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能源互联网 电力科技 电动汽车 数字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泛在电力物联网 节能环保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0电企年中工作会 2020电力安全生产月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新闻 > 深度 > 正文

春季电煤市场观察|我国局部地区电煤价格小幅下滑 或是短期现象

  2018-04-08 10:58:35    来源:电力大数据 
A- A+
电力18讯:

电煤市场
 
 
由于长协煤采取了“基准价+浮动价”的全新定价模式,2017年全年长协煤价的波动范围被限制在每吨557-581元之间,截至2018年3月,神华集团长协煤价为695元/吨,年长协为560元/吨,略有下滑,但总体依然处于高位。2018年,我国电煤价格是否能够像去年一样继续上涨吗?
 
2017年,为促进煤价回归理性空间,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接连出台多项措施保供稳价。《关于做好煤电油气运保障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迎峰度冬期间煤炭市场价格监管的通知》、《关于建立健全煤炭最低库存和最高库存制度的指导意见(试行)》及《煤炭最低库存和最高库存制度考核办法(试行)》等多项文件先后出台;直购直销、煤电联营、对重点地区煤炭市场价格检查、在煤炭中长协合同签订中首次引入信用监管等一系列措施先后实施。然而,在多方政策的制约下,我国电煤价格依然保持强劲增长势头。
 
无疑,2018年我国电煤市场必将经历一场“不平凡”的旅程。新市场环境对火电企业又将产生怎样的影响?本期电力大数据推出《电煤市场观察》系列,为您全面展示我国的电煤市场。
 
 
日前,国家发改委发布中国电煤价格指数显示,2018年2月份,全国电煤价格指数达到567.2元/吨,环比增长18.09元/吨,同比增长44.72元/吨,再创历史新高。从2017年6月份开始,我国的电煤价格开始普涨,仅同年9月份出现小幅度下滑。截至目前,我国电煤价格再次实现连续4个月上浮。
 
 
由于春节因素、迎峰度冬结束等原因,我国电煤需求放缓,从而导致我国东部地区价格下滑。中国沿海电煤采购价格指数CECI已经连续2个月下降。但是,受宏观经济上升、全社会用电量增速提升影响,电煤需求将扩大,我国电煤价格处于高位的趋势短期内难以改变。而随着煤炭去产能推进,局部地区电煤供应将会趋紧,特别是华中、南方部分省份,如江西、广西等地,电煤价格已经处于峰值,未来电煤价格若进一步上升,当地火电企业将面临巨大压力。
 

局部地区出现下滑或是短期现象
数据显示,与上月相比,2月份,我国各个省份电煤价格上涨趋势依然较为明显,但各个省份电煤价格增速已经出现明显下滑趋势。全国已经有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电煤价格出现小幅度回落,下滑的区域分别为内蒙古、辽宁、福建、广西、上海 、宁夏、云南、贵州,其中云南省、贵州下滑幅度最高,分别达到78.35元/吨,12.83元/吨。
 
 
 
自2月份以来,我国沿海电煤价格已经出现了价格下滑。中国沿海电煤采购指数CECI显示,截至3月底,我国沿海电煤价格已经连续2个月下滑,5500大卡成交价已下跌近130元/吨,跌幅最大。部分5500大卡电煤成交价跌破620元/吨价格关口。甚至部分沿海电厂采购的进口煤已跌破600元/吨。
 
分析显示,除内蒙古以外,电煤价格下滑区域主要集中在火电装机容量相对较低的区域,而传统煤电大省山东、江苏、浙江、广东电煤价格并未出现明显下降趋势,其中山东省2月份电煤价格为649.27元/吨,依然高于上月20.74元/吨。
 
 
 
受到季节因素影响,上半年,我国局部地区电力供应相对宽松,火电企业煤炭需求量下滑,我国电煤价格会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平稳期,尽管局部地区电煤价格会有下滑,但总体电煤价格依然保持上涨态势。预计,短期内我国电煤价格上涨的总体趋势难以改变,2018年迎峰度夏,我国电煤价格将孕育着新一轮增长。
 
 
电煤价格或将孕育新一轮增长
中电传媒电力传媒数据研发中心跟踪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2月份,我国各个省份电煤价格依然处于高位。其中高于700元/吨的省份高达4个,分别为广西、湖南、江西、湖北。而蒙东、新疆最低,仅为227.76元/吨、269.8元/吨。
 
 
 
