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能源互联网 电力科技 电动汽车 数字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泛在电力物联网 节能环保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0电企年中工作会 2020电力安全生产月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新闻 > 深度 > 正文

中国光伏十年经历了什么? 是发展规模过大还是发展不足?

  2018-06-15 17:30:43    来源: 
A- A+
电力18讯:

 核心提示:

中国光伏经历了怎样的十年?

光伏产业发展究竟是快了还是慢了?

光伏产业倒下将会有怎样的不可承受之重?


 

 

2017年全球光伏市场强劲增长,新增装机达到102GW,同比增长超过37%,累计光伏容量达到405GW。就我国而言,光伏新增装机达53GW,同比增长超过53.6%,连续5年居世界第一,累计装机量达130GW,连续3年位居全球首位。


然而,随着531光伏新政的出台,今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将被断崖式压减至30GW左右,较去年减少达40%,全球光伏市场将因此出现20%以上的负增长,将对全行业产生严重破坏性影响。为此,业内人士呼吁,作为我国消除雾霾、实现绿色发展和能源转型的重要战略性新兴产业,请多给光伏一点时间。

 

问题一:中国光伏经历了怎样的十年?

 

 

2016年,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发布了中国与美国的创新实力对比报告,通过分析中国和美国在生物技术、医药开发、互联网+软件与服务、电气设备等33个行业的创新表现后得出:过去几年,中国光伏产业的竞争优势已全面超越欧、美、日、韩等世界各国,遥遥领先全球并一骑绝尘。

 

 

中国光伏产业发展历尽曲折。2007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发电设备生产国,虽产能巨大,但苦于“两头在外”而掣肘于人,为行业发展埋下了巨大隐患。2011年末,受欧债危机爆发影响,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兴起和遭受欧美“双反”调查,全球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增速放缓,我国光伏制造业陷入阶段性产能过剩,产品价格大幅下滑,全行业陷入亏损。直到2013年,受益于国家相继出台的产业扶持政策,我国光伏产业才逐步回暖。

 

 

2007年,国内光伏装机仅100MW,国家能源局当年规划提出,力争到2020年我国光伏装机总量实现1.8GW。即使到了2012年,能源局制订的《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二五”规划》中,也十分谨慎地计划到2015年太阳能发电装机达到21GW,年发电量实现250亿千瓦时。但时间和事实证明,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远超预期。到2017年底,累计装机已超过130GW,并在光伏产业链的主要环节取得了突破性增长,在全球市场的占比超过70%,牢牢占据世界领先地位。

 

 

从世界范围来看,美国经济总量最大、能源消费量最多的加州,2017年已提前3年实现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超过33%的目标,并且通过立法确定该州到2030年实现全部一次能源50%以上来自可再生能源、2040年实现100%的目标。加州州长杰瑞·布朗多次在公开场合高度盛赞中国的光伏产业,他指出正是得益于中国企业,加州及全球清洁能源发展速度得以大幅加快,中国光伏为全人类做出了杰出贡献。德国2017年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达到33.1%;法国计划到2050年,全国电力将全部来自可再生能源。作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英国于2017年6月实现可再生能源发电量首次超过50%。而早在2015年12月,英国就关闭了最后一家煤矿,并宣布将关闭国内所有的燃煤电厂,意味着过去三百年作为英国工业命脉的煤炭产业彻底告别历史舞台。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开创煤电使用的国家,或将成为第一个告别煤炭的国家。

 

 

 

问题二:光伏产业发展究竟是快了还是慢了?

 

 

一直以来,社会上对于国内光伏发展快了还是慢了争议不断。回顾2012年,在全球光伏市场经历“世纪寒潮”之时,国内绝大多数光伏企业陷入低迷,尚德、LDK等一大批国内优秀企业遭受毁灭性打击。即便如此,当年光伏市场的总体增长仍超过20%。事实上,2000年至2016年间,全球累计装机从1.25GW增至304.3GW,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0.98%。


业内专家指出,光伏是全球能源革命发展的必然方向,但许多人对其高速发展一直处于“近视”或“弱视”状态,这就好比家长只要求孩子考60分,但孩子争气了努力了考100分甚至120分回来,反而被指责其“进步太大太快”,要给予批评和控制,这样的逻辑显然站不住脚。


5月19日,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保大会上坚定而明确地强调,要全面实施绿色发展,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和清洁能源产业。在此背景下,对连续五年全球新增装机第一的光伏产业,却突然将发展规模从2017年的53GW断崖式削减到2018年的30GW,削减幅度高达40%以上,并可能造成50%以上的行业优质产能闲置,全球光伏产业亦将因此出现20%以上的负增长。

 

 

2017年,中国市场汽车产销量近3000万辆,试想一下,如果由于道路拥挤、尾气污染等原因,人为地突然将这个数字今年调控到1500万辆,市场将会怎样?行业反应将会怎样?因此目前的光伏新政,无疑是对整个光伏行业的重大打击,将使光伏产业从金融、订单、现金流、价格、创新等方面陷入全面被动,产业发展迅速陷入停滞,致使我国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全球领先优势毁于一旦! 

