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转型能否实现?
能源局2018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一出,能源界引来一片沸腾之声,关于这份意见的各种论调都有。
但看这份指导意见,基本核心还是改革。
在习主席提出的一系列重要的能源论断中,不管是“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新发展目标,还是“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的论述中,都能看出,我国能源改革已是箭在弦上。
那么,我国该如何才能实现“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这样一个宏大梦想呢?
在过去的几十年,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化石燃料在带动中国重工业、制造业和建筑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支柱作用。
这个过程中,也完成了以化石燃料为能源基础的基础设施的配备,现在回头看,可能有人埋怨当初为什么建这么多重工业污染企业?我国能源结构是不是不合理?
一方面跟时代和政策背景有关,另一方面,在技术不成熟、亟需化石燃料推动经济发展的年代,奢求能源改革也是不实际的。
而到现在,在我们有了充分的工业基础和能源改革实力,同时国家意识到雾霾、灰尘等对国民造成的严重危害,我国不管是经济还是能源发展都到了一个由“质”到量的发展阶段,“让天空再次变蓝”,是有着充分的现实背景的。
中国正处于需要大量能源消费支持的时代。
据统计,近年来石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分别达到65.5%、33.7%,是全球最大的能源进口国。然而能源资源相对缺乏,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平均储采比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中国俨然也成为全球最大石油进口国。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碳排放国,众多的城市都处于包括雾霾、碳污染这样那样的环境危害当中。
我国已经非常有必要实现习主席所设想的能源革命要求:让天空再次变蓝。
拿近年来说,国家已经在有意识地推动能源革命。
如加大对核能、新型能源的支持和扶持力度,加大新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里的比例,同时积极开展能源的改革推动力度,主动降低重污染能源分布比例。
在我们的能源计划中,也写明,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所占比例将升至15%,到2030年达到20%,满足大部分(甚至全部)增量需求。
到2030年,80%的剩余燃煤发电站的排放量将达到超低水平。单位GDP能源消耗将下降15%,所需要的碳将减少15%。
目标是确保碳排放量在 2030 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
我国确定这样的能源结构改革目标是有着坚实的现实基础的。
但变化的过程,也有着令人担心的问题存在,如能源基础设施和市场结构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已形成基本定化,传统能源产业供给了众多基层工人,改变能源状态、伤筋动骨所牵扯的利益面太广太大,在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必然是一道难过的坎。
但对国内来说,得益于体制宏观调控能力,只要意识到问题,改变只是实践问题。
我国在近年的发展中,已然是全球能源市场的主导力量,若能在能源结构中发生改变必然,会让我国享受到“不仅要金山银山,也要青山绿水”的绿色经济福利,但这一阵痛或者说痛苦过程也是难免的,希望国内能源改革恢宏愿望成真。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 配合政府、混改、主辅分离,从国
2020-02-22
- 可再生能源消纳关键:进一步明确
2019-09-14
- 省级调峰辅助服务市场运营规则
2019-09-14
- 陈宗法:煤电解局:如何度过第二个
2019-09-13
- 2025年煤电装机—政策的能动空
2019-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