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建海投公司:“巴铁哥们”的电建情缘
“We are brother! (我们是哥们)”这是杨帆常挂在嘴边上的一句话。别看这是个正宗的中国名字,可其实他是个如假包换的巴基斯坦人。
挺拔修长的身材透着朝气,英气逼人的脸庞棱角分明,炯炯有神的眼神藏在深陷的眼窝里,浓密的络腮胡须展示出男人的魅力,一头微曲的长头栊到脑后,扎成一个帅气的小辫子。这就是电建海投公司2016年3月份“每月之星”——卡西姆发电公司巴籍员工杨帆。
从向往中国,到走进中国,再到回到巴基斯坦加入中国电建工作,杨帆用他的勤奋、善良、刻苦、敬业,演绎了一段“巴铁哥们”与中国电建的情缘,也成为在卡西姆发电公司众口传诵的“中巴”友谊故事。
万里寻梦:难舍的中国情结
法扎勒·拉希姆是杨帆的巴基斯坦名字,他出生在巴基斯坦北部的吉尔吉特,在喜玛拉雅美丽的雪山脚下,这儿终日蓝天如洗,白云朵朵,山上绿树蓊郁,风光秀美,是著名的旅游圣地。一千多年前,中国的古丝绸之路从这儿穿过。
因为中巴两国良好的外贸关系,这里20%的人都会说点汉语,也对中国近年来的发展有着深入的了解。在家乡人的影响下,万里之外的中国,成为杨帆心中最深切的向往。在伊堡上学期间,他开始自学英语,并凭着浓厚的兴趣不断练习,水平突飞猛进。
一次偶然的机遇让杨帆与中国结缘。2012年,中国的孔子学院在伊斯兰堡举办“汉语桥”大赛,杨帆报名参加了比赛。比赛中,杨帆沉着冷静,发挥,以优异的成绩获得第二名。更让他高兴的是,同时获得了去中国华东师范大学免费学习一年汉语的机会!
于是,杨帆从伊斯兰堡乘坐大巴出发,一路东行,到达嗒县,喀什,然后换乘火车,经乌鲁木齐、北京、直到上海。一路上,杨帆结识了许多的中国朋友,他们一起开心聊天,快乐的度过旅途,中国人的真诚、友好和热情,一下让杨帆爱上了中国,同时自己的口语也提高了一大截!
杨帆是个细心的人。他选择了提前一周到学校报到,热情好动的他很快与学院的管理员们成了朋友。当一周后其他留学生赶来报到的时候,杨帆帮着办理报到手续,领取生活用品,俨然成了一位老学长。
完成学校的课程之余,杨帆喜欢参加各类的沙龙、聚会,有时候也去酒吧泡一泡。他不是为了消遣,而是为了去找更多的中国朋友聊天,锻炼自己的口语。即便有时候大家用方言交流,他听起来十分困难,但他仍然坚持着每一次都听完。在不懈的坚持和努力下,他成为班上汉语最为优秀的学生。
2013年,一年的免费留学期转眼结束。杨帆带着恋恋的不舍,以及众多中国朋友的友情,回到了伊斯兰堡。进入中国公司工作,成为他新的目标和期望。
结缘电建:良好的职业通道
到一家喜欢并适合自己的中国公司工作,并不是一件那么容易的事。
在伊斯兰堡,杨帆先后为多家中国代表团和交流团担任翻译。他考虑周到,思维缜密,服务热情,赢得了大家的交口称赞。但这些毕竟都是临时性的工作,杨帆的目标,还是进入一家大的中国公司从事行政管理工作。
2015年9月,杨帆正准备回吉尔吉特看望父母。这时有一家中国公司在伊斯兰堡停留两个月左右,经一位中国朋友介绍,杨帆承担了他们的全部对外联络工作。两个月很快结束了。这家中国公司的经理对杨帆十分满意,他把杨帆推荐给了中国电建海投卡西姆港发电公司。