 

 

据业内普遍共识,2020年左右我国光伏即可实现平价上网。经测算,在此之前即未来三年时间,如国内光伏产业以每年50GW的规模发展,新增装机总量约150GW,随着补贴的逐步退坡,按照每度电补贴0.2元、平均发电1200小时计算,每年补贴金额仅在120亿元左右,三年新增补贴额不会超过400亿元,所有已建成光伏电站总的补贴金额也就在900-1100亿元;如按未来三年较为积极的装机规模测算,即50GW、60GW、70GW,三年新增补贴也不超过450亿元;而即便按照更积极乐观的发展规模,三年分别装机50GW、75GW、100GW来计算,三年补贴规模最高也就不过550亿元,国内所有已建成光伏电站的补贴峰值不会超过1300亿元。

 

 

事实上,用一两千亿元的代价来推动中国光伏这个在全球领先的产业进入平价上网时代,把困扰行业多年的补贴问题彻底解决掉,这既是市场本身的需要,是匹配行业现有产能的需要,也是行业健康稳定发展的需要,更是全国全社会能源转型的需要。同时,从当前我国的财政承受能力和支付能力来看,也足以满足这样的需求。有行业专家指出,中国光伏产业在不断的困境和“双反”中,已饱经大风大浪而越战越勇,目前更处良性和积极发展的关键时刻,此时如给予如此严厉的控制,无异于欧美国家扼杀我们未能成功,而由我们关起门来自废武功;无异于飞机在高空正奋力爬升之际突然把油管拔掉,必然导致这一充满无限希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功亏一篑。

 

 

 

 

 

回顾改革开放这四十年,我们可以静下心来心平气和地想想:社会究竟靠什么进步?企业靠什么实现扩大再生产?无论国企、民企还是外企,靠什么生存和发展?市场的本质是什么?归根结底,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国老百姓当下获得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今天中国的强大国力和举世瞩目的全球地位,毫无疑问也是40年不断发展积累的结果!所以,无论庙堂之上还是江湖之远,我们千万不能忘本,千万别忘了我们发展的真正内涵是什么,千万不能用非市场化的手段去强行打压与遏止一个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


因此,在2018-2020年光伏平价上网“最后一公里”的关键历史阶段,国内市场保持50GW左右的装机量,叠加一带一路、国际市场的开发支撑,从而让市场保持适度规模的增长,这对新兴行业的健康发展十分重要!

1.jpg

 

问题三:光伏产业倒下会有怎样的不可承受之重?

 

 

相较于许多欧美国家纷纷将可再生能源作为能源消费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发电占比不断提升,我国仍存在较大差距。从2017年的数据看,我国光伏装机仅相当于1/8不到的火电装机。据统计,2017年全国全口径发电设备容量1777.03GW,同比增长7.6%。其中,水电341.19 GW,火电 1106.04 GW,核电 35.82 GW,风电 163.67 GW,太阳能装机容量130.25GW。也就是说,2017年我国累计光伏发电装机只相当于火电装机的不到1/8,在全国整个能源结构中占比只有7.3%,远低于火电。

 

 

再看新增装机,2017年我国新增装机133.72GW,其中火电45.78GW、水电12.87GW、风电19.52GW、光伏发电53.38GW,火电装机依然占据了新增装机的34.2%。与此同时,2017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为13.8%,并未完成14.4%的计划目标;此外,2017年我国化石能源的消费不降反增,煤炭消费量增长0.4%,原油消费量增长5.2%。在国家大力倡导调整能源结构,减少化石能源消费,增加清洁能源使用的大背景下,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力度和速度事实上并未达标。

 

 

发电量之比则更为直观。2016年我国火电发电量累计46627亿千瓦时,占全国发电量71.88%;2017年光伏以7.3%的总装机比例,全年发电1180亿千瓦时,占全国总发电量的2%都不到。根据国家统计局日前数据,2018年1-4月份全国绝对发电量2087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7%。其中,火力发电15951亿千瓦时,水力发电2633亿千瓦时,核能发电827亿千瓦时,风力发电1197亿千瓦时,而太阳能发电量仅268亿千瓦时。按此数据,光伏发电在全国总发电量中占比正进一步降低至1.28%。而同样是今年1-4 月,煤炭消费继续增长,商品煤消费量12.9 亿吨,同比增长3.3%!