从装机容量超过6000万千瓦煤电的7省(自治区)电煤价格上看,2月份,广东、江苏、浙江、山东、河南分别达到651.36元/吨、644.64元/吨、636.39元/吨、628.53元/吨、 613.29元/吨,其中山西、蒙西、蒙东相对较低,仅为393.98元/吨、301.63元/吨、230.38元/吨。与去年同期相比,仅蒙东地区电煤价格同比下滑9.68元/吨,其余地区均不同程度上浮,浙江、江苏电煤价格同比上涨幅度高达90.04元/吨、78.07元/吨。
 
预计,尽管我国电煤价格依然处于高位,但增长动力依然巨大。
 
 
第一
我国总体经济呈上升趋势,全社会用电量增速有望进一步提升。 1-2月,我国全社会用电量累计1055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3%。第一产业用电量14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6%;第二产业用电量6999亿千瓦时,增长11.5%;第三产业用电量1727亿千瓦时,增长18.8%;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683亿千瓦时,增长15.2%。全社会用电量增速高于普遍预期,未来电煤需求将会进一步上升。
 
 
第二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化解1.5亿吨煤炭产能,我国煤炭市场供应会逐步收紧,这也将成为拉动电煤价格的重要因素。2017年以来,我国煤炭优势产能正在向着山西、内蒙古、陕西集中,华中、南方区域的中小煤矿产能正在大幅度缩减,2018年这一趋势还将延续。这意味着华中、南方部分区域电煤价格还将提升。目前,江西、广西电煤价格已经高达765.61元/吨、754.45元/吨,预计2018年迎峰度夏期间, 当地火电企业将面临一定程度考验。
 
 
 
2017年5月12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做好2017年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当年煤炭去产能目标:退出产能1.5亿吨以上,各地积极推进煤炭去产能工作。2017年10月,该目标提前超额完成。
 
 
数据显示全国煤矿数量由2015年底的12000处减少到7000处左右,其中全国公告的生产煤矿4271处,产能34.1亿吨/年,在建煤矿1228处,产能10.53亿吨/年,平均单井规模85万吨/年左右;大型现代化煤矿已成全国煤炭生产供应主体,产量比重占全国的75%以上;同时,煤炭生产重心越来越向晋陕蒙宁地区集中,以致区域间煤炭调拨规模扩大,多年来形成的煤炭运输格局被打破。
 
分析显示随着优势产能进一步向西北集中,煤炭消费区域不均衡将进一步加剧,对而煤炭运输将产生重要影响,2018年煤炭跨区域调运压力将大幅度提升。总体来看,我国煤炭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
煤炭产量增加
全国原煤产量自 2014 年以来首次出现恢复性增长,全年原煤产量 35.2 亿吨,同比增加 1.1亿吨,增长 3.3%。从全年煤炭产量月度变化情况看,全行业在积极淘汰落后煤炭产能的同时,着力推动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和产能减量置换,加快优质产能释放,优化煤炭生产结构,不断提高煤炭有效供给质量。全国煤炭产量在 4-9 月份保持较快增长,10、11 月份受火电、焦炭等下游产品增速放缓等因素影响,煤炭产量增速放缓,11 月份产量负增长,12 月份增速由负转正。 
 
二
煤炭进口增加、出口下降
2017 年全国共进口煤炭 2.71 亿吨,同比增加 1547 万吨,增长 6.1%;出口煤炭 817万吨,同比下降 7%;煤炭净进口 2.63 亿吨,同比增加 1609万吨,增长 6.5%。2017 年各月度进口波动较大,5-7 月份进口量减少,8、9 月份明显增长,10-12 月份下降。
 
三
煤炭运输量大幅增加
2017 年全国铁路发运煤炭21.55 亿吨,同比增加 2.53 亿吨,增长 13.3%。前 10 个月铁路发运煤炭一直保持较快增长,同比增长 16.6%;11、12 月份发运量增速明显放缓,11 月份当月同比增长 0.3%,12 月份下降 4.7%。主要港口发运煤炭 7.27 亿吨,同比增长 12.9%。
 
四
煤炭库存恢复到正常水平
2017 年全社会存煤继续下降。年末,重点煤炭企业存煤 6100 万吨,同比减少 2284万吨,下降 27.24%。全国统调电厂存煤 10712 万吨,同比增加 295 万吨,增长 2.8%,可用 18 天。
 
五
煤炭市场化价格机制形成
“中长期合同制度”和“基础价+浮动比例”的定价机制,为保障煤炭有效供应和价格平稳奠定了良好基础。2017 年 5500 大卡下水动力煤中长期合同平均价格 568 元/吨,在绿色区间。市场煤价格震荡波动,CCTD 秦皇岛 5500 大卡动力煤价格由年初的 639 元/吨下降至 6 月 12 日 565 元/吨,之后逐渐回升至 9 月 18 日的623 元/吨,年末价格 617 元/吨,比年初下降 22 元/吨,降幅3.4%;全年均价 611.7 元/吨,比 2016 年上升 138 元/吨,增长 29.2%。山西焦肥精煤综合售价全年均价 1356 元/吨,比2016 年上升 569 元/吨,增长72.4%。
 
