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业抄不走的竞争力因素
2015-08-05 08:23:14 来源:中电新闻网
A-
A+
电力18讯:
作为行业协会的从业者,笔者常常会被业外朋友问到一个问题,光伏行业现在怎么样了?
抬眼望去―――
光伏上市企业的股票,或者但凡和光伏特别是光伏电站扯得上关系的股票,近期绝大多数都在国内外证券市场上表现良好;
越来越多其它行业的投资者开始进入光伏,越来越多的光伏制造商开始进入下游应用市场;
日本、美国、印度、英国、土耳其……,尽管欧美“双反”,尽管国际贸易摩擦频发,海外光伏市场依然在稳步增长;
国家把光伏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重要一支,给予高度重视和有力扶持,多方位因素促成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应用市场;各省各地扶持政策出台,电网公司绿色通道强力支持,市县园区既受到考核压力又被拉动投资所吸引;
……
经历了行业寒冬、价格悬崖式跳水被一些媒体夸大为“全行业破产”的时期后,光伏产业目前正在回暖,已经步入整体趋稳的阶段。
然而,笔者这样的回答,往往还会迎来第二个问题:“某某企业现在如何了?”有很大的可能,被问到的这家企业,发展并不好,甚至已经停产,或者倒闭了。
规模化发展:稳定的良性生存模式已失
光伏技术产业化发展至今,整体上仍然缺乏一种稳定的、良性的发展模式,企业发展两极分化之势日益扩大。
“如果只是卖电池片和组件,企业日子是很难过的。”一位老总如是说。我点头不止。
是啊,没有一种业务可以让人高枕无忧。
国际市场上,由于光伏产业作为新能源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全球多个国家的发展战略。因此,自2011年美国“双反”案至今,案件税率裁定均非常高。可以预见,接下来的国际贸易摩擦案件中,我们最终获得低税率结果的可能性仍然不会高。
―――欧盟价格承诺,导致中国对欧以成本优势进行出口销售的方式难以为继;
―――美国对我国先后发起两次“双反”,我对美光伏出口受到显著冲击;
―――新兴市场在快速成长的同时尚不成熟,未来的国际贸易摩擦风险将继续加大,特别是对于投资门槛较低的组件环节来说,更是如此。
事实上,不仅是光伏产业,我国整体上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的时期,中国将不再是因人口或资源成本低而获得竞争优势的国家。
记得2012年时,一位浙江光伏企业老总曾掰着手指头对笔者说:“品牌、质量、服务、价格……,没品牌优势,质量不突出,服务也限于成本没办法做上去,对于中国大多数光伏企业来说,就只有拼价格来吸引客户了。”那一年,笔者作为专家到一个外贸型乡镇企业去考察。在门外跑着小狗的会议室里,我问企业负责人,净利润有几个点?对方红着脸不好意思地说,不像你们光伏是高科技,还不到百分之十。
我顿时汗颜!