 

目前,全球一半以上煤炭在我国燃烧,全球煤电新增容量的一半以上在中国,而光伏年发电小时数远低于煤电,清洁能源发电占比不升反降,化石能源的燃烧不降反升,雾霾问题的解决和退出速度依然不够快。事实上,只要每年差不多50亿吨煤炭、近10亿吨石油等化石能源持续在中国主要城区及周边燃烧,就算实行全球最严的环保排放标准,无论关停多少工厂,还是限行多少车辆,都只能是治标治表,我国仍将长期处于雾霾笼罩之中。因此,真要达到能源转型升级、实现能源革命的目标,我们还差得很远。在当前光伏装机匹配比例明显不足的背景下,即便中国新增光伏装机占全球的50%以上,甚至进一步增加,也属正常并完全合理。


针对光伏补贴成为国家不可承受之重的争议,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首任主任、中国能源研究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李俊峰明确指出,从不清洁的能源向清洁能源过渡,毫无疑问是人类历史和时代文明的巨大进步,用那点补贴来衡量是没有意义的。举个例子,现在天然气价格大概平均3块钱一方,相当于两公斤煤的热值,而两公斤煤最多卖8毛钱,但不能说一立方天然气给2.2元的补贴。如照此算,每年要补贴4400亿,更不能说这是中国政府让老百姓每年多支付了4400亿来用天然气,使老百姓不堪重负。

 

李俊峰指出,全球一年排放的温室气体大概400亿吨,二氧化碳约300亿吨,中国碳交易均价是20元至30元一吨,如果按5美元(30元)一吨算,100%的减排也只需要每年1500亿美元左右,如果每年花1500亿美元就能解决全球的碳排放问题,哪还需要年年的马拉松式谈判?这说明减碳的成本和代价远不止于此!

 

有能源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在航天方面的巨大投入,是为了未来领空不受制于人;我们对高铁的巨大投入,如今每个人都是高铁的受益者;那么对于光伏而言,既然能源转型已是不可改变的时代趋势,那这笔钱就该花而且花得值!因此,有识之士广泛呼吁全社会反思:给予光伏行业的这点补贴,与中国的能源安全和国家未来受制于人,究竟哪个才是不可承受之重?

(来源:深蓝财经网)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配合政府、混改、主辅分离,从国

2020-02-22

可再生能源消纳关键:进一步明确

2019-09-14

省级调峰辅助服务市场运营规则

2019-09-14

陈宗法:煤电解局:如何度过第二个

2019-09-13

2025年煤电装机—政策的能动空

2019-09-13

热点排行
  • · 电力现货市场为什么要搭配中长期电能量交易?
  • · 深度剖析:转供电何去何从?
  • · eo辣评 | 山西燃气集团初步落地,国新能源从“大哥”变“小弟”,前景堪忧
  • · 关于电力发展“十四五”规划的若干建议
  • · 从中核薪酬改革说起 央企员工的工资可以比领导高吗?
  • · 国际油价下跌对煤化工影响几何
  • · 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吴吟:三点原因致中国能源转型更为困难
  • · 关注|山东省自备电厂价格政策解读
  • · 关于再次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10%的思考
  • · 赵文广:电力期货市场与期货合约特点
推荐阅读
  • · 藏在输配电价里的“隔墙供电”逻辑
  • · 配合政府、混改、主辅分离,从国网改革文件看换帅后的新思路
  • · 2025年煤电装机—政策的能动空间在哪里?
  • · 谜一样的用电量增速?我国过去十年用电量低速增长的启示
  • · 可再生能源消纳的核心是各省的可再生能源电量在电力消费中的占比
  • · “清洁煤电”热下的冷思考:超低排放的代价
  • · 关于再次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10%的思考
  • · 触动谁的利益?涉及哪些市场主体?分析新版配额制对各市场主体的影响!
  • · 民营售电现阶段盈利模式分析、增值服务路线、业务定位
  • · 解读《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