预计2018年我国煤炭去产能步伐进一步加快,全国去产能1.5亿吨。全国区域煤炭供需矛盾凸显,特别是南方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退出较多,原煤生产逐步向资源条件好、竞争能力强的晋陕蒙地区集中,区域供应格局发生变化。在去产能过程中,由于产量降低,煤炭市场出现了区域性、阶段性供应紧张局面。2018年电煤的铁路运输压力,将会有所提升。
 
 
2017年冬季以来,受雨雪天气等因素影响,全国多地用电负荷攀升,电煤保供风险急剧增大,春节前夕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北等区域20多个电厂的存煤可用天数低于7天的警戒线水平,部分电厂可用天数只有2~3天,电煤供应尤其紧张的湖南、江西、安徽、湖北等地已采取有序用电措施。
 
造成这一轮电煤供应紧缺的表面和直接原因是用电负荷和电煤需求快速上升,背后的根本原因是煤电上下游产业链的宏观管理薄弱、市场机制不顺、煤电企业抗风险能力差,导致电煤供应链十分脆弱,无法有效应对极端天气灾害。这一轮电煤供应紧张局势,与过去30年里反复出现的煤电顶牛现象并无本质差异。
 
 
从历次缓解煤电顶牛矛盾的主要政策来看
 
无论是调整燃煤电价、干预长协煤和市场煤价格,还是临时增加铁路运力、暂时干预进口,多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治标举措。加快推进煤电战略性重组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煤炭与电力行业利益不一致、增强煤电产业链的稳定性与抗风险能力、促进国有资本优化布局、建立世界一流能源企业,不失为破解煤电顶牛矛盾的合理选择。
 
 
从煤电产业链来看
 
煤电行业战略性重组是煤炭企业与发电企业发挥各自比较优势、提高发展协同性与规模经济性的现实选择。在现有煤炭和电力行业政策体系和改革框架下,当前乃至未来一段时期内两大行业的价格顶牛矛盾难以调和。战略性重组可将外部的行业矛盾进行企业内部化处理,在企业内部建立煤炭和发电两大板块的利益共享和风险分担机制,不仅有助于大大降低协调等交易成本,也有利于煤炭和煤电企业形成长期稳定的煤炭供需关系、有效平抑煤炭的价格波动,还有利于扩大企业自营的煤炭生产和发电装机规模、进一步发挥规模经济性,两大行业的短板将变成优势。
 
 
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看
 
煤电行业战略性重组是消除煤炭与电力企业重复建设、化解过剩产能的合理选择。自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煤炭和电力消费增速明显放缓,煤炭和煤电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产能过剩。战略性重组有利于提升煤炭和煤电的行业集中度,有效遏制两个行业多个市场主体“跑马圈地”的盲目扩张行为,最大程度减少重复投资,有力推进去除煤炭和煤电过剩产能,使两个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发展质量和效益回到正常合理水平。
 
 
从国有资本布局来看
 
煤电行业战略性重组是能源行业国有资本减少同业恶性竞争、增强战略性与支撑性保障功能的必然举措。当前,我国煤炭和电力行业资产的国有比重均在70%左右,但存在分散广、主体多、发展参差不齐甚至彼此恶性竞争的情况。战略性重组作为煤炭和电力两个行业国有资本战略布局优化的手段,不仅有利于解决煤炭和煤电国有企业同业恶性竞争带来的效率和效益问题,更将推动该领域的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的能源领域集中,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能源企业集中。进一步发挥国有能源经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保障作用。
 
 
从开展国际贸易来看
 
煤电行业战略性重组是煤炭和电力企业获得更大国际影响力和定价权、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的重要措施。我国每年的煤炭进口量超过2亿吨,高居世界首位,但进口煤炭的煤电企业繁多,煤炭贸易的定价权尚未有效掌控。战略性重组不仅有利于煤电企业整合和扩大进口需求,增强对国外煤炭生产商、贸易商的议价权和影响力,也有利于煤电企业合理安排内部的煤炭生产和供应,在国际煤市涨价时少进口多自产、跌价时多进口少自产。
 
