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多措并举加速助力新疆经济社会绽新颜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前夕,恰逢穆斯林群众传统节日古尔邦节,首府乌鲁木齐大巴扎市场人头攒动、好不热闹,暖暖的灯光照着一张张充满幸福的脸庞。
新疆是我国连接中亚的枢纽,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国家电网公司成立以来,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出发,严格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部署及第一次、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充分发挥电网作为重要能源基础设施的支撑和带动作用,以保民生、保供应、保送出为重点,持续加大在疆投资力度,全力加速新疆电网发展,有效满足了自治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需要,为新疆实现大跨越提供了强大动力。
“疆电外送”: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新疆地大物博,是一座天赐的能源宝库。资料显示,新疆的石油预测资源量达208.6亿吨,占全国陆上石油资源量的30%;天然气预测资源量10.3万亿立方米,占全国陆上天然气资源量的34%;煤炭预测储量2.19万亿吨,占全国预测储量的40%;年日照总时数2550~3500小时,居全国第二位;风电可装机容量接近1亿千瓦。
截至2014年年底,新疆电源装机5280.8万千瓦,位列全国第八,其增长速度远远快于自治区电力消纳能力的增长。鉴于疆内发电量严重过剩的情况,必须大力开拓区外电力消纳空间,实施“疆电外送”,而这也是促进新疆能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关键之举。
自治区领导与公司领导的想法是一致的。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刘振亚表示,新疆电网发展既要满足疆内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需要,更要依托特高压电网,实现“疆电外送”,促进能源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提出,无论从国家的需要还是新疆自身发展的需要看,都要全力争取“疆电外送”,把“疆电外送”作为主打战略,由自治区和国家电网公司共同携手高位推动。
经过多年不懈努力,“疆电外送”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2010年11月,新疆电网与西北电网联网,开启了“疆电外送”的大门,新疆丰富的电力资源首次实现输出。2013年6月,新疆与西北主网联网第二通道建成投运,“疆电外送”能力提升到了200万千瓦。2014年1月27日,新疆首个特高压“疆电外送”工程――±800千伏哈密南―郑州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正式投运,“疆电外送”进入特高压时代。目前,“疆电外送”能力已达到1300万千瓦;截至2014年年底,累计输送电量306.9861亿千瓦时。
“疆电外送”,构建了能源输送大动脉,实现了新疆煤电、风电、光伏发电的大规模开发、打捆外送和大范围优化配置,更承载着新疆各族人民“煤从空中走、电送全中国”的夙愿。
生活在哈密的维吾尔族姑娘热依汗古丽并不懂得复杂的经济学,但她是产煤地长大的孩子,父亲是一位运煤货车司机,长年奔波跑长途。她知道父亲干这行的辛苦,也知道运煤赚不到什么钱。“一吨煤的利润还换不来一盘拌面。”哈郑特高压工程让热依汗古丽在家门口看到了以前根本想象不到的可能――把煤变成电。她说:“输电比运煤方便多了。”哈密地区发改委副主任赵宪刚说:“‘疆电外送’系列工程正在改变、优化哈密地区工业格局。根据将火、风、光电打捆外送的要求,哈密地区风电、光电配套装机容量将在1000万千瓦以上,带动哈密地区装备制造业从无到有的发展,并快速形成产业聚集效应。”
伴随着电网投资的不断加大,“疆电外送”的步伐还将加快。按照新疆电网“十三五”发展规划,从2016年到2020年,公司计划投资2019亿元,用于新疆电网建设。到“十三五”末,在“疆电外送”通道方面,新疆还将建成投运准东―成都、哈密北―重庆等多个特高压交直流电网工程以及若羌―青海花土沟等750千伏输变电工程。
“户户通电”:惠民之光照亮各族群众新生活
2014年6月3日晚上10点15分,位于中国最西部的新疆自治区乌恰县吉根乡斯姆哈纳村,送走了当天我国最后一缕阳光。随后,一盏盏明灯亮起,似繁星般点亮夜空。通电,给斯姆哈纳村带来了新希望。
新疆是我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域,新疆的供电面积超过130万平方千米,电网东西长近3300千米、南北宽超过2000千米,是公司经营区内面积最大的省级电网。
结合新疆供电面积大、电网链条长、地区发展不平衡等特点,公司自成立以来便全力加速新疆各级电网建设,扩大电网覆盖范围,提升供电能力。2006年,110千伏电网全疆联网;2007年,220千伏电网全疆联网。“十二五”的前四年,公司累计完成新疆电网建设投资505.8亿元,投产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355座、变电容量6102万千伏安、线路20803千米;开工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123座、变电容量3672万千伏安、线路593千米。