卡西姆港燃煤电站是“中巴经济走廊”的首批落地项目和首个电力能源类合作项目,是中国电建和卡塔尔王室共同投资开发的混合所有制能源开发项目,也是中国电建最大的海外投资项目。该电站将大大缓解巴基斯坦电力短缺的局面,并对调整电力及能源结构、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民生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杨帆了解到了该电站的重要意义,立即毫不犹豫的来到发电公司报道。从此,他正式成为了一名中国电建员工,并如愿以偿地成为了一名行政管理人员。
入职不久,杨帆就接到了一项颇具挑战的任务。2015年12月,项目公司的临时营地顺利竣工,内部装修和办公家俱的安排布置任务摆到了杨帆的面前。他负责组织办公电器、家俱的安装工作,每天都有三四卡车的家俱家电运到营地。杨帆跑前跑后,每天几乎都要接听四五十个电话。他把三四十名巴籍安装人员组织地井井有条,高效率的完成了任务。
为了更好的开展工作,杨帆还主动向项目公司的巴籍员工教授汉语,充当义务的“汉语老师”。每天晚饭后,他都要悉心教授他们常用的汉语短句,巴籍员工和中国员工在路上相遇,几乎都会使用汉语打招呼。经过他的努力,司机和帮厨们基本都具备了简单沟通的能力,工作上更加方便了。
凭借着自已的努力和付出,项目公司先后三次给予他加薪,并成为为数不多的荣获电建海投“每月之星”荣誉的外籍员工之一。
展望未来:美好的中巴情缘
“在中国电建,最可贵的是平等、融洽,互相尊重的氛围”。杨帆告诉记者。他说:“在巴基斯坦,人们的工作和地位是要分等级的。但是在中国电建,从领导,到基层的操作人员,都会互相尊重,一律平等。”
杨帆看到项目公司总经理蔡斌,每天都自己拿着饭盒在食堂与职工一起就餐,业余时间与职工一起打乒乓球。他从中不仅受到感动,更受到启发。杨帆负责管理20多个巴籍员工,包括司机、帮厨,清洁人员等,他学会了尊重他们,经常一起与他们就餐,在一起聊天,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得到的回报就是赢得了巴籍员工更强的执行力。在巴籍员工从来不加班的大环境下,下班时间遇到需要接机、送站等任务,杨帆都能轻松的安排下去,圆满地完成任务。
杨帆与中国同事们相处得非常融洽。大家都喜欢这个活泼幽默的巴基斯坦小伙。杨帆经常“推销”他家乡的优美风光,邀请大家去他的家乡旅游。有时候,他也会让人从家乡捎来杏干、车厘子、蜂蜜等土特产,与大家一起分享。
杨帆的家是个大家庭,他共有7个兄弟姐妹,其中有三个弟弟。提到现在的收入,扬帆十分自豪,他说在中国电建工作,薪水让他的家乡人都非常羡慕。最小的弟弟还在读大学,学费全部由自己负担。同时挣的钱也寄给父母,让父母在家里购置了更多的土地,种植果园,成为当地富有的家庭。
他说,能有现在的一切,都与中国有关。今年33岁的杨帆,也已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他的梦想是希望迎娶一位中国姑娘。在上海学习时,曾经有一位中国女朋友,但由于很多原因,这段爱情没有延续,变成了美好的回忆。他毫不气馁,经常满怀信心地祈祷说:“我一定会遇到一位属于我的中国姑娘。”
在中国电建的生活十分开心,而且每天工作到晚上8-9点。杨帆常常忘记给爸爸妈妈打电话。等他们责备起来,杨帆便像小孩子一样的说:“我在这里太幸福了,这是我的新家!”杨帆还计划等弟弟大学毕业后,再到中国去留学学习汉语,学习厨师技术,然后回巴基斯坦到中国电建旗下的项目公司工作。
到那时,“中巴友谊”的故事将会再添新的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