 
从煤炭资源最优利用来看
 
煤电行业战略性重组是煤炭和电力企业走出生存困境、实现煤炭资源清洁高效和高附加值利用的必要举措。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里,我国煤炭和发电企业始终处于交替陷入困境的发展阶段,生存压力普遍巨大,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不足。战略性重组有利于煤炭和发电企业克服各自的资源和技术短板,形成稳定的赢利能力,走出“救亡图存”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真正有意愿、有能力在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全环节上下功夫,不仅要充分发掘煤炭作为清洁高效燃料和高附加值原料的功能和价值,还要实现煤矸石、粉煤灰等副产品的循环经济利用。
 
 
从培育世界一流企业来看
 
煤电行业战略性重组是煤电企业形成全产业链竞争优势、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能源集团的理性选择。当前,我国煤炭和发电企业超过10家入围世界五百强,还有大量的地方性煤炭和发电企业,存在多而不大、大而不强、大而不优等问题。战略性重组有利于煤炭和电力行业的优秀企业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形成“东方不亮西方亮”的资产组合,打造上下游互补、协同的全产业链竞争优势,提升“联合出海”能力和海外资产运营管理水平,打造国际一流的能源集团。
 
新形势下,要加快煤电行业战略性重组,必须以实现“1+1>2”的重组效果为目标,高度重视和防范可能导致“组而不合”“大而不强”“强而不优”等问题的潜在风险,切实做好以下5方面工作:
 
 
坚持以市场配置为原则,避免行政性“拉郎配”。要充分理解和尊重企业意愿,通过完善相关行业规划和发展政策措施,以平等协商、依法依规的形式引导和激励企业自愿、自主参与重组。
 
注重分类施策、因企施策,注重发挥多种资本重组方式的灵活性与适用性。针对中央企业和地方的在役煤矿、煤电企业,要进一步放开对优势煤炭和电力企业的行业、所有制、所在地等方面限制,通过资本注入、股权置换、兼并合并、股权划拨等方式推进煤炭和电力企业的战略性重组。
 
尊重行业客观发展规律,注重发挥资源互补和专业协同效应。战略性重组要在充分考虑煤炭、煤电的生产管理特点和技术经济特性的基础上,通过一体化经营、专业化管理和协同化运作,有效提升重组企业的发展质量、效率和动力。
 
尊重企业文化差异,通过文化创新和党的领导形成统一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发展合力。战略性重组要高度重视煤炭和煤电企业由于各种历史原因和现实条件形成的文化差异,通过文化创新、加强党的领导和建设,扎实推进重组企业在经营理念、核心价值观、发展思路等方面的融合贯通和协调统一。
 
注重防范市场垄断风险,有效发挥市场竞争在资源优化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战略性重组要积极引导优势企业重组弱势企业,形成一批规模和竞争力大体相当的大型煤电企业,避免产生对市场具有巨大支配力的“巨无霸”企业。要持续完善煤炭和电力市场机制,使重组企业通过有效竞争不断提升科学决策水平、价值创造能力和经营管理绩效。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配合政府、混改、主辅分离,从国

2020-02-22

可再生能源消纳关键:进一步明确

2019-09-14

省级调峰辅助服务市场运营规则

2019-09-14

陈宗法:煤电解局:如何度过第二个

2019-09-13

2025年煤电装机—政策的能动空

2019-09-13

热点排行
  • · 电力现货市场为什么要搭配中长期电能量交易?
  • · 深度剖析:转供电何去何从?
  • · eo辣评 | 山西燃气集团初步落地,国新能源从“大哥”变“小弟”,前景堪忧
  • · 关于电力发展“十四五”规划的若干建议
  • · 从中核薪酬改革说起 央企员工的工资可以比领导高吗?
  • · 国际油价下跌对煤化工影响几何
  • · 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吴吟:三点原因致中国能源转型更为困难
  • · 关注|山东省自备电厂价格政策解读
  • · 关于再次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10%的思考
  • · 赵文广:电力期货市场与期货合约特点
推荐阅读
  • · 藏在输配电价里的“隔墙供电”逻辑
  • · 配合政府、混改、主辅分离,从国网改革文件看换帅后的新思路
  • · 2025年煤电装机—政策的能动空间在哪里?
  • · 谜一样的用电量增速?我国过去十年用电量低速增长的启示
  • · 可再生能源消纳的核心是各省的可再生能源电量在电力消费中的占比
  • · “清洁煤电”热下的冷思考:超低排放的代价
  • · 关于再次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10%的思考
  • · 触动谁的利益?涉及哪些市场主体?分析新版配额制对各市场主体的影响!
  • · 民营售电现阶段盈利模式分析、增值服务路线、业务定位
  • · 解读《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