当前,电网覆盖全疆14个地州、市,大部分农村乡镇基本上都接入了新疆主电网;新疆最高运行电压等级达800千伏,交流750千伏骨干网架已具雏形,电网装机规模超过5000万千瓦;2014年新疆电网最大供电负荷2304万千瓦,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及全疆各族人民生产生活提供了可靠的电力供应保障。
整个无电地区电力建设过程是异常艰难的。平均海拔3000多米的帕米尔高原把温度低、风速大、地质硬、运输难、高原反应严重等一个个困难摆到建设者面前。
工程刚开工建设时没有路,运送设备材料的汽车上不了山,工人们只能先修出一条供小型农用车辆通行的车道。可路况太差,一辆农用车一天只能运输一根电杆。要是起风,满天都是浮尘,时常会有翻车的风险,只能停止运输。
“天刚一亮,施工队员们就起床了,不到8点就开始施工。每天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每天都打着手电筒回驻地。他们辛辛苦苦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让我们能够早日用上电。”一位村民这样描述施工队伍的工作状态。
再苦再难也要让农牧民群众用上电,建设者们的倾情付出得到了回报,工期被一次次提前。2014年9月25日,公司比国家计划提前15个月完成了所承担的新疆“十二五”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实现了电网延伸覆盖范围内的“户户通电”。
短短几年时间内,从新疆“东大门”的星星峡,到中国最西部的帕米尔高原腹地,从北部边境“中蒙第一村”,到南端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天山南北百万无电人口先后告别了蜡烛和柴油发电机,用上了大网电,开启了电气化新生活。
居住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民丰县安迪尔乡居民吐尔洪・买提图尔荪说:“我们村里不少人都买了各种电器,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据统计,通电刚刚两年多,安迪尔乡家用电器就增加了700多台,电动车也增加到了1100多辆。
电力丝路: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
2015年3月,国家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和行动》,明确了新疆自治区的定位――“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
新疆自治区政府在《关于推进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建成国家能源资源陆上大通道,建设“三基地”(大型油气生产加工和储备基地、大型煤炭煤电煤化工基地、大型风电和光伏发电基地)。
经济发展,电力先行。新疆电网在深入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未来,新疆将成为丝绸之路上的能源支点和纽带,铺就连通疆内疆外、甚至欧亚大陆的“电力丝绸之路”。
国内方面,“疆电外送”通道已为新疆全面推进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伴随着电网建设的持续推进,新疆电网将成为全国最大省级电网和最大电力外送基地。以消纳、输送新能源为例,新疆的新能源装机从2005年的13万千瓦规模发展到今天超过千万千瓦规模,占总装机比例从2%提升至22%,目前全疆9大风区均有风电项目开发建设,光伏项目基本遍布全疆各地州。截至2014年年底,新疆电网并网新能源装机达1129.3万千瓦,电网对疆内新能源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国际方面,新疆与中国8个邻国接壤,具有独特区位优势。公司于2014年11月成立了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工作领导小组,加快推进电网互联互通项目前期工作,今年提出了4条跨国输电线路互联互通计划,其中,新疆伊犁―巴基斯坦±66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已完成可研报告。公司提出,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输电走廊,连通新疆与中亚五国,是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实现洲内跨国联网、跨洲联网,最终建成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关键一步。
优质的电力服务也正在成为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的强大推力。2015年的一天清晨,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人来人往。市场内,戴着鲜艳头巾的哈萨克斯坦妇女试用着蔬果榨汁机,用略显生硬的普通话和中国老板讨价还价;中国游客们大包小包,采购着中亚各国的巧克力、糖果和特色农产品。过去,霍尔果斯口岸只有一个供电所;现在,新的霍尔果斯市供电公司已基本就绪,将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最年轻的城市提供坚强可靠的电力供应与优质高效的供电服务。
近年来,自治区政府批复了准东五彩湾、塔城和丰等工业园,为新疆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为满足园区发展需要,国网新疆电力及时将园区供电纳入电网建设总体规划,并提前完成了园区供电设施建设,确保入驻园区企业及时可靠用电。