而今天,低价海外销售更是越来越难。
那么,国内市场上又如何呢?虽然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光伏应用市场,但国内业务仍然是“想说爱你不容易”。
―――东部屋顶难、收费难、融资难、风险管理难、国土批准难;
―――西部路条难、并网难、满发难、账期管理难、投资回收难。
从主线产品到辅料配材设备,业务时好时坏,养人成本渐高,价格透明无利,销售回款艰难……现在哪个环节还有赚钱机会?面对常常被问到的这第三个问题,笔者似乎也无从回答。
个性化时代:内在优势是抄不走的竞争力
在市场风险和成本压力下,依靠高额研发投入来尝试创新的做法难以再现。因此,整体而言,企业之间在产品方面的差异性其实越来越小。
即使在差异化创新发展模式最为活跃的浙江省,也是如此―――除了个别有强大技术壁垒的企业,如龙焱能源的碲化镉薄膜电池、福膜科技的PVDF膜等。
如果有人看到了你的产品,就能变出来一个同样的公司,抢夺你的业务,那你这个企业的竞争力就太薄弱了。
产品既然差不多,那么,就想办法打造出自身独具特色的支持系统,这才是别人抄不走的“软”实力。
“现在几乎不会只就卖组件来谈生意了,而是看看我还可以提供些别的什么服务,然后整体一起来谈,比如融资支持,市场支持什么的。”
“我们的客户非常专业,在很多细节上要求很高,我们在生产管理上做了自动化智能化管理,可以满足他们苛刻的要求。”……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
新的市场形势下,我们必须找出自己的个性和优势在哪里―――也许,这正是企业持续发展的秘诀所在。
有的企业研发能力强,有一支非常专业的研究组,他们可能是材料学家、电力电子专家,或者智能控制专家;有的企业系统集成能力强,他们可能来自建筑界、农业领域,或者家装领域;有的企业资源整合能力强,他们可能擅长资本运作、互联网+运维,或者在特定市场上有很好的优势;……还有的企业,可能以上这些都没有,但却有一支极其团结且执行力超强的团队,每个人都严谨务实。踏实靠谱的人,总是最好的合作者。
“一只站在树上的鸟儿,从来不会害怕树枝会断裂,因为它相信的不是树枝,而是它自己的翅膀。”找到自己与其它企业的不同―――并且,更清晰地描绘出自身的特色与定位。然后,珍惜这个不同,把握好这个不同,做好自己。
这是一种内在的力量,也正是新的竞争形势下企业创新发展的根本。
作为行业协会的从业者,笔者常常会被业外朋友问到一个问题,光伏行业现在怎么样了?
抬眼望去―――
光伏上市企业的股票,或者但凡和光伏特别是光伏电站扯得上关系的股票,近期绝大多数都在国内外证券市场上表现良好;
越来越多其它行业的投资者开始进入光伏,越来越多的光伏制造商开始进入下游应用市场;
日本、美国、印度、英国、土耳其……,尽管欧美“双反”,尽管国际贸易摩擦频发,海外光伏市场依然在稳步增长;
国家把光伏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重要一支,给予高度重视和有力扶持,多方位因素促成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应用市场;各省各地扶持政策出台,电网公司绿色通道强力支持,市县园区既受到考核压力又被拉动投资所吸引;
……
经历了行业寒冬、价格悬崖式跳水被一些媒体夸大为“全行业破产”的时期后,光伏产业目前正在回暖,已经步入整体趋稳的阶段。
然而,笔者这样的回答,往往还会迎来第二个问题:“某某企业现在如何了?”有很大的可能,被问到的这家企业,发展并不好,甚至已经停产,或者倒闭了。
规模化发展:稳定的良性生存模式已失
光伏技术产业化发展至今,整体上仍然缺乏一种稳定的、良性的发展模式,企业发展两极分化之势日益扩大。
“如果只是卖电池片和组件,企业日子是很难过的。”一位老总如是说。我点头不止。
是啊,没有一种业务可以让人高枕无忧。
国际市场上,由于光伏产业作为新能源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全球多个国家的发展战略。因此,自2011年美国“双反”案至今,案件税率裁定均非常高。可以预见,接下来的国际贸易摩擦案件中,我们最终获得低税率结果的可能性仍然不会高。
―――欧盟价格承诺,导致中国对欧以成本优势进行出口销售的方式难以为继;
―――美国对我国先后发起两次“双反”,我对美光伏出口受到显著冲击;
―――新兴市场在快速成长的同时尚不成熟,未来的国际贸易摩擦风险将继续加大,特别是对于投资门槛较低的组件环节来说,更是如此。
事实上,不仅是光伏产业,我国整体上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的时期,中国将不再是因人口或资源成本低而获得竞争优势的国家。
记得2012年时,一位浙江光伏企业老总曾掰着手指头对笔者说:“品牌、质量、服务、价格……,没品牌优势,质量不突出,服务也限于成本没办法做上去,对于中国大多数光伏企业来说,就只有拼价格来吸引客户了。”那一年,笔者作为专家到一个外贸型乡镇企业去考察。在门外跑着小狗的会议室里,我问企业负责人,净利润有几个点?对方红着脸不好意思地说,不像你们光伏是高科技,还不到百分之十。
我顿时汗颜!
