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能源互联网 电力科技 电动汽车 数字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泛在电力物联网 节能环保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0电企年中工作会 2020电力安全生产月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新闻 > 深度 > 正文

观察丨我国5800万千瓦核电装机目标如何实现

  2017-02-20 00:00:00    来源: 
A- A+
电力18讯:

  《“十三五”核工业发展规划》《“十三五”核能开发科研规划》等重要文件发布,“十三五”期间―――

  5800万千瓦核电装机目标如何实现

  中国电力报 中电新闻网 记者 谢文川

  2月8日,国防科工局召开“十三五”核工业发展规划宣贯会。会上,国家原子能机构副主任、国防科工局副局长王毅韧表示,截至目前,《“十三五”核工业发展规划》《“十三五”核能开发科研规划》《“十三五”军工核设施退役及放射性废物治理规划》《“十三五”军工核安全规划》《“十三五”国家核应急规划》等均已正式印发。会后,王毅韧就《“十三五”核工业发展规划》作了解读。据悉,我国“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 “安全高效发展核电”,到2020年,我国核电运行装机将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装机将达到3000万千瓦。

  核电高速发展内陆核电可提上日程

  我国“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安全高效发展核电”,到2020年,我国核电运行装机将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装机将达到3000万千瓦。

  王毅韧表示,发展新能源是实现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核电作为低碳能源,是新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未来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国际能源署联合预测,到2050年,全球核电发电量将在现有基础上翻番,发电比例将达世界发电总量的17%。但目前我国核电在发电总量中的比重还较低,仅占3%左右,远低于全球11%的平均水平。因此,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高效发展核电。

  同时王毅韧认为,如果顺利,“十三五”期间,内陆核电将被提上日程。

  目前,内陆已经开展核电站前期工作的场址包括湖南桃花江、湖北咸宁、江西彭   泽等。王毅韧强调,现在世界上400多台核电站,大部分建在海啸、台风影响基本可以忽略的内地,少部分在沿海,核电站建在沿海符合安全要求,与建在内地也一样。

  王毅韧分析目前我国核电大多建在沿海的原因时表示,东南沿海对电力需求更加旺盛,所以核电站率先支持东南沿海,但是,随着内陆经济发展加速,内陆地区的能源需求也正在不断提升,而核电对环境的影响小于火电。

  60多年来,中国一直保持着良好的核安全记录。“不存在‘核电站建在沿海安全,建在内地就不安全’这样的问题。”王毅韧表示,内陆地区像湖南、湖北、江西也很缺能源。他表示,“比如,我的老家湖南,缺少一次能源,目前湖南大部分地区依然依靠高压送电。一赶上冰冻季节,高压线一出问题就送不过去了,也是从外面拉煤发电。因此,发展核电可能是一个好的选择。”

  补后处理的“短板”破发展“瓶颈”

  国家原子能机构作为核工业行业主管部门,将不断完善核安全与核应急体系、提升核安保整体能力、保障铀资源和核燃料供应、加强乏燃料和放射性废物管理,确保“核安全有保证、铀资源有保障、核安保有能力、核废料有去处”。王毅韧表示,“从铀矿勘探开采提纯到核燃料元件制造与使用,中国已经形成完整的核产业链,但是在乏燃料大规模处理方面还存在短板。‘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加强乏燃料后处理技术研究,补齐核燃料循环后端短板。”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就确定了核燃料“闭合循环”和“核能发展必须相应发展后处理”的技术路线,并在顶层设计、规划引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通过乏燃料后处理,一方面回收有用的铀和钚,再制成二氧化铀或铀钚混合氧化物燃料返回反应堆中使用,可大大提高铀资源的利用率。另一方面可显著减少放射性废物体积和毒性,经过后处理后产生的高放废物量约0.5立方米/吨,仅为直接地质处置处理方式的四分之一,同时可使最终处置废物的放射性毒性降低一个数量级以上。

  不过,目前我国尚未具备建设大型后   处理厂的能力,因此国家已设立乏燃料后处理科研专项,致力于攻克相关技术。

  在后处理产能方面,我国制定了“三步走”计划。一是建设每年60吨规模后处理中试厂,目前已经完成;二是要完成每年200吨规模后处理示范工厂的建设;三是实现每年800吨的工业规模后处理能力。在自主掌握大规模后处理技术之前,我国将筹划与法国合作建设一座800吨级后处理厂。他表示,通过两个五年规划,我国乏燃料后处理问题能够得到很好地解决。

  目前,我国已对乏燃料后处理产业的近、中、远期发展作出全面规划和部署,开展了技术攻关,建成了后处理放化大楼等一系列科研设施,设立了乏燃料处置基金。2010年后处理中试厂成功完成热试,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后处理能力。

  “当前我国核电站建设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但现有核燃料循环产能主要分布在西部,距离核电站较远。这个布局不合理,需要优化。”王毅韧说,为解决上述问题,进一步优化产能布局,构建合理核燃料保障供应体系,国家原子能机构积极推进在核电相对集中的沿海地区建设核燃料产业园,打造“一站式”核燃料元件生产供应基地。

  王毅韧表示,下一步将按照从易到难、由小到大的思路,坚持自主创新,在掌握后处理关键技术的基础上尽快形成能力,打通核燃料闭合循环之路,为自主建设工业规模后处理厂奠定基础,补齐核燃料循环后端短板。

