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能源互联网 电力科技 电动汽车 数字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泛在电力物联网 节能环保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0电企年中工作会 2020电力安全生产月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新闻 > 深度 > 正文

“一带一路”下中企“走出去”如何抵御海外风险

  2017-07-25 17:21:02    来源: 
A- A+
电力18讯:

“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涵盖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形成了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大走廊。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之后,“一带一路”从“中国倡议”走向了“国际共识”,驱动中国和世界步入全球化的“中国时刻”。

近年来,“一带一路”与“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的深入结合,快速推动着我国全球化的产业布局,促进我国制造业逐渐走向制造强国的目标。越来越多的中国优秀企业,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走出了国门,打开了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构建起对外开放新格局,充分展示着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实力。

中国企业要“走出去”,必然是机遇与挑战并存。陌生的海外市场充满激烈竞争,诸多不明因素也会导致开拓海外市场的不可预测、不可掌控性,不熟悉的法律法规体系和技术规范规程、错综复杂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环境等因素都会给我们带来很多风险。作为曾经与国内企业合作了20多个海外项目(项目金额累计达5000多万美元)的霍尼韦尔特性材料和技术集团的亚太区领头人,笔者看到了国内企业拓展海外市场的快速成长,同时,也有一些思考与观察。在此,笔者将自己的一些所想所感做些总结,希望与国内企业共同探讨,给正在“走出去”的企业一些借鉴和启迪。

中企 “走出去”面临多重挑战

一是环境因素。海外建设与所在国家经济状况紧密相关,需要对该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当地法律法规、物价水平、税收水平、货币汇率,以及物流和生态系统进行综合考虑。由于每个国家的环境因素都不同,对合作的技术方案、报价编制、质保期、外汇比例等要有严格约定,如何在满足当地法律法规和人文环境的前提下合理合法地进行装备制造业建设?管理者对这个问题要深入思考。

二是技术因素。在中国,相当一部分制造业客户的要求还停留在够用就行的状态,并且习惯了向厂商要求技术支持和服务免费,以降低自己在制造装备上的成本,但此惯性依附关系很难在海外建设上沿袭。以工业自动化厂商为例,“走出去”之后会碰到很多问题:其一这些工业自动化供应商自己体量还不够大,还很难大规模在海外扩张人员和服务;其二因为语言和文化差异,与海外用户沟通会存在大量问题;其三,工业自动化厂商的产品所使用的技术是否具有国际先进性,是否可以满足海外用户的低维护、高品质要求?

三是管理因素。海外投资建设工程承包中,很多国家普遍采用英美等发达国家的技术标准,而国内企业大多数参考国内的技术标准,对于海外的技术标准并不熟悉,缺乏运用国际通行技术标准进行EPC(工程总承包)管理,缺乏海外采购途径和采购经验,更缺少先进的信息管理体系及系统,尤其是化工、造纸等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这些都会造成国内企业在海外建设时碰壁。

四是人才因素。国际工程人才的引进、挖掘、培养和储备,取决于公司国际化的视野和立足于打造国际化企业的决心。目前,国内公司在相关人才的引进、挖掘、培养和储备方面的情况并不乐观。人才短缺,尤其是既懂技术又懂国际商务的复合型人才尤为短缺。由于国内公司目前总体上缺少国际工程锻炼的平台,人员“走出去”的机会创造不足,广大员工对于投身海外工作的负面情绪占据主导。这些负面情绪主要集中在对国外工作的人身安全的顾虑,对自身家庭生活、海外生活不适应和沟通交流困难的顾虑,以及海外工作待遇的顾虑等多个方面。

中企出海如何解决困难

针对此四大关键因素,笔者建议国内企业可以从一些成功的海外投资案例中获得经验。比如,已累计输气超过1000亿立方米的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A、B、C线,迄今已使我国25个省份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5亿多人口受益,并在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促进节能减排、保障国计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在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A、B、C线的建设过程中,曾面临建设时间紧、协调难度大、人力资源紧张、物料运输困难、标准规范不一致、语言交流不畅通、法律法规不熟悉等典型的海外建设困难和挑战。最后,通过和领先的中国企业及跨国企业通力合作,项目人员才在保障项目长期、平稳、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在重要时间节点之前成功交付项目。

因此,为应对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的挑战,建议尽量与具有丰富经验的EPC公司合作,这些EPC公司具有丰富海外项目建设经验,熟悉当地法律法规,而且,他们都具有一定的海外品牌效应,其优质的全球化合作伙伴也会为海外项目的实施提供保障。

在人才因素和技术因素上,国内企业可以考虑与一些全球化技术和产品企业合作。这里所谈到的全球化企业并不只是特指外企,类似华为、联想这样的国内企业也都拥有全球化布局的能力。无论国内企业建设到哪里,全球化企业都会有技术、服务人员跟到哪里,笔者相信大多数参与过海外项目的国内企业都能感受到这一点的重要性。比如国内的杰瑞集团,在海外石油天然气EPC项目建设中,就选择了霍尼韦尔来做合作伙伴,无论他们的EPC项目建设在哪里,霍尼韦尔的技术人员就能服务到哪里。国内的惠生工程,在今年5月份与霍尼韦尔达成一项海外合作协议,以实现海外市场的快速拓展。据悉,惠生工程的海外EPC业务目前已经占到50%的份额。

可以看到,在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的装备业正逐渐走出国门,但面临的挑战还是存在的。挑战即机遇,越来越多国内企业的勇者,正在筹划借助“一带一路”的东风“走出去”。但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一定要对如何最大化规避风险,顺利帮助其他国家改善基础制造业建设等问题有清晰的思考。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配合政府、混改、主辅分离,从国

2020-02-22

可再生能源消纳关键:进一步明确

2019-09-14

省级调峰辅助服务市场运营规则

2019-09-14

陈宗法:煤电解局:如何度过第二个

2019-09-13

2025年煤电装机—政策的能动空

2019-09-13

热点排行
  • · 电力现货市场为什么要搭配中长期电能量交易?
  • · 深度剖析:转供电何去何从?
  • · eo辣评 | 山西燃气集团初步落地,国新能源从“大哥”变“小弟”,前景堪忧
  • · 关于电力发展“十四五”规划的若干建议
  • · 从中核薪酬改革说起 央企员工的工资可以比领导高吗?
  • · 国际油价下跌对煤化工影响几何
  • · 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吴吟:三点原因致中国能源转型更为困难
  • · 关注|山东省自备电厂价格政策解读
  • · 关于再次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10%的思考
  • · 赵文广:电力期货市场与期货合约特点
推荐阅读
  • · 藏在输配电价里的“隔墙供电”逻辑
  • · 配合政府、混改、主辅分离,从国网改革文件看换帅后的新思路
  • · 2025年煤电装机—政策的能动空间在哪里?
  • · 谜一样的用电量增速?我国过去十年用电量低速增长的启示
  • · 可再生能源消纳的核心是各省的可再生能源电量在电力消费中的占比
  • · “清洁煤电”热下的冷思考:超低排放的代价
  • · 关于再次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10%的思考
  • · 触动谁的利益?涉及哪些市场主体?分析新版配额制对各市场主体的影响!
  • · 民营售电现阶段盈利模式分析、增值服务路线、业务定位
  • · 解读《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