而今天,低价海外销售更是越来越难。
那么,国内市场上又如何呢?虽然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光伏应用市场,但国内业务仍然是“想说爱你不容易”。
―――东部屋顶难、收费难、融资难、风险管理难、国土批准难;
―――西部路条难、并网难、满发难、账期管理难、投资回收难。
从主线产品到辅料配材设备,业务时好时坏,养人成本渐高,价格透明无利,销售回款艰难……现在哪个环节还有赚钱机会?面对常常被问到的这第三个问题,笔者似乎也无从回答。
个性化时代:内在优势是抄不走的竞争力
在市场风险和成本压力下,依靠高额研发投入来尝试创新的做法难以再现。因此,整体而言,企业之间在产品方面的差异性其实越来越小。
即使在差异化创新发展模式最为活跃的浙江省,也是如此―――除了个别有强大技术壁垒的企业,如龙焱能源的碲化镉薄膜电池、福膜科技的PVDF膜等。
如果有人看到了你的产品,就能变出来一个同样的公司,抢夺你的业务,那你这个企业的竞争力就太薄弱了。
产品既然差不多,那么,就想办法打造出自身独具特色的支持系统,这才是别人抄不走的“软”实力。
“现在几乎不会只就卖组件来谈生意了,而是看看我还可以提供些别的什么服务,然后整体一起来谈,比如融资支持,市场支持什么的。”
“我们的客户非常专业,在很多细节上要求很高,我们在生产管理上做了自动化智能化管理,可以满足他们苛刻的要求。”……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
新的市场形势下,我们必须找出自己的个性和优势在哪里―――也许,这正是企业持续发展的秘诀所在。
有的企业研发能力强,有一支非常专业的研究组,他们可能是材料学家、电力电子专家,或者智能控制专家;有的企业系统集成能力强,他们可能来自建筑界、农业领域,或者家装领域;有的企业资源整合能力强,他们可能擅长资本运作、互联网+运维,或者在特定市场上有很好的优势;……还有的企业,可能以上这些都没有,但却有一支极其团结且执行力超强的团队,每个人都严谨务实。踏实靠谱的人,总是最好的合作者。
“一只站在树上的鸟儿,从来不会害怕树枝会断裂,因为它相信的不是树枝,而是它自己的翅膀。”找到自己与其它企业的不同―――并且,更清晰地描绘出自身的特色与定位。然后,珍惜这个不同,把握好这个不同,做好自己。
这是一种内在的力量,也正是新的竞争形势下企业创新发展的根本。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 新基建来了!国网产业链投资方向
2020-03-24
- 美国发电装机结构悄然反转
2019-09-14
- EnergyTrend:政策刺激澳大利亚
2019-01-30
- 麦肯锡:储能市场竞争的新规则
2018-12-06
- 美国储能市场最新研究:预计2019
2018-10-09
热点排行
- · 预计2019年全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5.5%左右
- · 东兴证券:结构性变化驱动产业变革,未来电力投资仍将加速
- · 全球降息下水电资产的优势
- · IHS Markit:储能逆变器领域的竞争“非常不稳定”
- · 全球能源发展趋势最新展望
- · 2019年增量配电发展走向预测
- · EnergyTrend:政策刺激澳大利亚市场,太阳能发电年需求4GW以上能维持多久?
- · 据Wood Mackenzie最新研究显示,预计2019-2027年间,全球风机供应链潜在市场价值高达5400亿美元
- ·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发展策略
-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日前内部下发了公司《2020 年互联网专业工作要点》——国家电网互联〔2020〕 79 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