  多方努力将中国核电品牌推向全球

  当前,核电已成为国家外交的新名片,2016年我国核电企业先后与英国、捷克、阿根廷、南非、土耳其等国企业签订核能领域的合作协议。下一步国家原子能机构将继续推动核工业“走出去”。不断深化核领域国际交流合作,积极推动我国全产业链“走出去”,主动引导核领域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提升我国国际影响力。

  “我们将坚持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借助多双边合作平台,积极展示我国成熟核技术和产品,稳步将 ‘中国创造’核品牌推向全球。”王毅韧表示,中国将继续深化对英国、阿根廷、南非、土耳其等核电出口重点目标国合作,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核领域交流和培训,推动华龙一号等核电技术装备走出去,积极参与核燃料产业国际市场分工,推进核安保中心、地区核燃料中心等项目建设,积极打造我国地区核能力服务中心。此外,还将主动宣传我国核不扩散政策、核出口管制机制和企业自律情况,展示负责任大国形象,为核工业 “走出去”营造有利国际环境。 

  王毅韧表示,国家原子能机构将加大《原子能法》《核安保条例》《核损害赔偿条例》等核领域立法工作力度,确保我国核工业“走出去”对外合作有法可依,并能满足国际核不扩散形势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同时,还将充分发挥国家原子能机构国际影响力和多双边统筹合作的传统优势,完善核领域跨部门国际合作协调机制,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有针对性的政策指导,并充分发挥我“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整合各方优质资源,引导企业形成对外合力,提高核工业“走出去”成效。

  海上核电列入“十三五”规划  

  海上核动力浮动平台也被称为海上核电站,对推动我国远洋油气资源开采和水面舰船核动力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王毅韧透露,我国已将海上核动力浮动平台列入国防科技工业“十三五”规划和核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目前已开展相关标准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

  目前,我国一方面正自主研发,另一方面也谋求同俄罗斯等国的技术合作来加速研发进程。海上造核电站成本比陆地上更高,研发企业在技术攻关的同时,也在寻求市场用户,预计会在海上石油勘探、天然气开采等领域率先实现应用。

  王毅韧说,我国要建设海洋强国,对海上资源的开采非常重要。但在海上作业,能源是个问题,目前的方法是带着柴油发电机,但很费事,对海洋环境也不好。同时,西沙、南沙群岛有人居住和生活,他们所需的能源也要依靠柴油发电机。此外,未来一些大型船舶,也需要海上核动力。海上核动力浮动平台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应用前景广阔。

  国家原子能机构组织行业权威专家进行了多轮论证,确定采用成熟技术改进的方案建设海上核动力浮动平台。王毅韧介绍,该方案是用现在陆地上使用的小型反应堆,改造后用在海上。

  目前,我国已安排专项科研经费,先行开展相关标准规范研究,重点支持总体设计及安全技术、关键设备设计试验、运行维修技术等关键技术攻关。在自主研发的同时,也在跟俄罗斯商谈合作,以求加快进程。王毅韧说,该平台建成后,预计将率先用于海上石油勘探、天然气开采等领域。

  王毅韧表示前期,国家原子能机构组织行业权威专家进行了多轮论证,确定采用成熟技术改进的方案建设海上核动力浮动平台。目前,我国已将其列入“十三五”核工业发展规划,并安排专项科研经费,先行开展海上核动力平台相关标准规范研究,重点支持总体设计及安全技术、关键设备设计试验、运行维修技术等关键技术攻关。

李梁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配合政府、混改、主辅分离,从国

2020-02-22

可再生能源消纳关键:进一步明确

2019-09-14

省级调峰辅助服务市场运营规则

2019-09-14

陈宗法:煤电解局:如何度过第二个

2019-09-13

2025年煤电装机—政策的能动空

2019-09-13

热点排行
  • · 电力现货市场为什么要搭配中长期电能量交易?
  • · 深度剖析:转供电何去何从?
  • · eo辣评 | 山西燃气集团初步落地,国新能源从“大哥”变“小弟”,前景堪忧
  • · 关于电力发展“十四五”规划的若干建议
  • · 从中核薪酬改革说起 央企员工的工资可以比领导高吗?
  • · 国际油价下跌对煤化工影响几何
  • · 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吴吟:三点原因致中国能源转型更为困难
  • · 关注|山东省自备电厂价格政策解读
  • · 关于再次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10%的思考
  • · 赵文广:电力期货市场与期货合约特点
推荐阅读
  • · 藏在输配电价里的“隔墙供电”逻辑
  • · 配合政府、混改、主辅分离,从国网改革文件看换帅后的新思路
  • · 2025年煤电装机—政策的能动空间在哪里?
  • · 谜一样的用电量增速?我国过去十年用电量低速增长的启示
  • · 可再生能源消纳的核心是各省的可再生能源电量在电力消费中的占比
  • · “清洁煤电”热下的冷思考:超低排放的代价
  • · 关于再次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10%的思考
  • · 触动谁的利益?涉及哪些市场主体?分析新版配额制对各市场主体的影响!
  • · 民营售电现阶段盈利模式分析、增值服务路线、业务定位
  • · 解读《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