8月31日,兰新高铁开通运营后的第一个暑运落下帷幕,坐着高铁游新疆成为许多游客的首选。飞驰的高铁也离不开优质供电。2009年10月,精伊霍电气化铁路投运,开启了新疆铁路电气化时代;2014年11月,兰新第二双线电气化铁路开通,新疆进入了高速电气化铁路时代。公司全面加快铁路沿线电网建设,完成了多条电气化铁路的供电任务,保障了疆内电气化铁路顺利开通运营。
另一方面,公司不断加大新疆农网建设投入,加强配电网的建设与改造,重点解决配电网存在的主要问题,进一步优化网络结构,简化电压等级,提高配电网供电质量和抵御自然灾害能力。预计到今年年底,新疆城市供电可靠率达99.945%、城市综合电压合格率达99.92%,农村供电可靠率达99.86%、农村综合电压合格率达98.8%,实现电网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有机衔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供电的需求。
对口援疆:彰显责任央企形象
“好男儿志在四方!”2008年8月29日,公司赴西藏、新疆干部座谈会现场,青年干部充满激情的发言赢得阵阵掌声。李黎作为此次选派到西部地区工作的青年干部之一来到遥远的天山之北,担任国网新疆电力农电部副主任。
上任伊始,李黎便一头扎进工作中,先后深入新疆59个县的86个供电所调研,了解新疆电网建设过程和管理模式等情况,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在农电工岗位知识和技能竞赛活动中,从事了多年农电管理工作的他将先进的工作经验和管理方法一一传授给参赛队员;在参与农网拉动内需项目审查的工作中,他主持编制了新疆电网第一个配网典型设计标准,并在各地州推广应用。
“在新疆工作的这3年,是我人生经历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可以说,是天山锻造了我的人生厚度。”李黎这样吐露自己的心声。
一直以来,公司坚决落实中央区域协调发展和西部大开发部署,从人才、技术到资金、项目,全方位支援新疆电网和国网新疆电力发展,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得到了自治区领导、百姓的肯定。在2012年召开的第三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上,公司就援疆工作情况做了大会发言,介绍相关经验。
地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边缘的南疆三地州,属国家级贫困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占93%以上。由于历史、地理等多方面原因,南疆三地州经济发展滞后于全疆其他地区,公共基础设施落后。
2010年,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仅10天后,公司就在北京召开了新疆电力工作座谈会,出台了《国家电网公司支持新疆电力发展和重大项目的若干意见》,决定加快南疆三地州和无电地区电力建设,为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提供可靠电力保障。
仅2010年,公司就投资7.4亿元,先后建成投运了220千伏金鹿―莎车、下坂地―英吉沙、阿克苏―金鹿Ⅱ回和波波娜水电站配套送出等输变电工程,彻底改变了南疆三地州用电紧张局面。随着援疆工作的不断深入,南疆三地州用电量也有了较快增长。2011年,三地州人均年用电量就比2010年跃升超过20%。
同时,在全国对口支援新疆的大背景下,国网新疆电力也紧紧抓住新疆电力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的历史机遇,加快推进“两个转变”,全面深化“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扎实提升经营管理水平,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彰显责任央企形象。
和田地区策勒县是国网新疆电力对口帮扶援助对象。该公司先后在策勒县安排农网工程资金1.4亿元,解决了10964户的通电问题;安排定点帮扶专项资金1760万元,帮助策勒县修建271座抗震安居房,让一些贫困的农牧民有了一个温暖的家。现在,当地农牧民把这些抗震安居房亲切地称为“电力新村”。在自治区开展的为期3年的“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中,国网新疆电力从本部和各地州供电公司抽调140名优秀干部,服务“最后一公里”,为加强民族团结、改善当地民生、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新丝路带来新梦想,新梦想催生新启航。根据“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新疆电网将建成4条特高压外送通道,将建成“五环网、三通道”覆盖全疆所有地州的750千伏电网骨干网架,各地州以750千伏变电站为核心,围绕城市、工业区等负荷中心形成220千伏双环网、沿绿洲经济带形成双链式辐射结构供电网,110千伏电网实现短半径、密布点,全面提升配电网供电可靠性。踏上新的征程,公司将以更加可靠的电力供应,更加优质的供电服务,在天山南北书写新的辉煌。
赵雅君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 众多电力央企前领导任中央企业
2021-01-03
- 大唐集团原董事长陈飞虎去向落
2021-01-03
- 能建总经济师:电力投资建设的“
2020-12-31
- 国网旗下平高许继并入西电后,下
2020-12-25
- 章建华: 今后新能源发展基本不
2020-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