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在新疆的公益之路
2015-09-22 00:00:00 来源:
A-
A+
电力18讯:
克拉玛依、吐鲁番、哈密……一座座油田在沙漠里建起,伴随油田一起建设起来的还有公路、学校、医院以及现代化的城市。60年来,中国石油作为开发新疆油气资源的主力,积极参与和支持新疆经济社会建设,创造一方辉煌,也造福了当地人民,为新疆建设和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改变。
脱贫致富的“幸福路”
100多年前,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冒险闯入塔克拉玛干沙海,死里逃生,并把它冠为“死亡之海”。100年后,中国石油人在塔克拉玛干修筑沙漠公路,贯通南北。
这条全长522千米的沙漠公路将南疆城市和田与首府乌鲁木齐的交通距离缩短了500千米,为南疆各地及石油开发节约了大量运输成本。
1986年6月10日,原石油工业部部长王涛在乌鲁木齐与时任自治区领导宋汉良提出,希望在开发塔克拉玛干沙漠油气田的同时修一条公路进去,在他看来,只有石油有这个能力。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决定建设一条沙漠公路的计划获得批准,并被确定为“八五”期间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1993年3月塔里木沙漠公路动工兴建。1995年9月15日竣工,总投资8.7亿元,公路北起塔里木轮南油田公路网与314国道连通,南与315国道相接,全长522千米。
这条世界上穿越流动沙漠最长的等级公路,成为推动南疆社会经济发展和加快塔里木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交通命脉,使和田地区到乌鲁木齐路程缩短500千米,被当地群众称为脱贫致富的“幸福路”。
用教育消除贫困
60年来,中国石油持续开展对新疆贫困地区和油田周边广大农牧区的教育扶贫。在发展过程中,中国石油充分认识到教育是解决贫困问题、化解社会和环境问题的核心,只有将教育扶持纳入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人口素质,采取综合配套措施,才能从根本上消除贫困。
1994年,国家“八七”扶贫计划开始,中国石油被确定为福海县定点帮扶企业。此后,中国石油出资近百万元,彻底改善了顶山寄宿制小学的办学条件,使一批又一批的哈萨克族学生在宽敞明亮的教室学习,在温暖舒适的宿舍生活。福海县的牧民们亲切的把这所学校称为石油希望小学。
2010年7月,由中国石油投入330万元援建的尼勒克县双语幼儿园竣工,这是全县第一所综合性、现代化的公立幼儿园,不仅极大地改善了幼儿园的硬件设施,解决了县城周边群众幼儿的入园难题,还大力提高了幼儿学前教育水平。
据统计,近十年,中国石油在新疆援建17所中小学和幼儿园,解决了4600多名学龄儿童就学难和 “双语”教育问题。此外中国石油依托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和新疆培训中心,大力开展新疆定点扶贫地区基层干部和农牧民劳动技能培训工作,从根本上帮助牧民改善生活。
被“石油渠”浇灌的幸福
尼勒克县加哈乌拉斯台村基本上是农业村,农牧民以种地为主。村北20公里处一条乌拉斯台沟,常年流淌着中天山支脉科古尔琴山流下的冰雪融水。过去,这股流水从农牧民家门口流过,却与农田无缘,让人既心疼又无奈。
1997年春天,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和塔里木油田领导来到加哈村,看到这一情况后,经过踏堪、论证,决定修建一条水渠,把水引过来浇地,从而改变这些田地因缺水而长期低产的状况。1997年10月20日,引水渠工程完工,昔日人迹罕至的山沟峡谷,这一天彩旗飘扬,流淌着欢声笑语。当地村民说:“想了几辈子,我们就等着能有这一天呐。”近十年,中国石油在新疆援建了19个水利农田灌溉项目,解决了3.3万农牧民、10万多头牲畜安全饮水及11万亩农田、18万亩草场灌溉问题。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 配合政府、混改、主辅分离,从国
2020-02-22
- 可再生能源消纳关键:进一步明确
2019-09-14
- 省级调峰辅助服务市场运营规则
2019-09-14
- 陈宗法:煤电解局:如何度过第二个
2019-09-13
- 2025年煤电装机—政策的能动空
2019-09-13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