没能用上电了,心里着急,盼着有电、用上电。但是由于出行不便,家里的煤油灯、蜡烛等照明用品也没有备用。党员服务队秉承“民生优先、服务为先、基层在先”的服务宗旨,跋山涉水,翻山越岭,把了850包蜡烛等照明用品送到了东兴镇、龙岩乡的平安村、标山村等13个屯425户受灾群众群众手中。
标山村的韦奶激动地说:“这几天路不通,又没有电,我们也不怪你们。现在供电所给我们送来了蜡烛,这回晚上可以亮了。谢谢你们,你们辛苦了!”
哪里有危难,哪里就有党员突击队的旗帜飘扬;哪里最险重,哪里就有共产党员的身影。在环江“7.4”抗洪抢险工作中,环江供电公司党委以实际行动来融入中心做表率,党员认真履行“主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的庄严承诺,冲锋在前,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做好抢险复电工作,争当排忧解难“排头兵”。
周小博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