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网超高压贵阳局十年磨一剑支部勇担当
南网超高压贵阳局:十年磨一剑支部勇担当
――记南网超高压贵阳局高坡换流站党支部
中电新闻网通讯员 童干 叶露
俗话说:“火车跑的快,全凭车头带”,党员带头干、群众跟着干。近年来,南网超高压贵阳局±500kV高坡换流站党支部通过党员示范、员工关怀、“二进制”文化引领三大法宝,助力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构建双赢格局。作为世界上第一个海拔超过1000米的换流站,±500kV高坡换流站曾经被誉为“天下第一站”。5月8日,高坡换流站安全运行满10年,累计送电量达1650亿千瓦时,刷新并继续保持着国内同类型换流站连续安全运行时间的最高纪录。
先锋引领实现作风融合
目前高坡换流站运行团队共有18人,其中正式党员7人,入党积极分子4人,每个运行值均有党员,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占比61%。自公司推进“支部建在站上”工作以来,贵阳局积极落实各项措施,将党组织战斗堡垒前移至安全生产一线。去年高坡换流站党支部建立,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更加明显,辐射力不断增强。
“高肇直流满负荷3000MW压极限运行时,稳定的水源对换流站来说尤为重要,现在只有猫猫洞一路站外水源,存在一定风险,如果有备用水源就好了。”换流站没有备用水源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大家。2015年8月,运行人员发现站外东侧挡土墙下有一水源,常年不断,大家就提议可将此水源引至站内,作为临时备用水源。这个消息让支部书记孙恒明兴奋不已,他立即组织运行人员多方协调,从经费申请、站外水源蓄水池修建、电机水泵安装、控制系统设计安装、水管安装,各个环节均亲自参与,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终于将站外水源引至站内,解决了临时备用水源的问题。
8月,安顺地区暴雨,此时孙恒明像往常一样在办公室协调工作,值班人员特巡发现主控楼电缆层积水严重,当时除主控楼只有两人值班,夜班正在休息,为了防止电缆被水淹发生重大事故,孙恒明立即带领新员工冒暴雨赶赴现场,对电缆沟堵塞情况进行排查,发现电缆沟排水管堵塞导致排水不畅,他立即带头冒雨清理,处理完毕后,所有人全身湿透,但是大家却没有一声怨言。孙恒明回忆说:“工作嘛,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作为支部领头雁,更要多干一些,做出党员样子,给其他人,特别是新员工作榜样!”
以人为本助推价值融合
“以人为本,人尽其才,各显其能”是公司优良传统之一,高坡换流站党支部充分领悟其精髓,坚持“三熟三能三特别”、“人人都是值班工程师”的高标准,通过“岗位培训、技术练兵、技能比武、劳动竞赛”的培养形式,有的放矢地、分层分级开展培训学习与技术交流,让所有员工立足岗位,实现技术技能的迅速提升,各尽其才。多年来,安顺换流站培养出了40多名直流技术人才,其中人才输出9人,有20人走上了管理岗位,有8人通过刻苦钻研成为了技术专家。
除了帮助员工成长成才,支部在营造和谐、温馨的环境方面用了心思,真正做到为职工排忧解难。2012年入企新员工冯文昕才参加工作,母亲重病住院,他顿时变得无助与孤僻,变电党支部组织大家“献爱心、送关爱”活动,部门领导主动去医院看望,送去了组织的一份关心,并积极协调班组工作,很好的解除了职工对工作的忧虑。事后,冯文昕同志工作的热情劲更足了。他总是说:“支部在我最无助的时候帮助了我,我多做一点是应该的。”
“二进制”驱动促文化融合
高坡换流站作为全国同类型换流站最高安全记录保持者,无论连续安全运行多少天,都只是一段新征程的起点,不断书写国内换流站长周期 安全稳定运行的新篇章,支部7名党员和大家一起,结合中心任务,提炼出具有高坡换流站特色的文化――“二进制”文化,即归0心态,每天忘掉取得的成绩,将心态归0,从0开始,追求新进步;化0为1,“1”心“1”意保安全,确保第“1”。正是这种务实的工作氛围,帮助高坡换流站逐步实现了从制度管人到文化育人的转变,并且开创了自己的文化阵地《百舸争流》站刊,让其成为站内人员沟通的桥梁。以“二进制”文化建设为指引,高坡换流站创造性地编制了《变电运行48小时工作手册》,开发了48小时值班工作计划提醒系统,形成了变电运行班组16项日常工作,58项定期工作、15项临时工作相关联的各项规章制度,大大提高了执行效率。
周小博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