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五局职教中心:技能精湛人自“香”
6月8日至6月11日,一年一度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工程测量)在南京落下帷幕。当“大赛点亮人生,技能改变命运”这句口号被越喊越响的同时,水电五局职教中心也有一批批高水平、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这样的技能大赛中脱颖而出。通过大赛,他们提升了技能,收获了不凡的经历。
不愿被“放弃” 大赛让他们更自信
6月11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工程测量颁奖仪式上,职教中心代表队获得了三等奖,位列四支四川省代表队之首。
两天后,坐在备战比赛的工作室里谈及获奖感受时,水电五局全额资助的邵鲁正同学依然倍感激动,因为他回想起在金阳县甲谷村的日子,那用双脚丈量过的土地竟可以用一串串的数字来体现。家境不好,信息滞后,他明白自己会成为最容易被老师及同学们忘记的那个人。然而,来到四川水利水电技师学院就读之后,他发奋图强,立志要改变自己。所以每次上课,他都特别认真,尤其是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遇到问题都会主动、积极地询问老师。在众多老师的培养下,他多次参加职业院校的技能大赛并获得优异成绩。
团队另一名成员是来自甘肃省的测量23班李霞斌同学,他曾经的学习成绩也不太理想,最差时曾排到班级倒数第二名,初中老师对他都明确表示“放弃”了。但幸运的是四川水利水电技师学院的老师并没有放弃他。4月份接到国赛入围通知以来,他毫不犹豫地牺牲了所有休息时间,与“战友”们备战国赛。比赛过程中,由于任务重、时间紧、场地大,因此相应的距离变得远了,选手很难在规定的130分钟时间内完成所有任务,而李霞斌在比赛现场,配合队员一直抱着20斤的仪器跑,使队员们有充足的时间去完成比赛任务。
参加国赛的还有一位选手是张王军,19岁的年龄,却有着超乎其他人的沉稳淡定。备战国赛期间,除了上课,剩下的所有时间都在场地训练,每天至少练习7个小时,直到汗水湿透衣衫,眼睛都睁不开。最后把速度提高到比大赛规定的时间快了十几分钟。这样的坚守,才能使这支代表队以胜者姿态在赛场“生存”。
这段时光让他们感谢国赛这段难忘地经历,同时也让他们对未来也更加自信。
心态决定一切 细节决定成败
当大赛组委会宣布中心代表队摘得“(中职组)工程测量”赛项三等奖时,指导老师程景忠的照像机里留下了队长徐飞的淡定、李霞斌的意气风发以及邵鲁正的喜出望外。
沉稳低调的邵鲁正、随和细心的张王军、开朗活泼的徐飞还有幕后英雄李霞斌,队员们性格迥异却又十分互补;再加上张贝贝和程景忠二位事无巨细亲力亲为的指导老师,这个团队的氛围特别融洽。
提到二位指导老师时,队员们一致表示敬佩,认真细致是他们留给队员们最深刻的印象。程景忠老师曾指导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工程测量、建筑CAD”赛项的参赛选手并获得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又作为本次国赛指导老师的程老对总结的重要性感受颇深。他觉得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断总结的经验教训是前进路上的助力器,会转化成学习、比赛乃至以后工作中的“制胜法宝”。张贝贝作为最“年轻”的指导老师参与了备战全程。他认为基础扎实和注重细节是成功的关键。当专业技能的比拼不相上下时,胜出的必定是细节更完美的一方。他本人正是践行这一理念的人。据徐飞回忆,备赛过程中两位老师在很多细节方面的悉心指导把他从一个“神经大条”的“真汉子”磨成了细致小伙子。
国赛展风采 技能创未来
没有遗憾,是职教中心贯穿备赛过程始终坚持的一种看法,也是反复向参赛队传达的一种态度。准备充足、临危不乱又是指导教师的参赛策略。队员们则不折不扣执行了这种策略。从入场、抽签到开赛有差不多一小时的等待时间,这时候最容易加深紧张情绪。而队员们则努力回忆技术要点,互相讨论,丝毫不浪费等待中的一分一秒。
因为有了之前的参赛经验,指导老师与队员们一起“头脑风暴”,针对比赛中遇到的种种情况讨论出尽可能全面的“Plan B”。团队成员们还仔细研究评分细则,要求做到必拿分不丢,争取尽可能高的可拿分。在可以争取的可拿分部分,他们甚至已经细致到算出不同难度的题目应拿的分值。正因为这样细致全面的前期准备工作,队员们在历经2个小时比赛之中走出赛场的那一刻,如释负重,直言发挥正常没有遗憾。
队员们还将在未来的两年中完成大专课程。三位队员都不谈远大理想,只愿着眼当下学好专业,有好技术才有未来。
“没能拿到一等奖,我们觉得对不起老师,老师所承受的压力比我们大多了。但这次国赛让我内心变得更强大了,我相信下次我们可能做得更好!”邵鲁正微笑着坚定地说出了这句话。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 中核集团办公厅副主任履新北京
2018-09-01
- “黄金人“:中广核事业的“种子
2018-07-07
- 中广核台山核电EPR首堆工程“
2018-06-14
- 华能“90后”大调查
2018-05-18
- 大唐国际潮州发电:全员培训竞
2017-07-17